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印度的性爱神庙

2022-05-19

十几年前,有个朋友因汉语教学,去了印度一年。她回来说起印度的文明,慨叹不已,让人心驰神往。我心说,迟早我是要去一趟的。今年一月我和朋友们选择了印度古文明探旅,比常规的七日游,多了两天,增加的内容一是克久拉霍,二是瓦拉那西。

有关印度的介绍,说得最多的是泰姬陵,其建筑材料和工艺的精美,确实无与伦比。但从文化的特异性内涵看去,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克久拉霍的性爱神庙。

克久拉霍位于印度中央邦查塔普尔县,公元九至十三世纪曾经是昌德拉王朝的首都。昌德拉王朝在此修建了85座神庙,现存22座,分东、西、南三群。其中西庙群以性爱为主题。

克久拉霍的性爱神庙,是宗教的产物。当时昌德拉王朝流行的是坦多罗教,这一宗教大约在公元5到9世纪派生于印度教,主要宣扬与性有关的宗教思想。大约在公元950年到1050年,当时的几任国王集中了能工巧匠,用了上百年时间,从40公里以外采来质地柔软的浅黄色砂石,建成克久拉霍神庙,依据成书于公元350年左右的《爱经》,用石雕表现了人类性爱的千姿百态。当时这里也是举行坦多罗崇拜的狂欢仪式场所。人们认为,男女性交隐喻着宇宙两极的合一,通过想象的或真实的性交,就可以亲身体验与神合一、与宇宙精神同一的极乐。国王设想他就是男神,而女性则被设想成女神。参与者除了地位比较高的女性外,还有神庙豢养的大批姿色迷人的舞女。

让人惊叹的是,整个庙群外墙的沙石雕,除了线条的圆润流畅和饱满,就是人物的愉悦表情。那些上提的嘴角和眼角,会使我们联想很多。我以为,人类的文明,不仅仅以人类已经达到的智慧、工艺所创造的物质生活方式为代表,还应该表现为人类对生活美好的理解和体味。庙群上的人物雕塑,体现着当时人们的身体美感、装饰美感,也充分表达着他们对性行为美好方式的理解。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也许那时的某些性行为让我们不可思议,但却体现着他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神界、人与其他生命之间关系的理解。

昌德拉王朝当时称为“月亮王朝”,因为流传着一个月神的传说。传说有个叫拿勒斯的祭司,生了个容貌美丽的女儿,惊动了月神。月神放弃神仙的身份来人间与姑娘相爱,告诉姑娘她将生一个勇敢英武的儿子,并繁衍成一个伟大的民族。后来姑娘真的生了个儿子,还繁衍了许多子孙。所以,今日的克久拉霍居民都称自己为月神的后代。有这种美丽神话滋润的心灵,能不让人从精神到行为都充满着欢悦吗?还让人惊叹的是,很多的黄色砂石经过千百年干燥气候的天然维护,至今保存得非常好。

大约在十三世纪,昌德拉王朝衰落了,这些神庙也被世人遗忘,到了十六世纪已经沦为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在伊斯兰教统治期间,表现性爱的石雕还遭到人为的破坏。直到1838年,这里才被一个来自西方叫布特的船长重新发现。布特虽是发现者,仍然认为这些雕塑下流失礼。又过了二十多年,有一位名叫康宁安的考古专家考察了这里,研究了这里的庙宇、雕像、碑铭和神殿废墟,在1864年写成报告,记录了872座雕像,并赞叹其华美与丰富。当然,考古的发现并不等于古迹得到庇护。到了20世纪,这座神庙再次面临风险。

以非暴力不合作著称于世的圣雄甘地是个清教徒,他认为这些庙宇非常讨厌,想让人去清除这些“下流而尴尬”的雕塑。甘地是印度独立的精神领袖,在人民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的个人好恶,使克久拉霍性爱雕塑的命运危在旦夕。幸好在印度人民心目中具有同样崇高威望的泰戈尔挺身而出,及时地给老朋友甘地写了一封信,说明这些雕塑是国家的瑰宝,不能因为部分人感到不舒服,就傲慢地破坏。泰戈尔和甘地具有不同的性观念。甘地崇尚独身和禁欲,后期公开宣告不再与妻子同眠,而伟大的作家泰戈尔的作品一直在歌颂爱情,他认为甘地先生谴责性生活的观点和人类道德进步格格不入。泰戈尔的敢言让这些宝贵的古代石雕群转危为安。到了1986年,克久拉霍西庙群终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那天,克久拉霍西庙群,沐浴在早晨的阳光下,气象如此不凡。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石雕,历千年而不朽,诉说着生命的美好和性爱的圣洁,让人流连忘返。想到这里,我不能不感谢泰戈尔老人的功德。无论古今中外,多少古迹被毁,就是在关键时刻缺少一位这样的文化守护神。

克久拉霍神庙的性爱文化如此开放,当今印度人的两性关系却相当严谨。据说,印度广大农村女性,根本不知离婚为何物,就是城市里,离婚率也相当低,男女之间的婚姻基本上保持着从一而终的完整秩序,比中国改革开放以前还有过之。这种格局是否会随着印度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变动,就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