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越南历史脉络

2022-05-19

越南历史脉络

文:魏超、韩周敬

【导言】在后世史家的建构中,越南古史被分为北属时期和自主时期两大段。北属时期,包括五代以前以及属明时期,元朝和清朝的短暂占领亦可归入其中;自主时期,包括越南的吴、丁、前黎、李、陈、后黎、西山诸朝,以及阮朝前、中期。阮朝后期(1884-1945)归于法国保护之下,则属于越南近代史的范畴,即所谓的“法属时期”。本文由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魏超和韩周敬合作撰写,其中魏超撰写范围为吴朝至属明时期,韩周敬撰写范围为后黎朝至阮朝后期。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此文,了解越南古史自主时代的脉络。

五代末,吴权诛矫公羡,938年败南汉军,遂挟势自立,建立吴氏政权。然其践祚短暂,吴权死后,政局动荡,其后“群雄竞起,各据郡邑自守”,安南地区陷入地方势力各自为阵的无主状态,史称“十二使君”时期,此十二使君“皆吴王之旧臣”。对于吴权政权的性质,越南学者多认为,吴权政权是越南独立的开始,中国学者秉持吴氏政权依旧是五代末期地方割据势力延续的观点。

大瞿越都城华闾旧址(在今宁平省)

968年,丁部领削平各使君势力,统一安南地区,建立国号大瞿越,定都华闾(在今宁平省),是为丁朝(968-980),中国学者多认为丁朝是越南自立之始。丁部领“威制天下”,诸多刑法严酷。丁部领死后,长子丁琏诛杀弟项郎继位,随后丁琏与丁部领皆死于杜释之手,最后丁部领幼子丁璿继位。此时,黎桓因掌握有天下兵马大权,主弱臣强,大权旁落。980年,宋兵压境之时,黎桓手下各将领以主上孱弱,拥戴黎桓上位,《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一《丁纪》记载了黎桓诸将逼宫方式:“不如先册十道为天子,然后出师可也。”由此,上演了另一版“黄袍加身,而定天下”的故事,将黎桓推上“天子”之位,史称前黎朝(980-1009)。黎桓代丁是在“禅让”模式下进行的,本身即为丁氏政权的另一种延续,因此在统治上仍然延续着丁氏的政治地理格局。宋淳化元年(990),宋朝使臣宋镐奉诏赐封黎桓,归后奉旨陈述华闾见闻时曾说:“国城中无居民,有竹舍数十百区,以为军营”,“门别有一楼,犹榜曰‘安南都护府’,唐旧额也”。可见,黎氏政权对外标榜的依旧是安南都护府的延续。吴、丁、前黎时期,政权更迭幻化无测,政局形势跌宕起伏,政治空间格局纷繁复杂。

李陈时期皇室龙纹建筑遗留

黎桓死后,诸子夺位,后黎龙铤夺得帝位,《大越史记全书》称之为“卧朝”。黎龙铤死后,再一次陷入诸子夺位的历史循环中。时左亲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存蓄力量,于1009年,代黎建国,史称李朝(1009-1126),旋即于1010年迁都大罗城,改称昇龙。李朝圣宗、仁宗时期,国力达到强盛,并开始积极向外开疆拓土。1069年,南征占城,夺取地哩、麻令、布政等地。1075-1077数年间,与北方宋朝爆发战争,并一度攻占今广西省南宁一带。李公蕴依靠僧侣势力建国,因此广崇佛教,佛教得到大力发展,达到兴盛局面。

李朝神宗之后,国势式微,各种矛盾加剧,原为地方豪强的陈氏家族便在此一背景下崛起。1211年,惠宗立陈氏容为“元妃”,其兄陈嗣庆等获封官爵,陈家遂成李朝外戚,开始参与朝政。李朝末代君主李昭皇禅位给其夫陈日煚,陈氏遂代李,完成了越南历史上又一次兵不血刃的改朝换代。

陈朝承接李朝晚年的内乱局面,在统治方式上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创造了太上皇与皇帝双执权模式。陈朝在抵抗了元朝的数次进攻之后,双方达成协议,陈氏朝廷向蒙古提出愿意“三年一贡”,蒙古遂封陈朝君主为“安南国王”。陈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尊崇,但此时佛教寺院仍具有一定势力。陈朝延续李朝的拓疆政策,对占城不断侵蚀, 1306年陈朝将玄珍公主嫁与占城王,以割取乌州及里州二地。陈朝后期,占城王制蓬峨在位时,占城国力大振,并反攻陈朝,曾于1371年、1377年、1378年攻破陈朝都城昇龙,占城成为陈朝一大外患。1390年,制蓬峨死后,占城国的威胁告一段落。

西都旧址

陈朝后期,君主昏庸,生活奢侈腐化,政局出现不稳状态,加之外患不断,外戚黎季犛(后改姓胡,又名一元)逐渐得陈艺宗信任,成为权臣。黎季犛在货币、土地、官制等诸多方面实行大力度改革,又于1396年迁都至清化,建立所谓“西都”,越南史家陈重金认为季犛的改革举动是“大肆更张,用以收买党羽”及“以便篡位”。1400年,黎季犛废黩陈朝末代君主少帝而自立,建立胡朝(1400-1407),陈朝遂亡。胡朝建立之初,与明朝产生边界纠纷,加之陈天平事件,明朝大兵入境,胡朝旋即灭亡。此后安南曾由明朝短暂统治二十年时间,随后黎利击败中国明朝占领军后,重新恢复安南自立地位。1428年,黎利称帝,是为后黎太祖,国号仍为“大越”,建立后黎朝。后黎朝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百年称为后黎朝(1428-1527),此后贯称中兴后黎(1533-1789)。

自1428年黎利击败明军,建立黎朝(为与之前黎桓建立的黎朝(980-1009)相区别,后世将此黎朝称为“后黎朝”)之后,经过黎太祖、黎圣宗等的励精图治,越南进入其历史上集权统治空前发达的时期,在强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下,后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项事业都呈现出繁荣气象。然而,从16世纪初叶开始,由于帝权衰微,地方势力渐渐崛起,1527年莫登庸鸩杀黎恭帝,建立“大越”国,史称“莫朝”。莫朝建立之后,并未对原后黎朝境域建立长效掌控机制,遂给原后黎朝遗臣的反抗遗留了空间。1533年,原后黎朝大将阮淦在清化拥立黎珣称帝,史称“黎庄宗”(1533-1548),自此直到1789年昭统失国,被后世称为“中兴黎朝”。黎庄宗虽立,但名过于实,国之实权由阮淦把控。阮淦死后,大权又落入其女婿郑检之手。郑检多次出兵攻击莫朝,但由于势均力敌之故,双方逐渐进入僵持局面,此后直到1592年,莫氏弃升龙、退保高平为止,越南历史属于“南北朝时期”(1533-1592)。

在南北朝局面形成之后,由于中兴黎朝不断出兵攻打莫朝,一些青年将领逐渐崭露头角,由此也受到生性雄猜的郑检之疑忌,其中就包括阮淦之次子阮潢。阮潢为人沉整,胸有器局,在目睹长兄遇忌杀身之后,遂有避祸自保之志。当时莫朝状元阮秉谦正在海阳故园隐居,而阮潢之母与阮秉谦有同乡之谊,因而阮潢前往求教。《越南开国志传》中对此事做了详尽的描述:“弘定庚子元年夏五月初,南主右丞相太尉端国公阮福潢见平安王宠遇日疏,欲图保身,奈无计可施,遂令人将金银就伪莫文官老臣致仕回乡少傅程国公家门进献,求以保身之计。程国公乃索纸笔写八字,付差人递回。端国公看见八字云:‘横山一带,万代容身。’沉吟密思,终日乃悟。”

1558年,阮潢遂请命出镇顺化,由于当时顺化局势不平,莫氏残军、流寇盗贼竞相出没,郑检允准其请,盖有掷之险地、任其自灭之意。由于阮潢经略得法,顺化形势渐趋安定。1569年,他又被任命为广南镇守。由此,广南国的顺广基本政治区正式形成。顺广北接横山,横山背后则是境域、人力数倍于阮氏的郑氏势力,1627-1672年间,郑阮之间先后进行了七次大的交战,这七次征战的结果,并不是某方的覆灭,而是以罗河为界,形成了较为均衡的对峙局面;顺广之南,则是占婆、水真腊的聚居区,由于这些地区政治体制松散、军事力量薄弱,因而成为历代阮主的经略对象。这就是广南国的“北拒”和“南进”现象。

越南南进扩大疆土

“南进”的不断推行,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了广南国境域的扩展,境域的扩展又丰富了其政区的内涵。此处所谓的政区内涵,并非只是指政区数目的增多,还包含不同性质政区的创设、政区结构的复杂化以及中央—边缘政区制式的形成。这些新形成的政区,在地理平面上,包括从富安至河仙的狭长地带;而在政区类型上,则区别为以富安营、平康营等为代表的经制区、以顺城镇为代表的羁縻区和以河仙镇为代表的统治区。这也是广南国(1558-1777)的基本境域。

广南国后期,政治秩序转趋混乱,土地兼并、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国内人心不稳,张福峦把持朝政,清洗王宗的行为,又加剧了统治阶层的分化,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乡豪都在摩拳擦掌,等待时机。1771年,阮岳三兄弟在归仁西山邑发起反旗,其势如风火卷地,很快在整个平定扩展开来。北方郑主见有机可乘,遂派黄五福南下,阮岳自愿归入郑主麾下,在1775年,双方共同攻克富春城。富春被攻陷之后,阮氏王族分崩离析,昔日王孙今成亡命,其零落之状,令人嗟叹。1777年,广南末代君主阮福旸在平顺被西山擒获,后被杀,广南国政权至此覆亡。

阮氏三兄弟灭亡广南国之后,1777年,郑主许其镇守广南,这就给后来西山攻陷顺化埋下了伏笔。其后,阮岳又与郑主反目,由于此时郑主亦生内乱,因而也无力再对广南地区进行有效经略,这就给了阮氏三兄弟纵横之机。1786年,阮惠攻陷顺化。此时,一心想灭亡郑氏的阮有整进言曰:“将军一举而定顺化,威震北河。用兵之道,一曰辰,二曰势,三曰机,三者可乘,无往不胜。今北河将惰兵骄,朝廷无复纪纲,公挟此声威,领兵取之,无不克捷。”阮有整此言固有私心,但其论断郑主形势,“将惰兵骄,朝廷无复纪纲”,确实切中肯綮。“将惰”指的是经过立王之争,许多将领在政治斗争中折损了;“兵骄”意指清华和乂安的优兵,不断作乱,任以己意,肆行废立。这样的局势,确是阮惠进取的大好时机。阮惠遂挥军北上,于1786年占领升龙,灭亡郑主。

阮惠灭亡郑主之后,随即撤军南还,北河之地遂成权力真空,郑主残余势力与阮有整竞相逐鹿。此后,阮岳自称“中央皇帝”,封阮侣为“东定王”,守嘉定;封阮惠为“北平王”,守富春。但好景不长,阮岳与阮惠随即反目。正当西山内乱之时,阮有整进军北河,力图割据北河,阮惠闻讯,命武文任败之。此后,为了维护西山在北河的统治,阮惠建立北城,命武文任为北城总镇。北城下辖十四镇之地,基本囊括了原北河之地。北城是一种战时建置,它委托大员代镇,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此外,武文任又是阮岳的女婿,于是,阮惠遂杀武文任,而代之以吴文楚。

此时,清乾隆皇帝出于“字小存亡”之义,从黎昭统帝之请,派遣孙士毅率兵助其复国。吴文楚和吴时任眼见清军锋芒正锐,遂撤军至清华内外镇之交的三叠山固守,以待阮惠援兵。阮惠得知清军占领升龙之后,遂于富春出发,向北方进军。在出发之前,他接受臣下的建议,即位称帝,年号“光中”。陈重金《越南通史》越文版记阮惠称帝时间为1788年一月二十五日,戴可来先生据《伪西列传》中“惠乃筑坛于屏山之南,以十一月二十五日自立为帝,改元光中”的记载,更正为十一月二十五日。但据当时吴时任所拟《即位诏》言:“朕应天顺人,不可牢执逊让,以今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即天子位,纪元为光中元年。”则阮惠称帝时间当为1788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吴时任为阮惠之近臣,当时朝章词翰多出其手,因此他对于阮惠称帝时间的记载应当是更为准确的。阮惠挥军北上,于1789年春节,趁清军不备,很快将其击溃。昭统帝也随败军流亡中国,后黎朝至此灭亡。阮惠灭亡后黎朝之后,正式建立他自己的西山国(1789-1792)。

而此刻,阮福映在南方正在屡败屡战的发起复国运动。阮福映为人灵活变通,饶有智略,因而能充分的调动各种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他终于在1801年收复富春。此时的西山国,阮惠已死多年,继承他的是阮光瓚,国之实权则由裴得宣掌控,政治十分混乱。1802年,阮福映最终攻入北城,阮光瓚被杀,阮光垂等自杀,其余宗室悉遭族诛。西山朝灭亡。

阮朝大内午门

阮朝(1802-1945)建立,结束了南北朝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之后,嘉隆帝励精图治,兴利革弊,使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得到了巩固,但也有很多遗留问题未及措置,如北城和南城问题、诸镇的军事化问题、南境少数族群问题等等。嘉隆去世后,明命帝即位,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性改革。据r.b.smith的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考试制度的改革、中央职能机构的创设,以及行省制度的全盘移植。”明命改革的蓝本,主要是北方清朝。以此三项改革为主轴,越南的王朝政治进入高潮时期。明命去世之后,其子绍治即位,庙号“宪宗”。正如其年号所示,终绍治一朝,基本以承守明命基业为使命,在重大问题(如镇西城之弃守)的决策上,浮沉于明命遗老的朝议之中,无甚特出之创举。

绍治去世后,嗣德即位,同宗主国清朝一样,嗣德时期的越南,亦出现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越南开始被绑缚在西方的车轮上,身不由己的前行。当时的阮朝虽有嗣德此等勤勉朴素之君,张登桂、潘清简此等忠廉之臣,但一则时代变动太巨,二则诸人观念落后,三则内政不稳、民变蜂起(如“三堂贼”、“蝗贼”、“奉贼”、“客匪”等),即使时人(如丁文田、阮协、黎挺等)有维新之想,亦终究难以施行。嗣德去世之后,继任的诸位帝王或身值稚龄、或谙弱无识、或被权臣凌驾,阮朝政局更加混乱。随着1884年第二次顺化条约的签订,越南成为法国的保护国。次年中法条约签订之后,阮朝正式脱离清朝主导的宗藩体系,这也意味着中越之间持续千年的宗藩关系的终结,越南与清朝的关系也渐行渐远,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势力对传统的东亚宗藩关系的冲击,另一方面则因为越南在“邦交”形势下所一贯秉持的实用主义态度。越南的自主时代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