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远交近攻战略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军事策略吗?

2022-05-19

远交近攻”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秦策,范雎建议秦始皇说:“大王不如选择对远方的国家进行结盟,对近国进行攻打。得到一寸土地是大王的土地,得到一尺土地还是大王的土地。”这句话是范雎说服秦始皇的一句名句,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计策。

“远交近攻”策略

春秋战国末年,七雄开始了争霸。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之后,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发展的特别快。于是,秦昭王就开始了他吞并六国的计划,把六国都给吞并,自己独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出兵攻打远在天边的齐国。范雎见此情景,就向秦昭王献上了自己的计谋,就是“远郊近邻”的策略,劝说秦昭王不要轻易攻打齐国。范雎对秦昭王说:“齐国的实力很强大,而且离秦国又非常远,攻打齐国的时候,我们的军队必定会经过韩、魏两个国家。军队派少了的话,难以取得胜利。但是军队多的话,就算打胜了秦军也无法占有齐国的土地。不如先与齐国进行结盟,再攻打邻国的韩、魏,然后逐步进行推进。”秦昭王听了范雎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决定先攻打韩、魏,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进行结盟,秦昭王又派使者主动去跟齐国进行结盟。以后的四十余年,秦昭王继续坚持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与远方的齐、楚两国进行结盟,首先攻下了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了赵国河燕国,统一了北方,又攻破了楚国,平定了南方,最后才对齐国进行用兵,齐国也被收入囊中。就这样,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六国的愿望。[page] 

远交近攻的故事

“远交近攻”是指一种外交河军事上的策略,和远方国家结盟,而与相近的国家为敌。是因为这个策略秦国才能统一华夏,吞并六国,为秦始皇实现了统一六国的愿望。 

秦灭六国的策略图

秦昭王即位时期,秦国因为商鞅变法使得国力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六国。几十年来,虽然秦国在与六国的对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是在扩大秦国的疆域上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也没有明显的进展,这是因为秦国在策略上并没有正确的战略目标,秦昭王急需一位能在他扩大疆域的道路上指点迷津的人士,直到他碰见了策士范雎,终于为他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远交近攻”的策略正是他们谈话时的精华所在。范雎先是向秦昭王列举了秦国在军事上所拥有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却并不能转化成实际的利益,紧接着范雎向秦昭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提出全力进攻秦国的邻国韩、魏两国,放弃本来想要攻打的齐国。并且与远方的齐国等国进行联盟。秦昭王其实也有想过用这个方法,但是又担心韩、魏两国不会轻易地屈服,从而导致与韩、魏两国纠缠不清,这样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又损耗了秦国大量的兵力,对于之后的战争就很难有把握。

了解了秦昭王的担忧后,范雎又提出了割裂对方的领土,进行军事打击加上外交欺骗等具体的措施,并提出哪怕等到韩、魏一点点土地也是具有战略作用的。最终,秦昭王同意了范雎的策略,从此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计划。[page] 

远交近攻战略

“远交近攻”是指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战国时期范雎为秦昭王统一六国所提出来的外交和军事策略。

秦昭王画像

历史上有许多战争都采用了“远交近攻”的这种战略,如袁绍夺取冀州就是运用这种“远交近攻”的战术。袁绍先与公孙瓒进行联合,让公孙瓒攻打冀州,对韩馥造成正面的打击,然后自己率领同时压向冀州,让韩馥走投无路,又派出了说客进行游说,最终韩馥选择投降,让出了冀州。但袁绍并没有因此而感谢公孙瓒,反而将下一步的目标对准了公孙瓒。与公孙瓒进行合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旦达到了目的,便开始兵戎相向。

上面一个例子是运用“远交近攻”策略比较成功的案例,但是历史上也有许多运用失败的例子,尤其在宋朝。先犯错误的是北宋,北宋末年,宋国的北边的邻国是辽国,而在辽国以北的地方就是新兴的金国了。北宋的皇帝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与金国进行联合选择灭掉辽国,想讨回自己的领地,但结果在灭掉辽国之后的金军长驱直下,对宋朝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幸好有长江为庇护,才算是保住了宋朝的半壁江山。之后的南宋又犯了一个与北宋同样的错误,在南宋末年,南宋的皇帝又搞“远交近攻”,派使者与蒙古结盟,夹攻金国,金国虽被灭了但是南宋也被彻底灭亡了。

从以上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来看,“远交近攻”虽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军事策略,但是需要用在恰当地方上,不能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