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同治新疆回乱

2022-05-19

同治新疆回乱,是中国清代同治年间新疆各地发生的动乱,与浩罕、俄罗斯的入侵交织在一起。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库车回民举事,杀死办事大臣与阿奇木伯克。因陕甘回乱波及,数月之内,新疆各地相继发生暴动和叛乱。暴动者以回族、维吾尔族农民为主,也有汉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加入。各地起事者在攻占官署、兵营后,推举阿訇为首领,建立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随后,各政权之间又发生混战与兼并。至同治四年(1865年)末,新疆大部份地方失陷,官军仅保有塔城、库尔喀喇乌苏、巴里坤及哈密一带。此时,西北官军主力正在平定陕西、甘肃的动乱,无暇顾及新疆。俄罗斯则乘乱入侵塔城及额尔齐斯河流域,并于1864年10月逼迫乌里雅苏台将军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吞并了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大片领土。

1864年底,喀什噶尔的起事者向浩罕汗国求援,导致阿古柏入侵新疆。1865年至1867年间,阿古柏率领浩罕军队消灭了天山以南各地的暴动者政权,在回疆建立哲德沙尔国。同治十年(1871年),俄罗斯借机侵占伊犁。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命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次年,清军西征,收复乌鲁木齐一带。光绪三年(1877年),清军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持续十余年的新疆动乱最终结束。光绪七年(1881年),中国通过交涉收回俄国占领下的伊犁。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下旨设立新疆省,废除了乾隆以来的伯克制和军府制,实行与内地相同的郡县制

背景

19世纪中叶,英俄两国加紧对中亚地区的殖民争夺(俄国完成了1861年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侵略野心进一步扩大;英国基本占领了印度,因此,也开始向中亚渗透)并觊觎中国领土新疆。

同治初年,因太平天国、捻军等持续多年的内乱及向西方列强赔款,清廷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每年由内地各省拨解新疆的二三百万协銄逐渐缩减,最终断绝。大小伯克官吏任意摊派勒索,致使民怨沸腾。

经过

此次动乱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新疆各地发生暴动,驻扎大臣等官员被杀或自尽,清兵溃败。 各地起事者建立多个互不统属的割据政权,各政权之间相互混战。 俄罗斯军队入侵塔城等地,中国官员被迫与之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浩罕军官阿古柏携白山派和卓后裔入侵新疆,消灭天山南路的清军据点。 阿古柏逐一消灭各地暴动者政权,驱逐和卓后裔,建立哲德沙尔国。 清军西征,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

阿古柏入侵时的新疆各地方势力

首领

称号或官职

势力范围

灭亡时间

被谁所灭

艾拉汗(维吾尔族)

苏丹

伊犁

1871

俄罗斯

喀尔莽阿(锡伯族)

伊犁锡伯营总管(清朝)

伊犁

1871

俄罗斯

妥得璘(回族)

清真王(哈里发)

乌鲁木齐

1870

阿古柏

吐鲁番

徐学功(汉族)

清朝当地团练

乌鲁木齐南山、吐鲁番

-

-

棍噶扎拉参(藏族)

领兵喇嘛(清朝)

塔尔巴哈台

-

-

库尔喀喇乌苏

何琯(汉族)

巴里坤镇总兵(清朝)

巴里坤

-

-

伯锡尔(维吾尔族)

哈密札萨克和硕亲王(清朝)

哈密

-

-

热西丁和卓(维吾尔族)

圣人穆罕默德后裔、圣战者热西丁汗、

汗和卓(黄和卓)

库车

1867

阿古柏

喀喇沙尔

阿克苏

乌什

哈比布拉(维吾尔族)

帕夏

和阗

1866

阿古柏

马大老爷(回族)

陕甘回乱起义回民领袖

叶尔羌

1866

阿古柏

尼牙孜(维吾尔族)

叶尔羌阿奇木伯克

1866

马大老爷、热西丁

清军

-

叶尔羌

1866

马大老爷

巴尔楚克

阿古柏

思的克(柯尔克孜族)

塔什密里克阿奇木伯克

喀什噶尔回城

1865

阿古柏

奎英(满族)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清朝)

喀什噶尔汉城

1865

阿古柏

托克托布(满族)

英吉沙尔领队大臣(清朝)

英吉沙尔

1865

阿古柏

库车

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修建渭干河水利的库车河工托乎提尼牙孜哈里等人杀死监工和伯克,引发暴动。同月,库车土回 马漋、马三保、玉门人杨春,联络外地人田拉满、苏拉满,聚集当地汉回(回族)、汉民、缠回(维吾尔族)起事。库车办事大臣萨凌阿咨报喀喇沙尔(今焉耆县)求援。五月初三,马漋部众攻入库车城内,杀死库车办事大臣萨凌阿、英吉沙尔领队大臣文艺、叶尔羌帮办大臣武仁布、库车阿奇木伯克库尔班等人,逼迫曾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的库车闲散郡王爱玛特(艾合买提王伯克)充当暴动首领。爱玛特为库车伯克鄂对之后,不肯屈从,被当场杀死。 

暴动者找到库车热西丁家族的阿訇热西丁和卓 ,推举其为首领。热西丁自称“先知穆罕默德最伟大的后裔、宇宙力量的主宰者” ,人称“汗和卓”(清代文献讹作“黄和卓”),煽动民众对异教徒(卡菲尔)进行圣战。热西丁派兵向西攻占了阿克苏和乌什,向东袭取喀喇沙尔,基本控制了回部东四城一带。

阿克苏、喀喇沙尔

五月初七,库车以东的玉古尔(今轮台县)被暴动者攻陷。初九日至十四日,阿克苏所属的赛喇木、拜城,喀喇沙尔及其属城库陇勒(今库尔勒市)也爆发民变,喀喇沙尔办事大臣依奇哩死难。阿克苏办事大臣富苏哩驰书伊犁求援,未几阿克苏城陷,富苏哩举家自焚 。回部东四城陷落后,为库车的热西丁所控制。

乌鲁木齐

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阿訇妥得璘(一名妥明)潜逃出关,来到乌鲁木齐,寄居于乌鲁木齐绿营署理中营提标参将索焕章家中。索焕章师事之,一同谋划起事。

同治三年五月,乌鲁木齐都统平瑞得知库车发生暴动,派文光领兵前去平叛,途中被乱军击溃于乌沙塔巴克,全军覆没 。索焕章属下的汉回兵丁夜间在乌鲁木齐南关清真寺集会议事,被戍卒朱小贵窥见。朱小贵报告乌鲁木齐绿营提督业布冲额,业布冲额询问索焕章。索焕章诬称朱小贵造谣惑众,将其斩首。六月十二日,妥得璘、索焕章起兵反叛,攻下乌鲁木齐汉城(迪化城)。业布冲额被俘,囚禁于索焕章宅中,八日后仰药自尽。都统平瑞与少量屯练、勇营困守巩宁城(乌鲁木齐满城)。同日,昌吉县事起,知县恩锦逃走,典史秦某阖家就戮。 

困于巩宁城内的清兵多为老弱,不习操练,平瑞惟有等待援兵。然而“自六月至八月,无一至者。” 伊犁将军常清、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派兵救援,皆被阻于乌鲁木齐以北。平瑞勉强督兵出战,清军一触即溃,死五百余人。八、九月间,阜康、呼图壁、绥来、乌兰乌苏等地失陷。妥得璘自称“清真王”(哈里发),控制了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市)以东、济木萨(今吉木萨尔县)以西一带地方。九月辛丑,在困守百余日后,巩宁城破,平瑞自焚,护理镇迪道伊昌阿投井死,协领荣庆以下死难者一百余人。

阿古柏入侵

喀什噶尔的思的克、金相印因无力攻克清军驻守的喀什噶尔汉城(今疏勒县),于1864年底派人邀请流亡浩罕汗国的白山派和卓后裔入境。浩罕执政者随即派阿古柏领兵携波罗尼都曾孙布素鲁克入侵新疆。1865年9月至1870年间,阿古柏率领浩罕乌兹别克族军队相继攻占了喀什噶尔汉城、叶尔羌、和阗、阿克苏、库车、库尔勒等地,将天山南路各地的暴动首领全部消灭,最后控制了乌鲁木齐,宣布建立哲德沙尔国。至清军由甘肃进剿时,阿古柏及其浩罕军队占据新疆南部达十三年之久。

俄罗斯侵占伊犁

同治十年(1871年),俄国以防备阿古柏袭扰为由,派兵占领了伊犁一带,声称“代为收复”,待中国军队肃清内乱时归还,实则图谋永久割占。

结果

同治十二年(1873年),清军基本平息了陕西、甘肃的叛乱,筹备恢复新疆。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以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清军收复乌鲁木齐、昌吉、绥来(今玛纳斯县)。光绪三年,阿古柏服毒自尽。清军收复天山南路。

记载

《镇原县志》

“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中国人口史》,回民屠城前全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

《甘肃新通志》卷47

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军队“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

《华亭县》

同治二年十一月,陕回入境,焚杀极惨。初土回叛变,尚爱乡土,不甚残毒。及陕回入境,无所顾惜,焚杀惨于土回十倍。华亭从此丘墟。“乡镇民屋焚杀殆尽,遗民数百悉逃莲花台。

《隆德县》

同治四年县破城,从此官逃庄浪,城空无主者五年。人民杀毙饿死十有八九,老弱逃尽,全县无二三十人家。全县村村焦土,十室九空。

伤亡

泾阳县。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战前一年的1861年人口17,7万,战后6.7万,战争中损失11万。

兴平县。战前1861年18.4万,战争三年人口损失7.9万。

户县。战前16.2万,战争中人口损失比例超过三分之二。高陵县战前8万,损失4.8万。

富平县。战前31.8万,损失20.3万。

三原县,咸丰十一年(1861)三原县人口21.6万人,损失12.3万。据三原县志记载,回民起义两年间(1862—1863),“县旧隶五百余村俱残破,仅存东里、蔡王二堡”。

高陵县。回民起义前的1861年高陵县人口8万人。高陵县志记载,“同治三年(1864),县内人口锐减至32192人。”损失4.8万。

大荔县(旧制)。战前22.4万,三年后仅余72679人。损失67%。

合阳县。战前29.9万,战后余14.6万,损失57%。

澄城县。战前20.6万,损失60%。

蒲城县,战前32万,损失64%。

华州(现华县),战前17.8万,战后不到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