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康乾盛世真的名副其实吗?是番薯盛世吗?

2023-03-20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次王朝兴衰、国家起落的周期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出现过很多低谷,但是同时,也出现过很多高峰期。在这些高峰期当中,比较有名的像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永乐盛世、康乾盛世等,都是广为人知的。

  不过,在这几个中国历史高峰期当中,康乾盛世,应该算是最被后世所争议的一个了。

  有人觉得,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一位番薯盛世。是因为番薯、玉米等新的农作物的出现,才使得国民可以勉强不饿死。而康乾盛世本身,大兴文字狱闭关锁国,需要为晚清的腐朽统治负责。康乾盛世,只不过是一个虚假的盛世而已。

  但同时,也有人认为,康乾盛世确实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巅峰,而且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顶点。不管是从制度还是从国力等方方面面来看,都是当之无愧的最顶点。

  那么,康乾盛世到底算不算是一个盛世?这个盛世是否名副其实呢?

  这个问题,其实得从两个角度来看。

  如果横向来看,对比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康乾盛世确实是中国近代衰败的起点。但如果纵向来看,对比历史上中国的其他封建王朝,康乾盛世,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封建时代的一个顶点!

  对于康乾盛世的争议,其实大多也是因为这两个不同角度来看的原因。

  从横向来看,对比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所谓的康乾盛世,确实算不上多么出彩。康乾盛世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五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713年。而康乾盛世的时间,大部分则都处于18世纪内。

  18世纪的世界,尤其是欧洲的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进入了近现代的历史。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始,欧洲对于世界的认识,已经截然不同。而此时的中国,对于世界的认识,还是处于古老的天圆地方的状态。

  到了18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更是直接开始了工业革命。此时的乾隆,则是五十到六十岁之间,康乾盛世也正好处于顶点时代。正是从这个时代开始,欧洲开始彻底将清朝甩在身后。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生产力,让整个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到几十年之后,清朝再次打开国门的时候,发现世界已经截然不同了。

  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是,美国的国父华盛顿,其实和乾隆是同一年死的。牛顿去世于1727年,这一年,是雍正五年。雍正正在准备对西北用兵,两年之后,清朝设立了军机处

  至于说康乾盛世的时候,人口迅速增长,国力强盛,其实同样是受益于大航海时代。正是因为番薯等新型农作物的出现,导致清朝人口的上限开始提高。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同时代欧洲国家人口增长的速度,其实要远比清朝快更多。要是和同时代的欧洲国家相比,清朝当时的成就,确实谈不上多么优秀。

  但是,如果纵向来看,对比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我们会发现,康乾盛世其实是一个奇迹。

  首先,康乾盛世对于中国版图的贡献,是极为巨大的。正是因为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时代,先后对领土的极力争取,才奠定了今天中国的基本版图。和准格尔汗国的几次战斗,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对赌国运,最后清朝彻底控制了xin疆地区。从康熙时代开始,清朝正式开始对xi藏的管理,这也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

  如果没有清朝连续三代人的不断进取,今天中国的版图,可能要缩水一大半了。

  除此之外,清朝在制度上的创新,同样是前所未有的。雍正时期完成的摊丁入亩改革,更是近乎解决了中国数千年来的税收难题。而且将蒙古彻底纳入版图当中,免除了中国历朝历代所承受的北方游牧政权所带来的压力。在内部统治当中,秘密立储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皇位传承当中,最聪明的一个办法。

  而且,清朝康乾盛世,百姓可以勉强不饿死这件事,真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壮举。

  虽然在现代社会当中,饿死人这件事,我们已经很难去想象。但在古代,这真的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壮举。从秦朝开始,中国历史上所有时代,哪怕是同样作为封建王朝顶点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永乐盛世,国力强则强矣,但老百姓还是会有饿死的现象出现。

  在这方面,清朝真的是做的最好的一个。

  对于清朝这个朝代,我们真的不能单从一个方面,去判断这个盛世到底是否名副其实。因为清朝所处的时代,实在太过特殊。至于清朝后来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彻底落后于列强,清朝的皇帝们确实要负一定责任。但如果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清朝皇帝身上,那确实也是冤枉了人家。毕竟,古代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深,历史惯性太大。再加上当时清朝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确实都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中国历朝历代,以前最多也就是受周围几个邻居的威胁,而从来没有被远在天边的欧洲威胁过。想要让清朝皇帝居安思危,去想欧洲可能带来的隐患,确实也是有点难为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