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清丰县神秘的郑氏坟茔,诉说着咱清丰人的忠孝节义

2022-05-19

郑氏始祖自明末迁入清丰

几年前,我在翻阅民国三年《清丰县志》时,在《忠节》一章中,读到三百七十四年前(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发生在清丰县城的一件惨烈事件:

“崇祯壬午(1642年),清兵南下,河北郡县望风瓦解。清邑据守八日,城始失守。一时殉难官绅士民,死非一途。”

随后,《清丰县志》详细记载了事件的惨痛壮烈的经过,竟使我数次泪下,不忍卒读。在这个事件中,我知道了这位清丰先贤郑献诗以及他不平凡的家族故事。

经过实地走访调查,我对这个家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根据今清丰县大流乡青石磙村和大屯乡黄营村郑氏后人的介绍,以及郑氏族谱的记载,郑氏家族的历史大约始于明朝末年,始迁祖是兄弟两人,名叫郑世通、郑世达。二世分别是东昌孝官郑自成、陕西汉中推官郑自清。据《清丰县志》记载:“郑自清,邑廪生。以子献诗贵,封陕西汉中府推官。自幼善承亲意,及病,检方延医,至废眠食。殁之日,哀毁擗踊,三年如一日。……自清为人坦易直率,急难好施,族党戚闾多赖之。尝书‘正直忠厚’四字揭之斋头。卒年七十有三。”从记载可以看出,郑自清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孝子,倡导“正直忠厚”的家风,由于儿子郑献诗有功于社会,他被封为陕西汉中府推官。

兄弟二人为保卫清丰同时遇难

郑自清的儿子郑献诗从小就很聪明,因学行俱优,被“保送”到国子监作为生员,时称“选贡”。《清丰县志》记载,郑献诗“出授汉中司理临岐戒之曰,刑官实司民命,勿以三尺佐己喜怒,以贻我忧。献诗奉职惟谨。曾任庆阳府同知,且颇有官声。”“平反以百千计,民尸祝之。”三年以后,在考核中成绩最好,他的父亲因此受封,郑献诗升任庆阳郡司马,在位五年,“当事上最状称循良第一”,后升任庆阳府同知。郑献诗“生而刚方,事亲孝”。他有个弟弟叫郑献书,是明代“苑马寺监正”。郑献诗对他的弟弟很好,“友爱尤笃,家素饶,尽以让弟,自甘薤盐。”兄弟之情,可见一斑

崇祯十五年(1642年),因为父亲年迈病重,郑献诗非常担忧,就辞官回到老家照顾老父亲。这一年的农历腊月,皇太极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率领大军再次南下,掠夺财物,疯狂进攻清丰县城。面对险峻的形势,郑献诗兄弟毅然与家人诀别,倾其所有,和当时清丰的其他乡绅贤达,投入到守城的战斗中。虽经过八天的苦守苦战,但城池仍被攻破,郑献诗兄弟同时被敌兵所擒。这时,郑献诗“厉声不屈,众惊异,乃释献诗,而欲杀献书。献诗手抱献书曰:‘此乃吾弟,又多病,愿代弟死。’众笑其痴,曳之去。献诗坚抱不舍,众刀乱下,兄弟知不免,同声骂詈遇害。”

《痛史本崇祯长编》详细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幕:郑献诗“至面中数矢而战不歇,兄弟同执,各求代死,有古姜肱兄弟风,其死最惨。”“面中数矢而战不歇”,这是何等惨烈的一幕;兄弟“各求代死”,这又是何等感人的场面。在这次战斗中,这种兄弟至真至笃的情义得到了残酷的印证。郑献诗的夫人户氏和郑献书的夫人陈氏,听说丈夫慷慨赴死的噩耗以后,妯娌俩相约来到家庙“泣拜毕拔刀自刎,嫂喉未绝,以救得活。(陈)氏颈断立殒”。从这果敢的举动中,可以看出郑氏忠直刚烈的家风。

儿子拒绝李自成封官和投降清朝

郑献诗的儿子叫郑位,字羽宸,“性刚直有经济才”,崇祯年间,以明经出任山东肥城县令。当时社会动荡,匪盗四起,郑位就捐出自己的俸禄,与肥城县里乡绅共同组织了一支地方武装,保护全县百姓的安全,声名远扬。

当时的抚军王永吉,很赏识郑位的才能,正赶上匪寇侵扰泰安,让郑位带兵解了泰安之围,王永吉更加佩服他的才能,提拔他为“军前监纪”,后任“东昌监军道山东按察司佥事”,节驻清源。听说父亲遇难和家族噩耗以后,急忙赶回清丰家中。这时候,清兵已经退去,郑位就暗中查找为清兵通风报信、协助清兵杀害父亲的汉奸。找到以后,“捕杀之,生啖其肉,供首父柩前,号泣祭告。”并在墓前盖了个房子,为父亲守坟。

明末清初,战乱不断,在郑位为父亲守墓尽孝的时候,贼寇又猖獗起来,为了安全起见,其他人都劝郑位离开墓地,但是郑位不为所动。后来,当时的清丰县令叫段腾藻(此人是明代最后一位清丰县令,也是清朝第一位清丰县令),亲自到坟前请郑位出山,帮助清丰县抵挡贼寇。于是,郑位就捐出自家的积蓄,与县令共同守护清丰县城,成功击退了贼寇的进攻。后来,李自成的军队路过清丰,拿着官服让郑位参加,郑位果断拒绝并焚烧了他们带来的官服,表达了对大明王朝的忠诚。

两年后,明朝灭亡。对郑位有知遇之恩的原“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王永吉投降清朝,官至工部侍郎。王永吉劝郑位降清,郑位坚拒。郑位“平生慷慨有至性,风度过人居林下,好山水。”清丰被清兵攻占后,他到了江南一带,誓死没有降清。五十多岁的时候,死在了高邮。后来,归葬郑家坟。郑位的儿子叫郑如磬,拔贡生。

王永吉非常钦佩郑位的才识品德,称赞郑位:“其骨甚傲,其貌则侗,诗酒历落,经术淹通,允文允武,可咏可风,国士之器,达人之胸,伊谁人欤,羽宸郑公。”郑位去世后,王永吉为郑位树立了一块很大的神道碑。到了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发生灾荒,郑位的神道碑被族人磨去文字私自出卖,十多个人都抬不动。这时,惊动了郑献诗的十世孙郑魁光的母亲樊氏,她提出要赎回这块石碑,但族人不同意,樊氏就告到了县衙,赎回此碑重建。因为此事,樊氏名登《清丰县志·贞节》,可是,二百多年后的今天,这块经历坎坷的巨碑已无踪影。

郑氏后人已说不出先祖的忠孝节义故事

时隔370多年,我仍被郑献诗这位清丰先贤的事迹所感动。我到清丰县大屯乡黄营村寻找到了郑氏家族的后人,当说起这些令我感动不已的郑氏家族故事时,郑氏后人却从未听说。

他们拿出一幅他们不知道名字的祖先画像,经仔细辨认画像上方王永吉书写的赞语,才确定这是郑位的画像。通过黄营村郑氏族人的引荐,我们在大流乡青石磙村见到了郑氏挂式族谱,370多年前的郑氏先贤赫然在位,只是对他们的感人事迹也无人知道。在郑氏家族墓地——“郑家坟”,据郑氏后人介绍,近几年来,墓地屡次被猖狂盗挖,族人用水泥加固后仍再次被盗挖。我们看到了那个被挖掉一半封土的墓冢,郑氏后人说这就是郑献诗的坟墓,在被盗掘后,族人才发现郑献诗的墓葬是双层,上面一个假墓室,下面一个才是真墓室。可见当时郑位怕父亲的灵柩遭到侵扰,煞费苦心,其孝心至今感人。可惜的是,真假两个墓室均被盗挖,不禁令人唏嘘。

我为生兹在兹的故乡清丰有这样的先贤而自豪,也为这些堪称忠孝节义典范的贤达,长期埋没在故纸之中不为人知、不为人尊而深感汗颜和不安。翻开史志发黄的纸页,一行行催人泪下的炽热文字,仿佛穿透了久远的历史沧桑,我们仿佛仍然能够看到一个个顽强的清丰人面对强敌的铁骨铮铮、忠肝义胆,仍然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他们愤怒的呼吸和喷溅的天龙八部私服kstmj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