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莫言山海远 万里传道情

2022-05-19

大唐盛世,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对其他临近国家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日本是最为热心吸收唐文化的国家。佛教是日本文化受唐文化影响最大、最深远的领域之一,唐时有大盛日本僧人入唐求法,他们在唐朝寺院学习,并游历各地,最后将唐朝的佛教带回日本,对推动日本本土佛教文化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日本僧人主要以两种形式入唐求法。一种是作为遣唐使团中的留学僧。唐朝时期。日本多次派出规模巨大的遣唐使团,每个使团中,留学僧都占据了相当比例。据学者统计,留学僧占到了留学人员总数的76%,共有100余人。在唐学习时间较长,一般1一2年,也有多至5年的留学僧叫作学问僧;在佛学上已有一定造诣,为探求某个具体问题而来到中国、正常情况下跟随遣唐使船只来回的留学僧被称为还学僧,又叫请益僧。另一种是以个人身份入唐游历参学,这类僧人数量相对较少,比较有名的有仁寿三年(853年)乘坐商船入唐求法的圆珍(814一891年)。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很多在日本佛教史上大有名气,《大正藏》目录中就记载了有名的“入唐八家”,其中又以最沮法师、空海法师、圆仁法师对日本佛教的影响最为巨大。 

一、最浸法师(767-822年)

最澄亦称容山大师、根本大师、山家大师、澄上人,出生于近江(今滋贺县),俗姓三津首,字广野。幼年出家,在当地国分寺学习掸宗、律宗、法相宗、华严宗等教义,后来到奈良,20岁时在东大寺受了具足戒。在学习过程中,因为不满当时日本佛教界腐败混乱的现实,回到了故乡。他在平安东北方的比容山上建立了一乘止观院,即延历寺,以修行为业,并开始接触天台宗教义。他的修行和传教活动,很快引起了桓武天皇的注意乃至扶持。802年,最沮上奏请求入唐学习天台宗,获得了批准。在经过803年的一次因风折回后,804年,最澄以请益僧的身份,随遣唐使到达台州。在台州龙兴寺,他拜见了应台州刺史之请来此宣讲(摩诃止观》的天台山修禅寺座主道邃,从受天台宗教法和《摩词止观》等书抄本,并从受大乘“三聚大戒”。此后,他又到天台山随佛陇寺的行满学习天台宗教义。道邃和行满都是天台宗六祖湛然的门人,因此,最澄是接受湛然教系传法的第一个日本人。他还在天台山禅林寺学习了禅宗法融一派的禅法。805年,最澄来到越州(今绍兴)龙兴寺,从顺晓受密教灌项和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曼茶罗,以及经法、图像和道具等。同年,最澄携带《金字法华经》《金字金刚经》等230部460卷经卷回到日本。 

最沮在唐朝只逗留了短短8个月,但他接受了天台宗、密宗、禅宗以及大乘戒法的4种传授,所谓“四法相承”。回国后,最沮在延历寺开创了日本天台宗。他反对日本法相宗的“五性各别说”,主张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他建立了大乘圆顿戒坛,以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代替了南部佛教的三百五十具足戒。他还提出,大乘是镇护国家利益的,是所谓.护国主义.的。他写了《法华去感》《守护国界章》《山家学生式》等著作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最澄所创的日本天台宗,并不是将中国天台宗进行简单的移植,而是融合天台、密、禅、律等各派教义,并有所革新,被称为“台密”是对中国天台宗思想的一种发展,对日本佛教此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空海法师(774-835年) 

空海出生于翻岐(今香川县),俗姓佑伯,幼名真鱼,家为敬岐国豪族。15岁时,空海随叔父学习《论语》等中国古典,后进入当时的“大学’—“明经道”学习。但他很快就对佛教产生了兴趣,20岁时从大和(今奈良县境内)石渊寺勤操出家,两年后在奈良东大寺受了具足戒。在接触了《大日经》后,空海决定以密宗作为研习的重点。804年,31岁的空海以学问僧的身份,受救与最沮一起随遣唐使入唐。到达长安后,他先居住在宣阳坊官舍,后奉救移往西明寺。据说他游历天下名寺以寻求名师,最终在长安青龙寺找到了当时中国密教的一代宗师惠果大师。惠果是不空的弟子,空海得到惠果亲授梵文,并从其受胎藏、金刚两部潜顶,又受“传法阿阁梨位”的灌顶,据说空海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掌握了大师传授的内容。他还从昙贞、梵僧般若三藏学习梵文,最终成为日本第一位精通梵文的学者。 

806年,空海回到日本,带回了《大日经·十住品经》等经卷共216部461卷,其中很大部分是新译经典,还带回了惠果大师所赠送的显茶罗、密教祖师画像、法器、佛舍利等。回国后他开始着手创立真言宗《东密》。809年,空海在京都高雄山寺建坛修法,816年建高野山金刚峰寺,823年又在京都开创了平安东寺,大力开展密教的宣传和实践活动。他还进行了大量理论著述,其中最重要的是(即身成佛义》和《十住心论》,前者作于从唐朝归来后4年的弘仁元年(810年),是真言宗开宗的理论象征,后者则是他晚年所作的总结性作品,二书共同构建了真言宗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空海是日本历史上最有名望的学者之一,24岁时他写了《三教指归》,假托“假名乞儿”抑儒抑道,力称佛教教义,这本书一直被视作日本思想史上的开山之作。归国后他著有《梵字悉昙字释》,为梵文在日本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他以梁朝顾野王的〈玉篇〉为基础、写出了日本最早的汉字辞书(篆隶万象名义》30卷,他还著有日本第一部语言哲学著作(声字实相义),对早期发展阶段的日本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空海还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诗人,他的书法作品被日本誉为国宝。另外,他从唐朝带回的佛教造像、画像、雕刻、曼茶罗等,以及在他支持下仿照唐朝风格修建的寺院,对日本绘画、雕刻、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空海法师深得嵯峨天皇赞赏,仁明天皇即位后还在宫中设立真言院,圆寂后他被溢为“弘法大师”。 

三、日仁法师(794-864年)

圆仁是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日本入唐高僧,俗姓壬生,为最澄弟子。唐朝开成三年旧38年),圆仁受救作为还学僧,跟随遣唐使从博多湾(今日本福冈)出发前往唐朝,不久到达扬州。使团的其他成员继续前往长安,圆仁则留在了扬州,并在开元寺逗留了7个月,从宗睿、全雅学习悉县,并接受灌顶。图仁欲赴天台山和五台山巡礼,但没能得到批准。次年,他随遣唐使从扬州起程改道山东密州(今胶州)准备返回日本,因海上季风,船被吹到了赤山浦(今山东荣成境内),他在此处上岸,与弟子3人进入当地赤山法华院,与僧众一起研习佛法。当听说天台宗志远和尚在五台山大华严寺讲经的消息,回仁前往五台山,住进了竹林寺,并拜访了志远和尚,跟随他修习天台法门,修学五会念佛。840年,圆仁到达当时的佛教中心长安,他先后从大兴善寺元政、青龙寺义真、玄法寺法全秉受金刚界、胎藏界、苏悉地三部大法溜顶,还在青龙寺跟随印度僧人宝月修习梵文和悉昙。圆仁在长安还抄写了许多佛经、绘制了许多曼茶罗和其他佛教绘画,后来把这些都带回了日本。武宗灭佛,...仁不得不于甲5年离开长安,途经洛阳、开封后到达山东,于847年在赤山乳山口搭乘旦本商船回国,同年到达今福冈。 

圆仁带回佛教经典585部794卷,有许多都是当时日本未曾请入的经典,如240卷新译密教经典,以及梵文版的大乘经典。回国以后,圆仁把日本天台宗与密教进一步结合。他在比容山建总持院,置灌顶坛,培养学习密教经典的弟子,弘扬天台密教“台密”。他还在比睿山建立法华三昧堂和常行三昧堂,确立念佛三昧制度,传五台山竹林寺五会念佛,这是中国净土宗传入日本的开始。圆仁著作很多,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根据自己在唐朝的亲身经历所撰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4卷更是与〈马可波罗游记〉《大唐西域记》一起被并称为东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三大游记。该行记反映了唐朝佛教界的状况,其中就记载了“会昌灭佛”的真实内容,更加重要的是,其中所保存的对唐末社会各个方面的详细记录,对研究中国中古社会史有着重大的史料价值。在此行记的推动下,日本佛教徒朝礼海外圣地一文殊道场五台山的风气历久不衰,影响深远。日本天台宗太原鱼山流声明(始于印度佛教仪式的古典音乐).是日本平曲、净琉璃等民族音乐的源头,也是由圆仁传入。854年,圆仁被天皇救封为第三代天台座主,864年圆寂后被谥为“慈觉大师”。 

唐朝时期,中日频繁的佛教往来在两国外文、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朽业绩,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将佛教比拟成历史上联系中日韩三国亲缘关系的“黄金纽带”,那些不远万里、不畏艰辛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以百折不挠的信仰意志,为编织这条纽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