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地方剧种:上党落子

2022-05-19

上党落子是山西省东南部(古上党郡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因为是在山西省黎城县境内发展和形成的,所以又称黎城落子。1954年冬,长治专区人民剧团第二分团,代表全区参加了山西省第一届戏曲会演之后,被定名为上党落子。

上党落子是河北武安落子的一个支流。据老艺人相传,清朝道光三十年(1950年),河北武安的一位贫苦农,被迫流落到黎城打短工,此人会唱武安落了。每蓬春节,便教农民演戏。黎城县东华村有个兼手工业的农民叫李锁柱,他先见之明位武安来的农民学会了《庄子探妻》、《二进本色院》、《薛礼回家》等戏后,除自己扮演小生外,还组织李秋归(旦)、李长群(正旦)、李丑旦(生)、丁创旦(生)等人进行排戏演出。演出是在街道或打麦场上进行,演员们都穿着自己的随身衣服,也不化妆,伴奏只用一把胡胡(椿木圪筒、牛皮弦)、大锣、小锣和板鼓。由于演出节目太少,李锁除从武安抄回了《吕蒙睚赶斋》、《借当》等剧本外,还亲自编写了《陶公子投亲》、《雷公子投亲》等剧本。由于地区的语音不同,及黎城民间曲调的渗入,便在武安落子的基础上渐渐演变成黎城落子。黎城落子的表演朴实自然、幽默风趣,曲调简练优美、好学易懂,行腔激亢、奔放,地方色彩鲜明,演出很受群众欢迎。1855年,黎城落子由广场搬上舞台演出后,很快由东仵村发展到黎城、潞城两县的其他地方。黎城水洋圪倒村的李栓劳成立了“庆元会”,活动于屯留、安泽一带。1867年,潞城县潞河村的杏坡东家成立了黎城落了的第一个班社“含义班”,活动于潞安府一带。

黎城落子向西发展的临汾以北的洪洞、赵城、大宁;临汾以南的曲沃、闻喜、运城、乡宁,及陕西延川等县。平阳府有洪洞县李村的兴盛班,曲沃县郭德魁的德胜班,闻喜县张星海的平盛班,以及岳阳县吴本和、张培等七个黎城落子班社(当地叫“弦子腔”或“梆梆卷”)。往东南发展到河北涉县、武安、磁县,河南林县等地。根据上党落子唱腔的特点,可分为东府(潞安府)、西府(平阳府)两大派别。

现在,上党落子有职业剧团九个,从业人员六百余人。传统剧目有《司马庄》、《两狼山》、《高平关》等戏,移植剧目有《茶瓶计》、《薛刚反朝》等戏。它也长于表现现代生活,解放前演出过《白毛女》、《血泪仇》等戏,解放后曾演出《开渠》、《武大妈》、《两兄弟》等戏。上党落子的唱腔是以板腔体为主,由牌体为辅。板腔体的板式主要有[流水]、[清流水]、[二性流水]、[紧流水]、散板]、[紧板]、[战板]、[凹板]、[霸王鞭]等。现在乐队伴奏,文场在板胡、二胡、老胡胡、笛子、笙等,武场有板鼓、老鼓、堂鼓、大锣、小锣、大钗、小钗等。

上党落子的著名演员:有艺名“一声雷”誉满平(平阳)、潞(潞安)、泽(泽州)三府的王三和,艺名“假三和”的崔发元,号称“蹬倒三和,气死恒禄”的王全和,艺名“放羊孩”的杨福绿,以及李福锁、程联考、王恒禄、刘成保、王同喜、王淼荣、申纪贤、张宝龙、赵迷则、郭江成、王丑福、郝聘芝等。

据1955年统计,黎城落子的演出剧目共有一百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