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道教宫观建筑思想

2022-05-19

道教官观在其布局、体量、结构上除十分鲜明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思想、建筑格局和建筑方法,同时也注入了道家与道教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太上老君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见《道德经》)。“道”为宇宙万物之根本,而人则应当效法大而无垠的宇宙自然。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讲得更加明确:“天与地法,上下相应:天有子,地亦有子;天有午,地亦有午;天有坎,地亦有坎;天有离,地亦有离,其相应若此矣。是故丑未者,寅之后宫也。申者属卯,侯王之婿也。”经中将天地与人事相互对应的“天人对应”思想,是道教宫观建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道教宫观建筑的重要特点。《云笈七签·二十八治》云:“谨按张天师二十四治图云:太上以汉安二年正月七日申时下二十四治,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应天二十四气,合二十八宿”。“治”是五斗米道政教合一的管理机构,也是早期道教祭神之场所,它的建制便是按照天象方位之原则而设立的。后来的道教官观便本着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的思想,顺乎“自然”之规律来建造。道教官观根据八卦方位,乾南坤北,即天南地北,以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的布局,使供奉道教尊神的殿堂都设在中轴线上。两边则根据日东月西,坎离对称的原则,设置配殿供奉诸神。这种对称的布局,体现了“尊者居中”的等级思想。对称的建筑也表现了追求平稳、持重和静穆的审美情趣。在大的丛林,道众住房多在宫观之东部。按照阴阳五行思想,东方作青龙,为木,属阳,正符合道士修炼达到“纯阳”,返还于“道”的目的。西跨院则为配殿,或是作为云游道众和香客们的临时客房。大多数宫观的建筑格局为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道教认为这种格局对应了木、火、金、水四正,加上中央土,五行俱全。大的宫观由数进四合院、三合院纵向铺开,层层院落依次递进,形成鳞次栉比的发展势态。道教认为这样可以聚四方之气,迎四方之神,也便于区分神的等级。一些大宫观山门前建有影壁和棂星门,道教认为影壁可以藏风聚气,还有避邪的功能;棂星门是道士们观星望气,迎候神仙之处。又有说法,棂星门为宋人祭祀灵星之坛。因道教官观多建于山中,故其大门称为“山门”。山门多为三个门洞,这样既符合对称的格局,又寓示进山门,过了三界(无极界、太极界、现世界),才称得为真正出家道士。另外宫观建筑在用色和装饰图案也有自己的讲究。

 来源:中国道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