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揭秘: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2022-05-19

当时魏国无论在国土、人口、经济等各个方面都远在蜀国之上。所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小国胜大国,都是有条件的,比如对方发生大规模内乱,或经济萧条陷入困境,或对方在对外战争中遭受大的失败等等。而当时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曹操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战略家,早已看出魏蜀吴之间战争的长期性,转而采取加强巩固内部经济,军事上取战略防御的方针(《三国志刘放传》注引《孙资别传》,后面我还会提及此点)。而诸葛亮对此显然缺乏正确的认识,始终拘泥于“北伐中原”,势必陷入军事冒险之中。从军事角度看,蜀占据汉中南郑,而魏占陇西、长安两大要点,双方隔秦岭山脉对峙。无论从哪一方来看,都是攻难守易。当时川陕通道一共四条:嘉陵道、褒斜道、骆谷道、子午道。其中骆谷、子午两道不适合大军行动,无论魏国南征或蜀汉北伐,一般都取道嘉陵或褒斜。褒斜直接联系汉中,交通近捷,但坡度过于险峻。嘉陵道有嘉陵水运之便,谷道较为平坦,沿途州县较多,考虑到军粮转运,行军、宿营等等问题,嘉陵道是最主要的通道。自汉高祖出汉中定三秦,到东汉初刘嘉和延岭战,冯异李育等战,到汉末曹操自长安攻汉中张鲁,一律取道嘉陵。三国时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历次战斗也都在嘉陵道。诸葛亮北伐,三次出嘉陵道,只有一次出斜谷。姜维伐魏,一次出骆谷。魏伐蜀前后三次,出子午、骆谷、褒斜各两次。南北朝大小战争十多次,几乎全部沿嘉陵江线。隋唐时德宗避乱南郑,出骆谷道,但无川陕间战争。五代战争路线也大都在嘉陵道,出褒斜和子午只分别一次,且并非主力。金、元侵略四川也大抵皆沿嘉陵道,褒斜道只一次。明清川陕交通一般都沿褒斜道,但战事一起,嘉陵道就又出现,如自成数次自四川取嘉陵道,出阳平关,往关中或甘肃。清初进军四川,也走嘉陵道。综上所述,川陕间战争路线就是这么几条,而主要的线路又集中于嘉陵道。这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是很有利的,因为非常容易判断对方的主要进攻方向。事实也是如此。比如,刘备阵斩夏侯渊,夺取汉中后,曹操亲自率大军进攻汉中,刘备“敛众据险”,不与曹操交锋,魏军不得不撤退;诸葛亮数次进攻魏国,司马懿“敛军依险”,诸葛亮也无可奈何;诸葛亮死后,曹爽率大军出骆谷道伐蜀,蜀军屯汉中兴势山待敌,魏军不能胜,反而在退兵时被伏兵邀击,遭受损失。

相关阅读推荐:

相关专题: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