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日本教官教解放军抵近炮击:在战场上立下战功

2022-05-19

据日本晋人社出版的《冰冻大地》一书披露,1945年日本投降后,大批日本官兵放弃遣返回国的机会,转而加人解放军,在中国内战中发挥独特作用。就解放军序列而言,参加第四野战军的日本人最多,主要是四野所在的东北战区当初是日军驻扎最密集的地区。当然也有例外,祖籍日本九州的原日本炮兵军官日向胜就参加了山海关内的解放军,并一路晋升当上团长,他在参加解放军的日本人中绝对是佼佼者。

逃出国民党收容所

1942年,从日本陆军官校炮科毕业的日向胜被派到侵华日军第34师团,以少尉衔驻守淮安,那一带活跃着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主力。由于新四军擅长游击战和发动群众,日军只能勉强“保点固守”。令日军恐惧的是,随着新四军活捉的日本俘虏逐渐增多,经过思想改造的“新日本人”加人反战同盟,专门向自己原先所在的部队散发传单,开展反战活动。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日向胜清楚地记得,部队点名时有一多半人已经消失,其中不少是自愿向新四军投诚的。

在津浦路沿线,国民党和共产党展开对日军受降的“竞赛”,尽管国民党军抢占淮安,但城外大片区域却处于新四军控制下。由于国民党不放弃消灭新四军的念头,陈毅等领导人决心不让皖南事变重演(1941年国民党军偷袭新四军总部),积极作好自卫反击准备,其中建立炮兵部队成了当务之急09月,日本反战同盟成员秘密进人淮安城活动,呼吁呆在国民党收容所里的日本官兵投奔新四军。结果,100多名日本士兵和包括日向胜在内的8名低级军官决定参加新四军。

1945 年底,由新四军改编而来的华中野战军创办了延安工农学校华中分校,日向胜被任命为炮科总负责人。在华中野战军领导的支持下,日向胜走遍各主力部队,寻找 “尖子战士”(即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士兵),因为炮兵技术需要几何知识,没文化肯定学不好。经过一番努力,1946年2月,华中野战军首支正规化炮兵教导队成立,编制约1200人,教学装备就是日军遗留的巧门41式山炮。为尽快提高技术素养,日向胜主张炮兵教育必须从头开始,他与原日籍老兵、中国翻译一起编写教材,制造教学工具。不料没过几个月,和他一起参加新四军的其他7名日籍军官都北上支援东北民主联军去了,日向胜的工作压力更大了。

参与围歼第74师

正常的炮兵教学没能维持多久,1946年7月,国民党调集50万大军对苏北解放区发动进攻,华中野战军立即将炮兵教导队纳人军部直接指挥,日向胜被任命为作战参谋(连级干部)。出于诱敌深人的目的,华中野战军在予敌迎头痛击后,主动将部队转往地形更有利的鲁南山区。到1947年初,包括日向胜在内的华中野战军主力撤到山东省,并与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按照日向胜的话说:“国民党是伸拳打人,共产党是运气准备打人。”

在与敌周旋的过程中,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抓住时机,断然将骄狂冒进的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之一的整编第74师包围在孟良崮,由于该师师长张灵甫自信能创下“吸引共军于我左右,竞聚歼敌于鲁南之全功”的奇迹,放弃炮兵和辎重部队,自带轻装部队集结于孟良崮主峰,试图把解放军拖在这里,等待国民党军从外围解救自己。此战中,日向胜亲自指挥5门41式山炮,参加了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主力对敌占540高地进行猛攻。由于当地全系岩石结构,国民党军难以挖掘掩蔽工事,日向胜命令炮兵对准敌聚集地覆盖射击,“不用管目标区域有没有人”,结果密如飞蝗的炮弹即便打在石头上,横飞的跳弹也能毙伤大批敌兵。最终,孟良崮变成包括张灵甫在内的3.2万国民党军的坟墓,而张灵甫丢在孟良崮脚下的大批火炮变成华东野战军的战利品。

转战山东近一年后,1948年初,日向胜接到华东野战军军部命令,调他去战斗在扬州一带的29军,出任炮兵作战参谋。同年11月,29军参加了意义深远的淮海战役,主要负责在徐州和宿县之间拦截企图外逃的国民党军。29军在徐州至宿县的平原地带构筑了三条防线,与敌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攻防战。日向胜记得最激烈的一次战斗中,29军的堑壕一直挖到距敌军阵地不到100米处,并与敌军展开搏斗。对29军来说,炮兵堪称“珍珠部队”,不到战局十万火急的时候是不能动用的,由于大炮不多,炮弹又少,连最基本的迫击炮弹也要等根据地军工厂送来,所以日向胜每每想动用火炮支援战友,总得仔细斟酌良久。由于部队所用的中大口径炮弹都是当年日军遗留的存货,为使有限的炮弹充分发挥作用,日向胜指挥炮兵寻找机会“打近战”,当时的要求是“想办法让炮弹钻进敌军碉堡的枪眼里去”,为此29军饱兵们尽量把大炮抵近敌军阵地。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如果夜间将大炮移至敌军阵地前沿,天一亮就会遭到敌军射击,于是日向胜和战友想出一个 “土办法”,预先在炮身上拴上绳子,敌人射击一开始,就将大饱拖到堑壕里。

战斗中,日向胜还意外得知一个消息,自己所用的日制炮弹有不少是共产党地下人员千方百计从国民党严加防守的上海弄来的,他在惊讶之余更对共产党的活动能力和巧妙方法十分钦佩,坚信国民党必败。果然,淮海战役以兵力并不占优的解放军大胜告终,’江淮沿线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扫清。利用敌人遗留的不少美式榴弹炮,日向胜奉命对29军炮兵部队实施整顿恢复工作。经与部队领导协商,日向胜在军内选拔出具有文化水平的战士,集中培训美式火炮的使用人才,由于操炮原理都差不多,那些当初使用日式山炮的战士很快也学会了美国炮的用法。

强渡长江,有惊无险

1949 年4月,完成整训的29军编人第三野战军序列,当时三野为即将开始的渡江战役做准备,该军手里的一团三营炮兵成为其他部队羡慕的对象。战斗打响前,日向胜被任命为29军炮兵团第1营营长。这可是解放军军史上罕见的外籍营长,对于这份任命,他有些不安起来:“中国士兵到底听不听我这个日籍营长的话呢?”日向胜把想法告诉上级,部队干部说:“没问题,你教的学生有不少就在营里当干部,你难道连自己的部下也不相信吗?”日向胜终于明白自己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日向胜就任营长后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侦察渡江地点和进行渡江准备。他的部队计划从江苏泰兴、靖江、江阴一线渡江。为了使大部队顺利渡江,日向胜每天忙于调查情况和开会,并亲自驱车到渡口巡视。4月21日,渡江战役正式打响,百万解放军齐头并进,日向胜所部乘坐群众支援来的帆船,向长江南岸的江阴进发。众所周知,国民党军在江阴修筑有坚固炮台,而且炮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日向胜有些不解,领导明知对面有要塞,为什么还要让部队在如此危险的地方强行登陆呢?夜幕中,解放军的帆船在江心位置遭到敌人的炮击,对面打来的炮弹令帆船晃来晃去,但日向胜发现情况不对,从炮台射出的炮弹方向和声音可以判断,敌人是在盲目射击。结果,日向胜部队安全地抵达对岸。

当船快靠岸的时候,解放军战士跳进齐腰深的水中抢滩登陆,可当战士们接近江阴炮台时,却发现一名国民党军官站在那里,面带笑容。日向胜借着灯光一看,原来那人是自己熟悉的三野敌工干部。原来,这位干部带着几个敌工干部,事先进人江阴炮台,成功策反守敌。为做到万无一失、江阴守军在解放军渡江过程中进行欺骗性射击,避免炮台附近的国民党重兵起疑。

激战吴淞,战友相救

渡江战役胜利后,日向胜所部经江阴、无锡和苏州东进,参加解放上海的战役。日向胜的部队负责进攻吴淞口,那里是上海守敌退往东海的唯一通道。根据侦察情况,吴淞要塞十分坚固,到处是用钢筋水泥修筑的碉堡,普通炮弹难以摧毁。为攻下这些碉堡,29军所属各炮兵营进行战斗分工,他们的攻击方法还是近战,即把大炮部署在距碉堡100米的地方;使炮弹经枪眼打人碉堡内。不过,国民党军一反过去的“静坐防御”,出动坦克充当“移动碉堡”,与固定碉堡群形成“动静结合” 的防御体系,解放军不得不用山炮对付高速行驶中的敌坦克,但近距离炮击坦克往往意味着解放军也要付出巨大伤亡。

有一次,日向胜到敌人前沿侦察。突然,一发炮弹从意外的方向打来。听到炮弹的声音,日向胜迅速卧倒,几乎是同时,炮弹在他身边爆炸。那一刹那,一名年轻的战士扑到日向胜身上,掩护了他。事后,日向胜爬起来对那位战士说:“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战士回答:“我的生命不算什么,如果营长有什么意外,那就不好办了。”

差点参加抗美援朝

上海解放后,日向胜一度回到后方主持炮兵训练工作。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决定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1950年底,日向胜主动随一个炮团奔赴朝鲜战场,就在他们要跨过鸭绿江之际,部队突然下通知,要求日向胜留在安东,因为日本人参战事关国际问题,“请日向胜同志理解”。

1953 年3月,在华日本人的遣返工作开始,日向胜在办理回国手续前,中国干部劝他说:“从你在中国的工作情况来看,现在立即回国可能会有危险。”日向胜明白,这话的意思是美国在日本有占领军,且日美执行露骨的反华政策。在这种形势下,一个支援了中国革命、并在解放军内担任要职的人物回到日本,会受到什么待遇可想而知。因此,日向胜一家决定延后回国,直到1956年,他们才终于回到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