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没能挽救没落的清朝

2022-05-19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没能挽救没落的清朝

摄政王载沣是我国末代皇帝溥仪的亲生父亲,清朝末年新政改革的领导者之一。晚清时期,大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摄政王载沣加入改革为何没能将清朝挽救于风雨飘摇之中?

摄政王载沣生于1883年,历经大清、民国、共和国三朝,1951年才去世。摄政王载沣一生最风光也最艰难的日子就是在清末时期,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只要一提到清朝的灭亡,摄政王载沣都难辞其咎。后来的历史研究者认为,摄政王载沣之所以能上位,完全是机缘巧合之下,不见得载沣的能力比他的兄长要强。

摄政王载沣开始踏上历史舞台

早年的时候,摄政王载沣曾出国游历。出国游学的经历,开阔了载沣的视野,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基础。游学归来之后,载沣开始加入宪政改革。宪政的实现意味着满洲人的“私天下”必然变为“公天下”,满洲人怎样才能在公天下背景下利益不受损,中国怎样才能避免宪政改革引发政治危机,是那几年中国政治的焦点。摄政王载沣等一批青年才俊相继加入宪政改革,转而言之,宪政改革合乎历史大势。而后,摄政王载沣进入了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倘若他能在这个位置上多历练几年,或许清朝不会没落得如此之快。好景不再,载沣在军机处呆了不过两年,大部分时间都是打酱油的。倘若从现在所说的转正算起,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这期间,中国的历史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兄长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离世,内忧外患相互夹击,这对于晚期的清朝来说就是雪上加霜。匆忙之间,载沣成了大清朝实际上的负责人――监国摄政王。

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的权力组合

光绪、慈禧离世,载沣担任摄政王的时候大约29岁。隆裕太后当时年届40,小皇帝宣统才3岁。这样的组合,像极了当年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三人组成的“叔嫂组合”。现在,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的组合,看起来不是太坏,毕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皇权一致掌握在爱新觉罗氏手中。

光绪、慈禧在去世之前,已经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确定宪政改革的路线和时间。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所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实施。如果不出意外,大清朝的江山就会永固。只可惜,半路出了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廷之上开始出现权力重组。一大批老臣、重臣相继推出朝堂,这大大的影响到宪政的实施。毕竟,这些人都曾参与过宪政的改革。现在缺了实施的人,宪政只得耽搁了。

宪政实施被耽搁,祸不单行,一年后的国会请愿运动彻底地让摄政王载沣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一开始,对于情缘运动,摄政王载沣做了让步。但是在不久之后,第一届责任内阁名单发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出台之际,清朝的局势就彻底地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再也拉不回来了。

摄政王载沣如果在这两个问题上继续让步,比如及时解散第一届责任内阁,及时废除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或许可以平息各地的动荡,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也一定对政治统治构成极大的信誉危机。

这样的境况没能好转,而是在武昌新军哗变之后彻底的恶化了。摄政王载沣在各方压力下,一是宣布加快宪政改革步伐,发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改组内阁,授权袁世凯组阁;二是辞去监国摄政王职务,以便袁世凯协助隆裕太后从头来收拾旧河山。

对于摄政王载沣接任监国职务的这几年时间,尤其是最后的让位之举,各方自有说辞。但是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摄政王载沣最大的政绩在于避免了国家内战,用一个王朝的退位换来一个共和的局面。

很多人哀叹摄政王载沣缺少作为统治者的心狠手辣,历史上哪一个上位者,不是靠着铁血手段?摄政王载沣的温和敦厚只会将国家葬送。但是,反过来想,摄政王之所以没能挽救没落的清朝,这和他的大局意识、国家观念有关的吧!倘若为了维护爱新觉罗家族的私利,大可牺牲万千人,领导王公贵族们负隅顽抗,然而他没这么做。谁又能说这不是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人的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