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鳌拜犯下了那么多罪,为何没有被处死呢?

2023-03-16

  鳌拜犯下了那么多罪,为何没有被处死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按照大清律例而言,鳌拜所犯下的三十条罪状足以至死,但其最终结局却让很多人有所诧异。权衡利弊之下,孝庄太后同康熙帝立足于综合时局,并非下达执行“处死鳌拜”的命令,只是将其监禁,终生再不复出。

  主要背景

  公元1661年,即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福临)因染病天花病死紫禁城。顺治帝的驾崩,是对之后鳌拜专权摄政的首要基础。顺治帝驾崩之前,立下遗诏以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为继承人,另外,顺治帝为更好地替年纪尚小的玄烨保驾护航,便又以“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希望这四位德高望重之满清功臣能够尽心尽德地辅佐年幼的康熙帝,更好地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

  其实我们不难理解顺治帝临死前的遗诏,身为帝王的他,只是一心一意想将满清王朝安安全全地托付下去。难以预料的是,“四大臣”的设立却是后来险些扼杀清朝统治的隐患。

  公元1667年,“四大臣”之首的索尼因病先逝,鳌拜此时便更加肆无忌惮。但临死之前,索尼的最后一次尽忠实则危及到了此时权力正如日中天的鳌拜的专权。索尼奏请康熙:希望康熙能够顺承顺治帝14岁亲政的先例,为的就是能够遏制权臣鳌拜的气焰。同年七月,康熙帝亲政,但如此举动似乎并未对鳌拜的专权擅政产生过于有效的影响。晚清学者徐珂于《清稗类钞》中记载:“鳌拜当国,权势甚张,以帝幼,肆行无忌。”

  面对如此形势,身为“四大臣”之一的苏克萨哈及时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如若康熙帝决心采纳实施的话,那么便意味着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这三位辅政大臣的权力即将解除。这一奏疏的请求,可见苏克萨哈的忠心所在。众所周知,苏克萨哈的这一建议势必会触及权臣鳌拜的利益,如若果真卸任,那么鳌拜的如日中天便将不复存在。

  于是气急败坏的鳌拜便采取了“攘臂上前,强奏累日”的方法来强行逼迫康熙帝处死苏克萨哈。此时的康熙帝虽贵为大清君王,但掌权甚微,最终无奈之下,只得顺从鳌拜的建议,将忠心耿耿的苏克萨哈绞刑处死。此后,鳌拜先后把控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实权,从根本上对康熙帝的统治产生了遏制。

  擅权专政太过,康熙智擒鳌拜

  鳌拜擅权已到如此严峻之地步,如果康熙帝再不设法以对,恐怕爱新觉罗家族的天下真的可能从根本上得到颠覆。古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恐怕早已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了,年少的康熙帝能以如此策略智擒鳌拜,实在是令人敬佩!公元1669年,亲政的康熙帝先后将鳌拜的心腹亲信派遣各地,主要就是为了分散鳌拜于京城之中的势力,以便之后将鳌拜伏法作下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