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朱元璋大白话'打油诗'尽显帝王气: 燕子矶当秤砣

2022-05-19

明朝建立伊始,踌躇满志的朱元璋来到南京城北江边的燕子矶,看见燕子矶石向江中延伸,兴之所至,一首打油诗脱口而出。这首《燕子矶》流传至今,却成为这位中国历史中唯一的“乞丐皇帝”形象的生动诠释。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

——《燕子矶》明 朱元璋

渊源典故

燕子矶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因其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为燕子矶。燕子矶在古代除了是重要的渡口外也曾吸引众多帝王到此一览。康熙、乾隆两帝下江南时,均在此停留。在这之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燕子矶”为题作的一首诗也流传至今。

在中国历史上,和其他出身寒微、幼年失教的开国帝王相比,放牛娃出身的“乞丐皇帝”朱元璋在文化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很突出的。他的文化学习始于他当了义军统帅之后,那时他已经三十多岁了但每日坚持读书,从不间断。又常常和手下的一些文人讲经论史、列坐赋诗。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仅知书识礼而且还能写诗作赋、评点文学作品的优劣。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多次微服外出巡视留下了不少诗作。

传说,一日朱元璋在南京郊外偶遇参加进士考的众举子正在候船。那里景色十分壮观,万里长江波涛翻滚,雄伟的钟山虎踞龙盘。有一举子遥望远处秀丽的燕子矶,脱口吟道:“燕子矶兮一秤砣。”众举子一致称赞:“好一个气势磅礴的起句!只此一句足见你胸襟之博大。”朱元璋听了却冷笑一声。有人上前询问:“先生为何发笑?”朱元璋道:“此句气魄虽大,只恐难以为继。”的确,以偌大的燕子矶为秤砣,又拿什么喻秤杆、秤钩呢?良久无人为继,朱元璋见状大笑,说:“待我试续一下。”他当即吟道:“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续得巧妙,解得深邃,尤其把江山称为己物一句,出语更显不凡。众举子暗自佩服,却不知续者乃是当朝皇帝。朱元璋这首作于燕子矶的诗抒发了一代开国之君胸装天下,重建华夏,一统江山的雄心伟志和豪迈情怀。朱元璋正是从这里走向金陵,跨向帝王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