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多元融合的云南宗教文化·佛教

2022-05-19

 云南鸡足山金顶寺。

南传佛教小沙弥。

历史上,五大宗教在云南都有传播,对云南各族人民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例如,傣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就深受佛教的影响。回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其生活习俗以及生死婚嫁都与伊斯兰教息息相关。基督教传入云南虽仅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但对当地的苗族、傈僳族、怒族、彝族、景颇族、佤族、拉祜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影响深刻。同时,各大宗教在云南的传播过程中也吸收和融合了各少数民族原始崇拜和巫术文化的部分内容,使云南宗教呈现出民族化特征和纷繁复杂的形态。

佛教大约于公元7世纪正式传入云南。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佛教在云南的传播形成了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部派齐全的特点。另外,还有流传不广的阿吒力密教。其中,南传佛教和阿吒力密教为云南仅有。

汉传佛教公元8世纪初,汉传佛教于南诏国与唐王朝的友好往来中正式传入云南,在唐宋年间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发展兴盛,元明时期达到鼎盛。明朝中期,出现了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的云南鸡足山佛教名山及一批名寺、名僧。汉传佛教分布于云南全省各地,集中在滇中、滇西、滇南和滇东北等地,主要信仰人群为汉族、白族、彝族。

南传佛教南传佛教是早期佛教两大部派之一,主要流传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南传佛教约于公元7世纪经由缅甸、泰国传入云南西双版纳,13至14世纪后又逐渐传入德宏、临沧、思茅等地。经过长时间的传播和发展,南传佛教与傣族等少数民族原始崇拜和传统文化相融合,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南传佛教主要分布于滇西南的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思茅、保山等地,为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所信仰。西双版纳南传佛教僧侣等级称谓主要有“帕”(沙弥)、“都”(比丘)、“祜巴”(长老)。德宏州僧侣等级称谓主要有“召尚”(沙弥)、“闷召”(长老)、“厅召”(统长老)、“玛哈提”(教长)等。

藏传佛教公元7世纪中叶,随着吐蕃王朝与南诏交好,藏传佛教开始传入云南滇西北地区。11世纪后,藏传佛教各教派形成,推动了藏传佛教在滇西北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经过长时间的传播和发展,藏传佛教逐渐融合了藏族的苯教、纳西族的东巴教、摩梭人的达巴教等原始宗教,对云南的藏族、纳西族、摩梭人、普米族的社会生活、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绘画建筑、文学艺术等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目前,藏传佛教主要分布于滇西北的迪庆、丽江和怒江等地。藏传佛教的格鲁派(黄教)、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等几个教派在云南均有传播,其中以格鲁派(黄教)信仰人数居多。

阿吒力密教阿吒力密教源于印度密教,约于公元7世纪末、8世纪初传入云南大理,主要在白族聚居地传播和发展,故有学者称其为“白密”,认为其与汉传佛教密宗即“唐密”、藏传佛教“藏密”鼎立。阿吒力密教传入南诏后,吸收融合了当地彝族、白族和汉族的自然崇拜和原始宗教,盛行用咒语密法禳灾祈福,迎合了南诏大理统治阶级和世俗群众的精神需求,从而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阿吒力密教已无庙宇,仅在农村残存个别阿吒力僧,平时在家念经和从事生产劳动,受人邀请或重要的宗教节日才出来主持佛事活动。近年来,大理农村地区的阿吒力密教有所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