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大唐灭突厥之战,哪个猛人冲在最前面?

2022-05-19

“改革家系列”之五——唐太宗、唐玄宗(3)

核心提示:630年(贞观初年),李靖在碛口(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突袭突厥并大败之,解决了大唐集团老总李世民的心腹之患。此战,先锋正是折冲都尉苏定方所率200府兵出身的骑兵。[2]值得一提的是,苏定方原是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麾下将领,当年曾设计射杀李世民麾下猛将罗成。不过,李世民不仅没有杀掉苏定方,还加以重用,足见其胸襟。事实证明,李世民没看错人。后来,尽管高宗李治远不如他老爸李世民英敏神武,但竟然完成了李世民未能完成的事业——灭高丽,而统兵灭棒子的牛人,正是苏定方。

上回说到府兵打仗要自带家伙,虽然显得李世民吝啬了些,不过也有好处——打仗是要搏命的,所以自己买装备的时候,当然要挑好的。而且,府兵也十分争气,为李世民挣足了脸面。按照唐代中期著名政治家李泌(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说法,唐军在北方能够搞定东突厥,在西面能够摆平西域,离不开府兵的贡献:[1]

突厥形象(图注)

630年(贞观初年),李靖在碛口(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突袭突厥并大败之,解决了大唐集团老总李世民的心腹之患。此战,先锋正是折冲都尉苏定方所率200府兵出身的骑兵。[2]值得一提的是,苏定方原是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麾下将领,当年还设计射杀了李世民麾下猛将罗成。不过,李世民不仅没有杀掉苏定方,还加以重用,足见其胸襟。事实证明,李世民没看错人。后来,尽管高宗李治远不如他老爸李世民英敏神武,但竟然完成了李世民未能完成的事业——灭高丽,而统兵灭棒子的牛人,正是苏定方。

641年(贞观十五年),唐军大战吐谷浑,果毅都尉(折冲府二把手)席君买率府兵出身的120精骑击败对方优势兵力;[3]

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军征高丽之战,折冲都尉(折冲府一把手)曹三良率府兵出身的10余骑直压新城(今辽宁沈阳东)城门;[4]

……

击灭突厥的大唐前锋官苏定方塑像,他后来又率军灭了高丽(图注)

府兵是兵与农的“合体”,但从时间上说,主体是民(毕竟一年3/4的时间都拿锄头),训练时间有限,军事素质不如职业化部队。但府兵在唐太宗时代战绩不俗,这是为什么?

首先,唐初府兵的兵源基础和训练水平不错。李世民规定府兵的服役年限为21-60岁,这就意味着为李唐打下江山的老兵们还能继续做贡献。这帮人身经百战,实战经验丰富,战斗力强。同时,李世民还为府兵定下较高的训练标准,使老兵水准不降,新兵水准上升。史载,一般力士的头等标准是负重630斤,走50步;其次是引弓240斤,弩射及230步,4发2中;单弓弩射及160步,4发2中。步兵骁健之士的标准是“左持粮,右持械,日越七百里。”[5]

渭水之盟本是“城下之盟”,画中倒成了李世民趾高气扬,恐怕不实(图注)

其次,唐初危机重重的外部环境逼得唐太宗必须长怀忧患意识,保持府兵战斗力水平。李唐虽然取代了杨隋,但外部还有一个更强大的敌人——东突厥。正如《剑桥中国隋唐史》所说:“在唐代初年,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国内的敌手,而是来自一个外族政权——东突厥人。”[6]这个游牧民族如果想灭掉李唐,理论上完全没问题。唐高祖李渊开国后,本已遣散赖以起家的关中部队,但由于突厥威胁太大,又重新召集回来,还是难以御敌,于是考虑迁都,以避突厥锋芒。到唐太宗时代,情况仍无多少好转。627年,李世民即位不久,颉利可汗就率20万大军杀向长安,猛将尉迟恭也挡不住,被人家一路打到渭水边,李唐首都暴露在突厥兵锋之下。要不是李世民亲自出面,给了许多好处,长安恐怕就换主人了。所谓“渭水之盟”,不过是官史遮羞的说法,其实就是“城下之盟”。

李世民刚上台,突厥就欺负上门,来一个下马威,搞得他很没面子。因此,李世民将“渭水之盟”视为奇耻大辱,深知如不自强,突厥还会上门,冲到长安家里打砸抢烧。因此,他经常在宫内教习骑射,还对卫士们进行思想教育:“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7]

好兵有了,忧患意识有了,要打败强敌,还差一个重要因素——出色的统帅。刚好,有两个超级牛人……

下集预告:李世民如何评价自己的军事才能?兼与李靖比较

[1](宋)王应麟:《玉海》(卷138·兵制3,引邺侯家传),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原文为:“贞观中北灭突厥、延陀,列州府至瀚海,西取龟兹等城廓诸国,置二庭,尽臣西域君长,灭吐浑,已而复之,降羌党项为三十六州……亦府兵也。”

[2](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83·列传第33·苏定方传),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879-1880页。

[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6·唐纪12·太宗贞观十五年四月),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6167页。

[4] 《中国军事通史》(第10卷·唐代军事史·上册),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53页。

[5] 《中国军事通史》(第10卷·唐代军事史·上册),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37页。

[6](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180页。

[7](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2·唐纪8·武德九年九月),北京:中华书局,1921页,第60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