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颁诏"在清朝代表什么,明清的盛大庆典仪式是怎样的
什么是“金凤圣旨”?明清的盛典是怎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看。
天安门广场是明清两代皇室举行盛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天安门广场只有在皇帝亲自入侵、将军们出门在天安门广场前祭出道路和旗帜、皇帝发布重要文告、皇帝举行登基、婚礼等盛大庆典时才开放。此外,天安门广场通常是关闭的。
“金凤诏”是明清时期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最盛大的仪式之一。诏书有两种,即“邓吉诏书”和“恩镇诏书”。前者是老皇帝死后,继位的新皇帝当天向全国宣布继位的原因和日期;后者是向全国宣布女王的任命等重大庆典。申报的文件称为“信件”。圣旨是用两尺宽二十尺长的硬黄纸做的,边上有一条金龙。圣旨的理由和条款在文中有所陈述。
清代圣旨前半部为汉文,后半部为满文,末了将玉玺卷成4寸(约13厘米)厚、3尺(约1米)长,外用金色龙云纹的黄缎袋,横供黄架,由礼部尚书引至礼部,抄造,分发给全国。
发布诏令的仪式从太和殿开始。圣旨下达当天,礼部洪钧殿的官员们提前在太和殿东侧设置了放置圣旨的黄案,并在单笔正中设置了黄案。同时,礼部在午门外有龙亭和香亭,工部在天安门门垛中央有金凤凰台,在天安门门东侧有宣台,并备有“金凤凰和云朵”(刻有金黄色木雕和云朵的木板)。冯昭官(持信官)、宣昭官(阅信官)等人衣冠楚楚,提前等候在那里。
圣旨一般由皇帝先颁布,颁布圣旨的仪式开始。内阁学士身穿朝服,恭恭敬敬地捧着圣旨,圣旨放在太和殿东侧的黄案上。皇帝加盖玉玺后,经过一套繁琐的礼仪,然后礼部大臣在太和殿用云盘端着你的圣旨。此时,文武百官已按官阶在外金水桥南面列队。
礼部大臣接到圣旨后,捧出太和殿,放在午门外有人抬着的龙亭里。然后在鼓乐、仪仗、文武官员的护送下,出太和门、午门、端门,到天安门门。三跪之礼后,圣旨被捧到台黄案前。公告官站在面向西方的台上,宣读了公告。因为很高很神圣,所以听起来像是海选。此时,在天安门广场下的金水桥南,文武百官和那些充当百姓的“老人”,按照官职顺序,面向北方依次跪下,三跪九叩大礼,答谢“帝恩”。
宣读圣旨后,负责圣旨的官员将圣旨卷起来,放在一个形似云的木盘中,来到城楼城垛中央的“金凤凰”前,将圣旨放在“木雕金凤凰”的口中,然后用黄色天鹅绒绳将“金凤凰”从天安门垛的中央悬挂下来,缓缓下降,以示天帝的命令由云降临金凤凰。这时,已经有礼部官员捧着云盘跪在了下面。金凤口中的圣旨正好落在“云盘”里,称为“云盘接圣旨”。
接到圣旨后,圣旨仍会放回天安门广场前的龙亭,再由黄盖(黄伞盖)、仪仗司仪、鼓乐引领,抬出清门,送往礼部衙门。
此时礼部大臣早已从长安左门迅速返回礼部,带领众官员跪在门前迎接诏书,并将诏书放在大堂,准备列香案,行三跪九叩之礼。随后,在黄纸上抄录了几份,分发到各地,向全世界公布。这一整套仪式被称为“金凤圣旨”。清代的毛启龄曾写诗描述这一情景:
当烟雾出现时,
重发圣旨步出平台,
悬挂暮风街头书舞,
打金鸡。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天安门广场有一个独特的场景,它表明皇权至上,君权至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的原创版权受到任何侵犯,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有关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欢迎广大小伙伴们关注4339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