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什么原因使孙悟空彻底臣服于唐僧?
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是极不情愿的。五百年前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云游海角,放荡天涯,聚群精自称齐天大圣,降龙伏虎,消了死籍;头戴三额金冠,身穿着黄金铠甲,手执如意金箍棒,足踏步云履,手下有四万七千群怪,人称大圣爷爷。
这样的孙悟空怎会臣服于一个凡僧呢!孙悟空不相信唐僧是金蝉长老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更不相信自己能修成正果。他保护唐僧西去取经,是还唐僧助他脱困之恩,还菩萨一个人情。孙悟空只能怀疑,却不能去问。取经的不情愿,对师父的看不起,孙悟空溢于言表。
孙悟空时常说唐僧忒怂,说唐僧不济等等。他的怀疑,佛祖是看在心里的,佛祖不能主动告诉孙悟空,唐僧如何如何。过多的解释,只能让孙悟空更加的看不起唐僧。佛祖只能通过对唐僧的试炼,让唐僧逐渐的成长,以打消孙悟空的疑虑。
经过漫长的取经路,唐僧师徒西去取经,已接近尾声。一路上胆小怕事,动不动流鼻涕的唐僧,经过比丘国“心”的历练之后,他“拜佛取经的诚心,普济众生的佛心,悲天悯人的善心,救苦救难的慈心,降妖除怪的决心”得到肯定,唐僧成为真正的高僧。他不再是之前那个一无是处的唐僧,不再是之前那个浑浑噩噩的唐僧……拜别了比丘国,唐僧四众行够多时,又过了冬残春尽,看不了野花山树,景物芳菲,忽又见一座高山峻岭,前面一片黑松林。面对着黑松林,唐僧一改往日的懵懂无知,竟说了一句:“说那里话!不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我也与你走过好几处松林,不似这林深远。”
这话说的与之前可以大不相同,唐僧终于开窍了,此时的唐僧已经蜕变。孙悟空并没有发现唐僧的变化,他与往常一样,告诉师父,有他在,不怕,不怕!唐僧又饿了,孙悟空再次去化斋。当孙悟空腾空而起,回望师父时,发现了让他惊喜且从未看到过的一幕,原著道:“却说大圣纵筋斗,到了半空,伫定云光,回头观看,只见松林中祥云缥缈,瑞霭氤氲,他忽失声叫道:好啊!好啊!你道他叫好做甚?原来夸奖唐僧,说他是金蝉长老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所以有此祥瑞罩头。”
这是唐僧自取经以来,第一次出现祥瑞罩头。此时的孙悟空相信了唐僧是“金蝉长老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只有金蝉长老转世的唐僧,才有可能在没有修成正果之时祥瑞罩头。同时,他也相信自己能修成正果。原著道:“如今脱却天灾,做小伏低,与他做了徒弟,想师父头顶上有祥云瑞霭罩定,径回东土,必定有些好处,老孙也必定得个正果。”假如将取经之路分成五段,前四段,孙悟空看不起师父,觉得他一无是处。可这最后一段,他彻底臣服,从唐僧祥瑞罩头开始,孙悟空死心塌地的追随唐僧。
同样,经过前面的艰险,唐僧也佩服自己的这位大弟子。他不再固执而为,而是听从孙悟空的建议,对孙悟空的态度也有了变化。奈何,他唐僧的人生阅历还是太浅,慈悲之心依然泛滥。正如原著所说:“唐僧道:徒弟呀,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还去救他救罢。行者道:师父既然如此,只是这个担儿,老孙却担不起。你要救他,我也不敢苦劝你,劝一会,你又恼了。任你去救。唐僧道:猴头莫多话!你坐着,等我和八戒救他去。”这师徒二人,一个不再责怪师父怂,一个不再怀疑徒弟。虽说矛盾还在,可那是本性所致,不再是态度的问题。这是取经团队自成立以来,少有的和谐。《西游记》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 上一篇:项羽为什么会定都彭城?和谋士张良关系如何?
- 下一篇:湘西南苗家诞生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