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宋太祖的皇位是从孤儿寡母手中抢来的,为何还能受到后世崇拜?

2022-12-09

  赵匡胤,即宋太祖,小名香孩儿,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在位共16年。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宋太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开辟了宋朝三百一十九年的江山。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这些问题积重难返,国家逐渐地走下坡路,最后在黄巢起义的打击下,朝廷覆灭,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征战连绵,百姓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宋太祖取代了后周江山以后,采取了英明的政策,在唐朝出现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这三大问题却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内部政治相对清明,是中国历史上相对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历史时期。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公元927年3月21日,在年轻时跟随后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有感于天下分裂,很早的时候就有统一中国的志向,曾经写下了《咏初日》一首诗:“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表达他内心的志向。

  应该说,在周世宗柴荣在世时,赵匡胤是忠于后周政权的,但因为柴荣去世得早,留下了幼儿寡母。

  五岁的幼儿当皇帝,在四面环敌的乱世难以服众。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在将士们的推举下,被部下披上黄袍,迫不得已即皇帝位。

  在即位时,他对将士们约法三章::“回开封后,不得惊犯太后和主上,不得侵凌公卿,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令者族诛。”兵不血刃,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了政变,建立了大宋皇朝。

  可以说他取代后周政权,也是当时大势所趋。

  他在建立大宋政权以后,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推动中国历史的前进。

  一是富国强兵,实现了华夏地区大部分地区的统一。赵匡胤即位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宰相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

  经过几年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准备,确定“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决策,发动了荆湖之战,占领了湖北、湖南地区,随后又攻灭了后蜀政权,平定了南汉,南唐,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他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针对五代以来的乱局,通过对地方将领和官吏“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以及“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创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圶实基础。

  赵匡胤有感于从唐朝末世以来数十年,皇帝已经换了八个家族了,战争频繁不休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势,决心削弱藩镇的权力,限制他们的财政,将他们的精兵没收,想出了一个计策。

  建隆二年七月,赵匡胤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高级将领饮酒。

  酒至半酣,赵匡胤对军将们说:“我如果没有你们,也当不了皇帝。虽然我贵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当了皇帝之后,我始终没有好好睡过。”这话一说,让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敢再有异心?”

  赵匡胤说道:“谁不想要富贵?有朝一日,有人以黄袍披在你身上,拥戴你当皇帝。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 石守信等将领跪下磕头,哭着说:“臣等愚昧,不能了解此事该怎么处理,还请陛下可怜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赵匡胤于是表达了自己让他们放弃兵权的想法,建议道:“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累积一些金钱,买一些房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诸将答谢说:“陛下能想到我们这事,对我们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次日,诸将称病请求辞职,赵匡胤一一敕准,并给予优厚的赏赐。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优待功臣,避免了对功臣的杀戮流血,相较于后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功臣的清洗屠杀,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

  解决了藩镇拥兵专权的问题以后,赵匡胤对兵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将军权集中到皇帝的手中,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调往外地充当节度使。继而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

  接着,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军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

  实行更戍法。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的政策。驻军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从而根除了从唐代中晚期到五代期间将领拥兵自重的问题。

  在政治上更是采取了大刀阔斧式的变革,加强中央集权。

  宋朝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尚书、门下列于外朝,中书设于禁中,称政事堂。

  中央实行军政、民政、财政三权分立,开始削弱宰相的地位和权力。在礼节上又取消了宰相“坐而论道”的制度。

  允许枢密使专掌军事政令,调动禁军,与中书省号称“二府”( 枢府、政府)。枢密院的大事都要奏报皇帝批旨。

  中央的三司使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三司使统领盐铁、度支、户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地方州郡赋税收入除留一小部分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

  朝廷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分为台院、殿院、察院。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最高官员。这些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

  同时加强科举制度,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实行锁院制、密封制、誉录制、别试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为国家选拨人才。

  自宋太祖赵匡胤以来,宋朝皇帝特别重视文官和文人。宋太祖特别勒刻石碑,设在宗庙内,称作誓碑,上面有誓词三行,写着:一、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三、子孙必须遵守。石碑一方面反映了宋太祖对柴氏家属的宽容,另一方面反映了宋朝对文官的重视。

  有宋以来,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繁荣。四大发明中两大发明火药印刷术出现在宋朝、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现在宋朝、纸币出现在宋朝等等,这些都不是偶然的。

  宋朝社会风气比较清明,文人敢于言事论政,政治比较宽松民主,很多朝代的内政积弊几乎没有,这与赵匡胤的改革有密不可分的原因。

  虽然由于宋朝由于过度重文抑武,最后致使政权亡于外邦,但是瑕不掩瑜,宋朝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人民的生活也相对比较富裕,相比后世的元明清,百姓的生活要相对好过得多。

  虽然宋太祖是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获得了江山,但也是当时历史的必然选择,而且他也善待后周柴氏子孙,更主要的是他实现了华夏大部分地区的统一,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的建隆盛世,让宋朝成为至今以来让中国人沾沾乐道的一个大朝代。

  宋朝大学者、大改革家王安石这样评判赵匡胤:伏惟太祖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变置施设必当其务。故能驾驭将帅,训齐士卒,外以捍夷狄,内以平中国。于是除苛赋,止虐刑,废强横之藩镇,诛贪残之官吏,躬以简俭为天下先。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

  伟人毛泽东在其脍炙人口的词作《沁园春·雪》中对宋太祖赵匡胤这样评判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可见,赵匡胤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因此受到后世人们的崇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