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三国道教宗师发明超前管理制度 难道是穿越者?

2022-05-19

  对道家有所研究的朋友一定知道张道这个人物,张道陵是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甚至有人认为他就是道教创始人。民间传说,张道陵白日飞升,法力无边。

  但是,估计很多朋友不知道,张道陵本名叫“张陵”,而且他的孙子更是一位群雄。

  张陵的孙子正是汉末汉中之王:张鲁

  要说起来,张鲁不仅是一位割据军阀,而且他继承了他祖父的道统,是道教一派宗师,另外,他还是一位穿越的管理者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三国志@张鲁传》记载了张鲁祖父张道陵的成道事迹:“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

  张陵祖籍沛地,他是在巴蜀学的道法,并在巴蜀传道,所以说,四川多道士道观,这也是有传统的。

  古代科学不发达,老百姓受教育程度极低,这种能治病、占卜的法术,很能吸引信徒。黄巾之乱的发起人张角用的就是道教法术。根据《典略》记载: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这里的张即是张陵)

  张角的教派叫做“太平道”,张陵的教派叫“五斗米道”,所谓“五斗米”,是指想获得“大师”加持保佑,或者想要入伙的人,都要贡献出来五斗米来。

  我们现在看,张角的太平道和张鲁的五斗米道,是具有很强的社会运动能力和基层组织能力的一种组织,张角后来就用太平道组织流民,掀起了黄巾之乱。《三国志》称张陵的教派为“米贼”“鬼道。”

  张陵死后,儿子继承父亲教派。

  张衡死,张鲁接任,继续在巴蜀传道,时值汉末,作为一个已经经历了三代的邪教组织,可谓树大根深。

  刘焉入主蜀中,收编了张鲁,并派部将张与张鲁一起进攻汉中。

  结果张鲁袭杀张,占据汉中自立。

  刘焉死后,刘璋继任,遂将张鲁留在巴蜀的家人全部杀死,于是张鲁与刘璋成了不同戴天的仇人。

  平定北方,天下趋于稳定,但是由于汉中道路险阻,易守难攻,因此曹操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中一直拿张鲁没办法,只能用招抚的办法稳住他,封其为汉宁太守。史书称:“汉末,力不能征,遂就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贡献而已。”

  这种局面直到建安二十年,曹操灭后,终于腾出手来收复汉中。曹操亲率数十万大军南征,三个月之内便攻入汉中腹地,张鲁流亡巴中。

  当时已经灭刘璋,占领巴蜀,遂派人招降张鲁。但张鲁宁愿投降曹操也不投降刘备,他大呼:“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宾。”

  最终,称霸汉中达三十年的汉中之王被曹操收服。

  由于张鲁临走前,将府库中的粮食宝物完好无损的封存起来,获得曹操赞许。于是,曹操拜张鲁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

  对于这个张鲁,后世的名人甚至是伟人对他产生过浓厚的兴趣,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三国志@张鲁传》的一段话。

  根据《三国志@张鲁传》记载:“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县於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

  这段话的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张鲁占据汉中,以“五斗米”鬼道教导百姓,自号“师君”。他教育人要诚信不欺诈,患病要反省自己的过错便可痊愈,这些手法与黄巾军颇为相似。他手下的“祭酒”(宗教基层领导)建造义舍,在义舍内悬挂米和肉,路过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食量和需求自行拿去饮食。但如果你贪婪,多拿了这些米和肉,就会受到冥冥之中鬼神的惩罚。

  我们看,根据自己的需求拿走米和肉,完全靠自觉,没有人监督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和人的觉悟,是不是十分超前,十分先进的一种的社会形态呢?简直实现无为而治了!

  你别说,在交通不便,百姓未开化的时代,张鲁的这些作法还真的获得了当地百姓的大力拥护,史书称:“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雄据巴、汉垂三十年。”

  张鲁的“义舍制度”颇为超前,其实他实行的这种管理模式很多近代国家也曾运用过,比如前苏联,以至于我们怀疑他是不是一位穿越者。

  我想张鲁自己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一千八百年后影响仍如此之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