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魏国为什么打不败?看边境三座孤城就知道答案

2022-05-19

一般情况下,城池规模大,能装下更多的兵力,备有充足的粮草,墙高壁厚,这座城池抗攻打的能力就强,但问题在于,有时候一座城池的坚固往往不取决于这些,而是体现在一座城池守城军民的决心和意志。比如说这物质条件,恐怕没有哪座城池能比得上一国首都了,但往往是,攻破一国首都反而是最容易的,为什么?当都城成为他国军队的攻击目标时,这个国家可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将无决心,兵无士气,所以这城池也就很难守了。正因为如此,有时候一个国家的抗击打能力,首先会体现在和敌国接壤的边城上。三国当中的魏国,长期处于吴、蜀两国的夹击当中,有时候甚至还要加上东(公孙氏)、北(戎胡)四面的进攻,他们的最高决策集团为什么能够从容应对,看看他们三座边境小小的孤城的战例就可得出答案,通过他们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什么叫做国家意志。

陇西郡

   葛亮初次北伐,由于师出突然,很快拿下了魏国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此事引起了魏国朝廷的震动,魏明帝亲自率军坐阵长安,部署抗击诸葛亮大军。曹睿曹真攻击赵云军,派张郃进攻街亭。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街亭丢失,诸葛亮继续进军失去了依托,无奈只好撤军回蜀国。魏明帝率军从洛阳到达长安,用魏延的计算,至少需要二十天的时间,既然魏国三郡已经投降,街亭又是那么重要,诸葛亮为什么不自己前往街亭坐镇指挥?实际上,魏国在这个方向还有一个郡——陇西郡,由于它的存在,诸葛亮并没有实现对陈仓以西的完全占领。

陇西郡的太守名叫游楚,诸葛亮兵出祁山,陇右地区的官吏和民众惊恐不安,天水和南安两太守各自脱离职守向东逃跑,而这个游楚却在独自坚守。这个游楚激励民众的方法很特别,说如果你们想获取富贵,“你们大家可以取下我的人头,拿着去献给蜀国人”,而我作为太守,“职责是为国家守卫城池和土地,我应该为这个郡而死”。在官吏和民众表示不投降后,他又说:“我们可以共同坚守保卫城池。如果国家的救兵到达,敌人必然会撤走,这是为了一郡尽职尽责,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国家的爵位和赏赐!如果国家的救兵来不了,而蜀国军队的攻击很激烈我们又守不住,到那个时候你们再取我的头投降,还仍然不算晚。”就这样,官吏和民众表示坚决和他一起守城。

蜀军来到,游楚派遣长史马顒出城门摆下阵势,而自己则在城上对蜀国带兵将领说:“你们能够阻断陇上的道路,使东来的兵马到不了这里,一月之中,那么,我们陇西的官吏和百姓不须攻击就会降服于你们;你们如果做不到(阻挡东兵来到这里),那么在这里攻城,也不过是空作消耗和疲惫而已。”紧接着命令马顒鸣鼓攻击,蜀国人没有想到会遭到顽强抵抗,只得撤兵走了。

诸葛亮曾经和魏延有过一番战略上的讨论,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迅速拿下长安;而诸葛亮认为魏延的这个计策过于冒险,没有采纳,而是应该出祁山,平取陇右。诸葛亮初次北伐,就是这种战略的实施。如果说,马谡街亭失败是导致初次北伐失利的关键,那么,陇西郡的坚守,则是诸葛亮不能“阻断陇右”从而快速脱身的重要一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诸葛亮的“平取陇右”的战略目标没有实现,这座陇西孤城的坚守意义重大。

陈仓城

诸葛亮初次北伐失利,战事于魏太和二年(公元228,蜀汉建兴六年)三月结束。当年十二月,诸葛亮再次率兵出散关,包围陈仓。当初,魏国大将军曹真在打败初次北伐的诸葛亮以后,料定诸葛亮必定再次北伐,而再次北伐必定会走陈仓,于是派将军郝昭守卫陈仓,并加固城池。尽管如此,由于守城的兵力只有区区一千多人,诸葛亮还是发起了这次战役,目的是利用战役发起的突然性,趁魏国大军尚未集结就拿下陈仓。

诸葛亮来到城下,先是派郝昭的同乡人靳详在城外远处喊话劝郝昭,想通过这种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不战而胜。郝昭在城楼上回答说:“魏国的法律,您是了解的;我的为人,您是了解的。我受国恩多而且门第高,您不必再说了,我只有一死。您回去告诉诸葛亮,可以来攻了。”靳详把赦昭的话报告了诸葛亮,诸葛亮又让靳详再去劝降郝昭,说:“您的人马寡不敌众,何苦白白地自取灭亡。”郝昭对靳详说:“前面我已说定了,我认识您,箭可不认识您。”靳详只能退去。诸葛亮自认为有几万部队,而郝昭才一千多人,又估计东来的救兵不能立即赶到,就引兵攻打郝昭。架起云梯、出动冲车逼近城池,郝昭就用火箭迎射汉军的云梯,云梯着火,梯上的人都被烧死;郝昭便用绳子系着石磨从上往下压击汉军的冲车,冲车被压毁。诸葛亮便又制作百尺高的井栏,向城中射箭,用土块填平护城的壕沟,打算直接攀登城墙,郝昭便在城里筑起一堵墙。诸葛亮又挖掘地道,想钻进城里;郝昭又在城内横着挖掘壕沟拦截。双方僵持二十多天。蜀军粮食将尽,魏国大将军曹真也派出将军费耀等前来救援郝昭,诸葛亮只好撤兵。

 

网络配图 

   陈仓这块骨头实在够硬,郝昭这个将军实在是够能。郝昭以千人对几万人,也可以称得上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了。而陈仓在谁手中也是关系重大的。表面看来,诸葛亮是因为缺粮而撤兵的,但如果诸葛亮能早拿下这座城,他不会腾出兵力就近筹粮吗?而匆匆赶来的魏国军队,将不得不暴露于野外然后再进行攻坚。如果真是那样,这攻守间的转换,困难转到了魏国一方,这为难的就将是曹真和张郃了。

合肥新城

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吴国太傅诸葛恪大破魏军,次年,诸葛恪不顾众人的反对,再次进犯魏国,率兵包围了合肥新城。诸葛恪认为,新城被围困,司马师必然派兵来救,等到魏国救兵到来时,可以一战打败魏军。

魏国掌权的是司马师,面对军队低落的士气和来势汹汹的吴国军队,司马师忧心忡忡。谋士虞松认为,诸葛恪集中全部的精锐部队却逗留不前,停下来围攻新城,目的是想吸引魏国的主力部队决战。如果魏军不应战,吴国军队疲劳,一定会自行撤走。司马师于是命令镇东将军毌丘俭按兵不动,只守不攻。从司马师这整个战略大局来说,等于是将新城完全放弃,而新城守军以及守将则成为战略弃子。

 

    守卫合肥新城的将领叫张特,手下兵士只有三千人。既然魏国的二十万大军不动,所以这诸葛恪就放心地攻打。哪知这个张特却非常顽强,吴国大军一连攻打了几个月,城中兵士疾病战死的已经超过一半,张特却仍然还在坚持。诸葛恪在城外堆起土山,猛烈攻击,眼看着城墙将要失陷,城市将无法保住。这时候张特对吴国人说:“如今我已经没有心思再战了。不过魏国军令规定,被攻打超过一百天而救兵没有赶到,纵然投降,家属也不受牵累治罪。自从遭到围攻以来,已经有九十多天了,这座城池中原本有四千多人,战死的已超过半数,城池虽然陷落,还有一半人不想投降,我将回头劝说他们,明天缴械投降。”说罢就抛下他的印章丝带给吴国人。吴国军队将领听信了他的话,停止攻城,只等着明天张特投降。而张特连夜拆除房屋的木材,修补城墙的缺口,使之成为双层。第二天,张特对吴国人说:“我惟有战死而已!”吴军大怒,进军继续攻打,但就是打不下来。等到魏国大军出动,诸葛恪只好率领军队撤离。

新城虽然已经成为战略弃子,但诸葛恪能够早早攻下城池,局势的发展也许会不一样,正因为张特的顽强坚守,让诸葛恪消耗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兵力。就张特本身来说,他不仅把住了魏国的门户,还提升了本来已经低落的魏国士气,其意义非同寻常。

魏国这三座边城,战略地位都不是十分重要,说到底,无非就是战略棋局上的一个“哨兵”而已,但由于他们的国家信念和坚守,这个“哨兵”却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盾牌,因为他们,国家也变得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