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红军长征的脸盆三用:洗脸洗脚还盛饭菜
1936年8月,中央军委为了“进行国际宣传以及在内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号召参加长征的红军指战员,撰写征途中的精彩片段,短短两个月,就收到了大量的稿子,其中有一篇题为《茅台酒》的文章,是当时担任红一军团教导营教员熊伯涛写了,他特别提到了著名的成义酒坊。
在这篇文章中,熊伯涛写道,“成义老烧房”是一座阔绰的西式房子,里面摆着每只可装二十担水的大口缸,大约在一百缸以上,已经装好瓶子的约有几千瓶,空瓶子在后面院子里堆得像山一样,当然有军委政治部的布告在此,没有人敢擅自闯入,不过在茅台产地可不光是酒坊中才有美酒,不少地主豪绅家都有很多大缸盛着茅台酒,不少还是密封了多年的陈酒,红军一到这些人望风而逃,留下的茅台都成了红军将士的战利品。
长征资料图
熊伯涛所在的教导营在追击黔军的过程中,不但俘获人枪各数十,和枪榴弹弹筒一具,还缴到茅台酒数十瓶,面对毫无伤亡的战绩,熊伯涛心情舒畅,他接过战士递过来的一瓶茅台,痛饮起来,不过喝到四、五口以后,头也昏了,再勉强喝两口,已经不胜酒力,因此熊伯涛除了鼓励其他的人“喝啊”之外,再没有能力和勇气继续喝下去了,很不甘心的熊伯涛睡了几分钟又起来喝两口,喝了几口甚至还跑到大酒缸边去看了两次,熊伯涛这篇《茅台酒》的文章在1936年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编印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一书中发表,第二年中共在法国巴黎主办的《救国时报》也转载了此文,应该说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之后,20多年中,熊伯涛写的《茅台酒》是国内外宣传茅台酒的第一篇文章,当然也有个别违反纪律的事情发生,虽然那几个著名的酒坊受到了军委政治部布告的保护,但是在这个美酒产地大小酒坊林立,当时担任红三军团教导营政治委员的李志民还记得,他的警卫员不知道从哪里打来了半脸盆茅台酒来给他泡脚,李志民追问酒来自何处?警卫员据实相告,他当即批评警卫员违反群众纪律,可是酒已经打来了,而且盛在脸盆里,当时的脸盆有三用,洗脸、洗脚还盛饭菜,再倒回去反而把酒窖弄脏。
李志民只好给供给处写了几张条子,请他们明天将几块银元留给酒坊老板作为赔偿,当然茅台酒的故事不过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个美好的小插曲,大敌当前,红军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而就在此时,红军军事领导层内部又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延伸阅读:长征密史:饶国华将军亲自护送红军出大雪山
1894年12月7日,饶国华出生于四川资阳县(今属资阳市)宝台乡张家坝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
川军名将一度皈依佛门
饶国华17岁时,辛亥革命爆发,饶国华参加新军,当了一名伙房兵。后来,他升任排长,仍好学不倦。他请一位士兵每日跟在他身边,如见他稍有倦怠便立即向他大呼:“国华,国华,国家颠危至此,汝不淬砺精神,由懵懵乃尔乎?”他在军旅10余年间,由排长逐步升为师长。
饶国华将军雕像
饶国华以儒家思想处事,并笃信佛学,从戎后给自己立下了“三不”原则:不纳妾、不抽大烟、不赌博。他生活俭朴,居则陋室,食则粗粝,不着大衣,与士卒同甘苦,被人称作“布衣将军”。他的种种作为,为当时军纪不佳的川军带来了一股新气象。
饶国华将军雕像
四川自辛亥革命后,各派军阀拥兵自重。自1912年至1934年,四川内战历经大小400余战,才被刘湘勉强统一。饶国华督率所部迭挫劲旅,为刘湘最后统一川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连年的军阀混战带给了他极大的痛苦,1920年后,他一度到河南嵩山皈依佛门,落发为僧,不问世事。1923年,川军第3军第4师师长蓝世钲见其深具将才,便有心延揽。饶国华难拒其盛情,还俗到该师任上校参谋,翌年调任团长。3年后,饶国华以国民革命军第21军第7师副师长的身份,参加北伐战争。此后数年间,因其英勇作战屡立战功,深得刘湘器重,成为闻名一时的川军名将。
大雪山下“护送”红军出境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自江西突围,开始长征。蒋介石想趁此机会派出中央军10个师到四川“援助”刘湘。刘湘则要阻止蒋介石派兵入川。经过反复磋商,取消了蒋介石派兵入川的提议,仍由刘湘担任四川“剿匪”总司令,国民党中央尽量补助军饷弹药;改组四川省政府,以刘湘为主席。
饶国华将军带领部队抗战
1935年间,刘湘在蒋介石派去的参谋团的监督之下,积极参与了对红军的堵截和围追。饶国华在与红军多次交战未果的情况下,越发对这种同室操戈产生厌恶之情。他内心同情红军,支持抗日。这年5月,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一方面加紧追击红军,一方面也形成了中央军对四川的控制局面。6月份,蒋介石派来的参谋团着手整顿川军。经过缩编,川军第21军第1师师长唐式遵升任军长,饶国华升补为第1师师长。缩编完成后,他的部队被调到大雪山(夹金山)下的天全、芦山、宝兴一代追击北上的红军。他此时对追击红军已经毫无战意,一再教育部下“应一致对外,不可同室操戈”,对红军只是表面上追击,实际在尾随“护送”出境。
1936年,国民政府任命饶国华为陆军第145师师长,中将衔。
率军出川驰援南京、上海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川军将领纷纷请缨杀敌。“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川军共组织了12个军,30万人,分东、北两路出川投入抗战。饶国华率第145师附属东路川军。
饶国华将军带领部队抗战
出川抗战的川军将士处境极是艰辛。他们踏着破烂的草鞋,身着破旧的夏季军装,肩背土制步枪,胸挂四川土造“麻花手榴弹”。这样的装备不用说和日军对比,即便在全中国军队中,也是最差的。1937年10月开始,饶国华就是带着这样的一支军队,步行1000公里,从川北转万县乘船东下,前往南京、上海地区,投入到抗日战场。此时,日军逐渐扩大在华战争。上海陷落后,日军开始分三路进攻南京。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决定成立第7战区,委任川军领袖刘湘为总司令,指挥川军23集团军进驻芜湖东线一带,牵制、阻截从太湖流域西犯南京之敌。
11月23日,饶国华率部队随第23集团军总部到达宣城十字铺。此时,日军约3个师团以上兵力已占据吴兴,谷寿夫师团正沿京杭道(南京至杭州公路)向长兴急进中。占据苏州的牛岛师团,正搜夺民船向太湖的洞庭山前进,有越湖向宜兴包抄之势。第23集团军总部综合各方面情况,迅速作出部署。其中,145师在长兴通广德公路之上泗安、中泗安、下泗安布防。
在战略要冲正面抗击日军
广德为南线战场关键所在,广德一失,芜湖必不能保。而泗安则是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冲。广德、泗安两地,都是第145师防守,饶国华可说是肩负着南线战场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任务,正面抗击日军。
抗战资料图
在145师抵达广德之前,驻守广德的是中央军第11师。交接防务时,145师竟然一个连还配不了一挺机枪,全师只有几门小炮,多数官兵的武器是前清留下来的“老毛瑟”“汉阳造”,有的甚至还背着打上几十发子弹就拉不开栓的“四川造”。经过数千里跋涉的士兵,在江南潮湿阴冷的天气下浑身发抖,靠嚼食随身携带的干辣椒御寒。相比之下,第11师虽然刚从淞沪前线溃败而下,士兵身上穿的是刚发的冬季军服,手里端的为一色德式装备。11师师长彭善不忍看着千里赶来的友军如此寒酸,叫军需官尽量从部队补给中匀出一些,加上前一阶段缴获的一些日军武器,转交给川军弟兄。145师士兵看着装备德国造步枪、机枪、大炮的中央军都败退下来,不免有人嘀咕起来:“中央军那样好的武器都抵不过日本鬼子,我们这些破铜烂铁咋个得行嘛?”
抗战资料图
饶国华一听这话,来了气:“日本人不是铁打的,我们的枪虽然不好,可我们的子弹照样可以打穿日本鬼子的脑壳!”他取来毛笔,在纸上写下六个大字“胜则生败则死”,高高举在众人面前,大声喊道:“有种的就要下这样的决心跟敌人拼个高低。敢吗?”
“敢!”一时间,川军官兵群情激愤。
- 上一篇:释迦牟尼面壁静心
- 下一篇:黄忠一生只败了两次 以年轻时的战力可直接碾压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