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红楼梦》十大未解之谜:贾宝玉结局到底如何?

2022-05-19
《红楼梦》诞生200多年来,以精湛的艺术魅力,为人们所喜爱,并成为世界经典之作。而今随着“红楼海选”活动的展开,《红楼梦》再一次为人们所青睐。<br/>纵观《红楼梦》,仿佛是一座曲折幽冥的迷宫,其中有许多迷惑之处,令人难解。综合起来分析,有十大谜团。<br/>一、作者之谜。<br/>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已争论了200多年,现在公认的说法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但也有人认为是曹雪芹在石兄《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还有的说“曹雪芹”是“子虚乌有”,不过是“抄写勤”的谐音。但是石兄是谁?抄的又是何人之作,一直也没有人得到确切的考证。而从目前已有的文献中可以说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不仅书中有交待,与他同时代人的诗文笔记中也有许多记载。但在《曹氏宗谱》里又没有他的名字,他的家世生平也有许多不解之谜。<br/>二、书名之谜。<br/>《红楼梦》开卷第一回说:“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成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作者一连提出五个书名。这些书名谁先谁后,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曹雪芹最为欣赏的《金陵十二钗》竟默默无闻?而不知名的吴玉峰所题的《红楼梦》却盛行于世?为什么早期抄本大部分题名《石头记》?东鲁孔梅溪为什么又题作《风月宝鉴》等等,都是难解之谜。<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1E/0F/1E0FC0DE7A09A0CC4E5D03CA80FD9930.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关注,经过考证,有人认为这里是曹雪芹晚年居住和写作《红楼梦》的地方。但也有相当多的人持怀疑态度,他们逐条考查了题壁诗的出处,得出都是转抄古书中的结论。尽管被称为“曹雪芹纪念馆”(也称曹雪芹故居),对外开放,但并不为红学界的权威人士所认可。<br/>六、后四十回之谜。<br/>最为流行的说法是曹雪芹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由高鹗增补的,其结局并不是《红楼梦》本来的面目。也有人认为曹雪芹已写完了一百二十回,只是后四十回没有最终定稿就去世了,高鹗只不过简单整理了一下,人们在传抄时便署上了他的名字。此外还有“一百零八回”之说和“一百一十回”之说。但曹雪芹究竟写了多少回呢?恐怕永远也不得而知。<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EF/64/EF6484CFDF0A7D4ED3A11E2FD18D0742.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敦诚敦敏,还有人说是曹雪芹的续妻,即《红楼梦》中的史湘云。诸如此类,难以说得明白。时至今日仍有研究者,在不断研究探索。<br/>[page]<br/>八、大观园之谜。<br/>大观园是《红楼梦》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仿佛是一座迷人的世外桃源。然而红学家对这块乐土位于何方,也有几种针峰相对的意见:一种认为大观园明北实南,也就是说作者写的北京,而他心里要写的是金陵(南京)。并且具体指出大观园就是现在的南京市利济巷大街的原清朝江宁织造署衙门遗址。另一种认为大观园北主南从,主要写北京,间接描写了一些江南的景观。有人甚至明确指出大观园就是北极什刹海李广桥附近的旧恭王府。近年来又有人考证,说大观园是以圆明园为蓝本写成的。但作者到底以何处景致为原型而写,也成为无解之谜。<br/>九、主人公命运之谜。<br/>高鹗的续书最后写贾宝玉悬崖撒手,出家当了和尚,但有人认为这不是曹雪芹所描写的结局。有人认为贾宝玉经过翻然悔悟,重新做人;有人认为贾宝玉最后潦倒而死;有人认为贾宝玉经过寒窗之后,金榜题名;有人认为路遇高人,随行而去。至于民间所流传的“版本”就更多了,这也成为《红楼梦》的谜团之一。<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55/2A/552A2736BE9F4EA2406742F81CD4AB63.jpg" class="cont_pic" alt="《红楼梦》十大未解之谜:贾宝玉结局到底如何?"/><br/>十、人物之谜。<br/>《红楼梦》中到底写了多少人物,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从清嘉庆年间开始,就有人作过统计,但公布的数目不一。今年来还有人动用电脑进行统计,可统计出的数字也不一致。比较被人认可的统计是975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有称谓的243人。包括宁荣两府本支和贾家本族119人,贾府姻娅95人,丫环73人,仆人266人,小厮27人,皇室人物15人,宫女太监55人,封爵人物51人,官吏67人,医生14人,门客12人,忧怜30人,僧道17人,尼婆84人,外国人2人,其他48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