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苗刘兵变

2022-05-19

苗刘兵变,又称刘苗之变、明受之变,是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的兵变。

兵变消息传出后,苗、刘二人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各地将领纷纷采取勤王平乱的立场,出兵镇压,苗傅和刘正彦见局势失去控制,连忙奉赵构复辟,最后两人被打败,在建康闹市被处决。

背景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响应国家抗金情绪,即位于宋金前线的“南京”应天府(今商丘) ,是为宋高宗。

赵构即位以来,在投降派的建议和支持下,放弃中原,准备南逃。由于李纲等人的反对,只好先送隆祐太后南渡。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李纲罢相,十月,南宋小朝廷由应天府全部逃往扬州。宋赵构又宠幸内侍省押班康履等宦官,他们骄奢作乱,引起许多人的不满。王渊受赵构宠幸,因与宦官勾结而节节高升,当上御营都统制及枢密使,王渊聚敛钱财,搜刮民脂民膏,当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兵进攻时,他慌忙建议从应天府逃到扬州再到镇江的赵构逃到杭州(名义上是巡视),他本人负责断后,却把战船拿来运送自己的财宝,致使数万宋兵及战马失陷敌营,当时老百姓便耳语相传“船上的财宝都是王渊在平定陈通时,滥杀人民搜刮而来的”。而行军过程中,康履等宦官也作威作福,强占民宅。 随军的苗傅愤恨不平的说:“皇上颠沛流离至此,那些人居然还敢如此。” 手下张逵也激怒军士:“若能杀死王渊及那群宦官,则大家都可以过好日子,朝廷又怎么会加罪于我们呢?”

这时只有苗傅的军队护卫在杭州的赵构,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都分守其他要害,为兵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王渊的过错本应受到严厉处罚,但因他交结宦官,赵构只免了他枢密使的职位,改任同签书枢密院事,而没有作其他严厉的处分,激起许多军官及士大夫的不满。1129年3月25日赵构又下诏:“新除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免进呈书押本院公事。” 即允许王渊掌管枢密院事务时,可不必呈书报奏皇帝。扈从统制苗傅自负其家族功劳很大,不满王渊的扶摇直上,愤恨地说:“汝辈使天下颠沛至此,犹敢尔耶” 。威州刺史刘正彦虽是王渊提拔的,却也不满王渊征召他的士兵,加上两人都不满王渊和宦官的作威作福,便在军中散播不满的情绪,由于军中大多是华北人,也厌恶宦官,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苗傅与幕僚王世修及王钧甫、张逵、马柔吉率领的“赤心军”议定,先杀了王渊,再除去宦官。于是他们告知王渊临安县境有盗贼,希望王渊同意他出动部队。

这时,宦官康履的侍从得到密报,有一张疑似欲兵变造反的文书,上头有“统制官田押,统制官金押”的签名字眼,“田”就是“苗”,“金”就是“刘”的代号,康履密报赵构,赵构要他找来宰相朱胜非,并使他通知王渊,康履表示,苗傅等人近来聚集在天竺寺附近,现在终于知道了他们的企图,并告知王渊苗、刘所谓“郊外有贼”是要借口让士兵出外,于是当晚王渊埋伏了五百精兵在天竺寺外,城中惊慌,居民皆闭门不敢出入。

过程

发动兵变

3月26日,是宋神宗忌日,百官行香祭祀。事后,百官入朝听朝廷任命刘光世为检校太尉、殿前都指挥例的宣制。 苗傅和刘正彦命令王世修在城北桥下埋伏兵士,等王渊退朝,将其拖下马,宣称他交结宦官谋反,刘正彦将其亲手杀死,随后包围了康履的住处,大肆捕杀宦官,并挂著王渊的首级,率军进围皇宫,兵临城下,这时赵构也渐渐得到叛乱的消息,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和叛军私通,引导苗傅的手下进城,高喊“苗傅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 

杭州知州康允之带着百官,请宋赵构到城楼上安定军民,否则无法制止叛乱。 赵构登上城楼,凭栏问苗傅带兵造反的原因,苗傅见了赵构,仍然山呼下拜,随即厉声指责赵构说道:“陛下信任宦官,结交宦官就可获得高位,汪伯彦、黄潜善昏庸误国却尚未流放,王渊遇敌时不能有效抵抗,却因结交康履而得到枢密的高位,自己立功不少,却只在偏远的郡担任团练,并表示已经杀了王渊,并捕杀了在外的宦官,胁迫赵构杀了康履、蓝圭、曾择三个最亲近的宦官以谢三军。” 赵构回答:“若宦官有过错可将他们流放海岛,请将军们赶快回营。” 

希望政变就此平息。但是叛军并未退去,苗傅说道:“今天的事情都是臣一人所为,于其他人没有关系,希望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杀掉那些危害的宦官,如果不杀掉他们,我们绝不会去。“ 赵构说道:“我知道将军们忠义,我现在就任命苗傅为承宣使及御营都统制,刘正彦为观察使及御营副都统制。其他军士一律无罪。“ 苗傅还高喊:“如果他只想升官,只要连络宦官就好了,何必来此?” 赵构询问身边近臣的意见,浙西安抚司主管时希孟说灾祸是由宦官造成的,若不把宦官全杀了就无法平息,赵构下不了手,军器监叶宗谔说:“陛下何必珍惜康履?” 赵构只好用竹篮将康履垂吊下城交给叛军,马上遭到叛军腰斩。 

苗、刘等又在城下喊道:“陛下的帝位来路不正,以后如果徽宗、钦宗归来,将何以自处?” 

赵构派宰相朱胜非下城和叛军谈判,苗傅等请求隆祐太后来垂帘听政以及与金国议和,赵构只好答应,下诏请隆祐太后垂帘听政,苗、刘二人听诏竟拒绝下拜,进一步要求赵构退位,策立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 张逵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望陛下今日之事应以社稷百姓为重,况且已有宋徽宗的先例。” 群臣议论纷纷,有的支持赵构接受退位的条件,有的大力斥责叛军,当时天气寒冷,赵构坐在城楼的没有被褥竹椅上,派人去请太后时,就楹立一侧而不就坐,百官请他上坐,他则表示“我已经不配坐这个座位了”。 

不久,隆祐太后前来,不愿登楼,希望直接出城安抚叛军,百官皆认为此举危险,担心叛军挟持太后,朱胜非独力排众议,说明叛军必不敢如此,反而可借此看出他们的企图。 于是太后乘轿出城,苗、刘下拜说:“百姓无辜,生灵涂炭,希望太后出来稳定局面。” 太后缓颊:“徽宗皇帝任用奸臣,随意更改祖宗法度,又妄图与金联合灭辽国,才造成了今日的局面,当今皇帝神圣孝明,只是被奸臣汪伯彦、黄潜善所贻误,现在两人也都被放逐了,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苗傅说:“我们已经讨论好了,不可犹豫。”太后说:“既然如此,那我和当今皇上一同执政。” 苗傅却坚持要废掉赵构,策立幼子赵旉,太后表示就算是承平之时,以一妇人和幼子也难以执政,更何况当时正值与金国的战争,苗傅等则软硬兼施,先是说如果太后不从,他们要当场解衣就戮,后来又威胁三军可能生变,并要求在场的宰相朱胜非表达意见,朱胜非无法回答,正好赵构派颜岐前来,奏太后说:“皇上已经同意了叛军的条件,请太后下诏。”太后仍不愿意,苗傅等则更加仓狂,胁迫太后赶紧决定,且言语更加不客气。 

赵构禅位

赵构知道事已无法挽回,只好同意禅让君位,朱胜非在一旁哭泣,说自己身为宰相应下楼大骂叛军,以死谢罪, 赵构退却左右说:“且看事情如何发展,如果失败再死也不迟”。 于是命令朱胜非向苗傅宣布让位的条件,一是要像对禅位的宋徽宗一样对待让位的赵构,供奉需丰厚;二是让位之后事情要听太后及即位的幼君处置;三是下诏完毕后就和部队回到营区;四是约束军士,不可抢掠纵火、骚扰百姓。 

苗傅答应,赵构随即下诏逊位,令兵部侍郎李邴起草诏书,表示:“自即位以来,强敌欺凌都是因为自己而来,不忍生灵涂炭,宣布退位,希望敌国能休兵和好。” 赵构派朱胜非下城宣读诏书,苗傅手下王钧甫对朱胜非说:“苗刘二人忠心有余而学问不足”。 宣诏完毕,叛军即退去,喧闹于市集并大叫“天下太平了!” 杭州知州恐怕叛军乘势屠杀百姓,出城慰抚。 

当天赵构就前往显忠寺。 隔天太后垂帘听政,大赦,尊逊位的赵构为“睿圣仁孝皇帝”,并将显忠寺改名为睿圣宫,只保留宦官十五人,其余都编遣解散,苗傅等还派人前往探查,担心赵构多留内侍。 

平定兵变

苗傅和刘正彦当政后,想要改元及迁都金陵, 太后和朱胜非担心若两件事都不答应会惹恼苗傅,只好答应改年号为明受, 并以金陵靠近江北难以防御金兵为由婉拒迁都。朱胜非知道苗、刘见识短浅、不难对付,便周旋于叛军和太后之间,迷惑苗傅,使自己取得了单独面见太后的权利,又企图策反苗傅的手下王世修、王钧甫等。 苗傅掌权后不久,贬宦官曾择、蓝圭到岭南, 并派杀手在半路上追而斩杀曾择。又企图以所部士兵代替禁军守卫睿圣宫,甚至想邀赵构游览南方,都被朱胜非技巧性的阻止 。 

几天后,驻防平江的张浚接到大赦的命令,知道情势有变并通知驻守吴江的张俊起兵会合。 驻防江宁的吕颐浩也得到消息,和部属讨论后确定为兵变,当即决定讨伐,一方面派遣使者回杭州安抚叛军,一方面写信通知张浚和刘光世政变消息。 

张浚当即在平江起兵,约刘光世和吕颐浩率兵到此会合, 同时派冯轓到杭州劝苗、刘让赵构复位,迷惑叛军,也派遣从杭州逃出来的保义郎甄援到刘光世、韩世忠军中宣传起兵的消息。韩世忠和刘光世也先后率兵至平江,听候张浚调遣。张浚得到部属要断吴江桥反叛的密报,派韩世忠率部进至秀州阻止。苗傅得到消息后,打算扣押韩世忠的妻子梁氏及儿子为人质, 朱胜非表示只要派这两人到平江安抚韩世忠,事情就可解决,苗傅答应了他的建议。 

冯轓回到平江后,张浚再度派他到杭州和苗、刘等声明大义,苗傅曾听说张浚已经集结重兵,但不相信,这时才惊觉已经遭到讨伐,诏贬张浚为黄州团练副使、郴州安置,御史中丞郑瑴上书为张浚开脱,又遣人密报张浚放慢行军速度,使叛军自行垮台。 

叛军派苗瑀和马柔吉率赤心军及王渊旧部驻扎临平抵挡勤王军,冯轓也入城内和苗傅商议,苗傅要拘留他,张浚得知后便伪造了一封书信给冯轓,内容是表述苗、刘忠于朝廷的,且故意被苗傅拦结下来,苗傅看了张浚给冯轓的信后,信以为真,便放了冯轓。

隔天,张浚得到了被贬的消息, 随即和刘光世、张俊、韩世忠联名传檄天下勤王,从平江大举出发声讨苗刘。 

赵构复位

刘闻讯大为惊恐,被迫接受朱胜非和冯轓的提议,率百官奏请赵构复辟。 1129年4月20日,“太后下诏还政,皇帝复大位。 ”赵构还宫后,诏尊太后为隆祐皇太后,恢复苗傅策立的幼君赵旉为太子,且故意任命苗傅为淮西制置使,刘正彦为淮西制置副使,将他们引出朝廷,隔天下诏恢复年号建炎。

苗、刘二人要求赵构赐予免死的铁券,准予免于追究他们政变的责任,赵构知道两人学识不丰,在铁券上写着“除大逆外,余皆不论”,苗刘不察,以为安全了。当天,勤王军到达叛军驻扎的临平,陈思恭(这时的陈思恭军应是受张俊节制。被说成是韩世忠部的先锋。可能是因为韩世忠部以勇猛著称,以韩部之名率先发兵召告天下更有利。)率军力战,大破叛军苗翊与马柔吉,挺进北关。苗、刘二人率精锐两千人,拿着赵构所敕赐铁券逃出杭州,同时命令手下纵火,但天降大雨,火不能起。 

后续

勤王军刘光世、张浚、韩世忠、张俊、吕颐浩等入城,赵构握住韩世忠的手痛哭,并请求他除掉私通叛军,看守宫门的吴湛,韩世忠随即上前,装作要和吴湛谈话,折其中指将他逮捕,诏斩于市。 赵构也下诏表示只追究苗傅、刘正彦、王钧甫、马柔吉、张逵等的责任,其他军官士兵皆不追究,于是赤心军背叛苗傅,王钧甫想率军投降,但其部下张翼等人斩了王钧甫、马柔吉投降。王世修则是接受审判后斩于市。 

苗傅、刘正彦两人率军逃亡,侵犯许多郡县。 刘正彦在浦城乘胜追击官军时被韩世忠擒获,苗翊为部下所擒来献,张逵率残兵败降遁入崇安,也被韩世忠派军追而杀之。

苗傅则变更姓名,在逃亡建阳时被发现,押送至韩世忠处。于是韩世忠宣布班师,俘苗傅、刘正彦、苗翊三人以献,两人在建康被磔弃市。刘正彦在行刑时还大骂苗傅不用自己的计策,因而失败。 

赵构封赏平乱功臣。升吕颐浩为尚书右仆射;升李邴为尚书右丞;封韩世忠为少保、武胜、昭庆两镇节度使,御书“忠勇”赞扬其忠心,另外封其夫人梁氏(梁红玉)为护国夫人。一人兼两镇节度使及功臣之妻受封赏皆始于此。张浚则自请前往川陕一带防守,被封为宣抚处置使。 

另外,赵构追赠王渊开府仪同三司,追康履“荣节”谥号。韩世忠因在卑微时曾受王渊赏识,此时知恩图报安葬了王渊。 

叛乱被平息之后,皇太子赵旉在从扬州回到临安的途中发高烧,一个宫女走路不小心绊到了地上的炉子,发出巨响,将赵旉吓死,时年仅三岁。宋高宗和太子生母潘贤妃伤心的死去活来,哭了整整三天,将宫女和保姆一并处死,追封赵旉为“元懿太子”,宋太宗一脉绝嗣。 

影响

这次兵变,是南宋抗金斗争的一个转折点。兵变打击了主张和支持皇帝南逃的投降派势力。它表明妥协逃跑不得人心,标志着人民抗金力量的兴起。 

兵变促使南宋政权进行政治整顿。赵构后来就着手整顿、制订一些必要的制度和措施。首先,纠正北宋遗留下来的问题,重定赏罚标准,以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并废除宋徽宗时打击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朝廷重臣的政策。其次,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第三,限制宦官的权力。第四,调整部分官制,合并了一些机构,以适应抗金战争的需要。 

苗、刘之变是构成赵构最终收缴兵权、向金人妥协求和的一个因素。 

赵构本来就惧怕地方武力和将领拥兵坐大,这次的政变更成了赵构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也加强了他这番心理,使赵构终其一生都不再信任武将,且频繁调度将领,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目的,从而使南宋重文轻武的情形加剧。甚至因为苗傅拿徽钦二帝仍在北方来质疑赵构皇位的正统性,并以此为主要理由要求赵构退位,更加深了赵构对此事的耿耿于怀,对于他往后排斥北伐、倾向与女真和议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岳飞等主战派将领“收复河山,迎回二帝”的口号使得赵构对其更加心存芥蒂,而岳飞本人却不合时宜地多次提到立嗣之事,使得君臣之间产生嫌隙,这也是日后岳飞被杀、主战派失势的重要原因。 

兵变平息后不久,赵构唯一的儿子、皇太子赵旉因病不幸夭折,年仅三岁,谥号“元懿”。 而赵构在所谓“建炎南渡”途中因故失去生育能力,再也不能生下子嗣,导致其更加不愿北伐金国,因为这样一来,只要宋钦宗回朝,他作为非正常程序登基的“僭主”,地位将岌岌可危,极有可能会被迫让出皇帝之位,而宋太宗一脉的赵氏子孙都在靖康之变中被掳往金国,此时的赵构已经无嗣可立。

绍兴二年(1132),赵构不得不立已经成为宗室远支,与平民几乎无异的宋太祖七世孙赵伯琮、赵伯璩为皇子。 

绍兴五年(1135)四月,宋徽宗病死。 

绍兴十二年(1142)正月,赵构如愿与金国议和,对其称臣纳恭,史称绍兴和议,并将徽宗和妻子显肃皇后郑氏、钦宗之妻仁怀皇后朱琏、自己的妻子宪节皇后邢秉懿等已故赵宋皇室成员的灵柩迎回,在世的生母韦贤妃也同时迎回,却唯独不敢迎彼时同样健在、自称只愿做太乙宫宫主的钦宗回朝。 

绍兴二十六年(1156)六月,宋钦宗病死。 

绍兴三十一年(1161),钦宗死讯传到南宋,赵构表面悲痛,内心则窃喜。

绍兴三十二年(1162)五月,赵构立赵玮(伯琮)为皇太子,改名赵昚,并于次月禅位为太上皇,赵昚即是宋孝宗,宋朝皇位时隔近二百年后终于回到太祖一脉。 

艺术作品

文学作品

《两宋风云》,袁腾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作品

中国央视网《百家讲坛》栏目,袁腾飞主讲《两宋风云·苗刘兵变》。 

2012年由鞠觉亮执导的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第三十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