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长孙无忌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为何被削爵流放?

2023-02-24

  长孙无忌唐朝初期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文德皇后同母兄,他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最后却被削爵流放,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受很多演义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提到隋末唐初这段历史,很多人会瞬间想起一些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比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恭李靖……这个名单如果要完整列出来的话,估计不比完整版的《报菜名》短。

  但是,在这其中,有一个曾经在隋末唐初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却被严重淡化了。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的第一人,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的作用,远比秦琼、程咬金等人更大。但是在绝大多数涉及到隋末唐初这段历史的文学作品当中,长孙无忌都成了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仿佛他在历史上并不重要。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长孙无忌的身份,有点特殊。

  长孙无忌幼年丧父,和母亲妹妹相依为命。长孙家虽然是大家族,而且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更是隋朝的大将军。奈何长孙晟很早就去世了,而且去世之后,长孙家对这对孤儿寡母很不友好。尤其是长孙无忌的异母哥哥,长孙安业,这个人本事不大,但嗜酒如命。为了争家产,更是将长孙无忌与其母亲、妹妹,直接驱逐出长孙家。

  好在长孙无忌的母亲那边,还比较靠谱,被赶出长孙家以后,这对孤儿寡母被长孙无忌的舅舅收留,总算过上了几天消停日子。

  在寄居舅舅家的这段时间里,长孙无忌遇到了一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李世民

  早在他爹长孙晟还活着的时候,长孙晟就和李渊关系不错,两个人所以就给自己的孩子定下了一桩婚约。长孙家这边,结下婚约的就是长孙无忌的妹妹;而李家那边,结下婚约的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

  长孙无忌小的时候,李渊一直在外地做官,所以长孙无忌对他家并不算熟悉。但是等到这对孤儿寡母被赶出长孙家以后,没过多久,恰逢李渊被调回京城任职。因为有那桩婚约在,长孙无忌自然也就和李世民走得越来越近,两人也结下了一生的友谊。

  大业九年,李世民和长孙氏完婚。自此,李世民成了长孙无忌的妹夫。此后,又过了两年,李渊被调往山西做官,而长孙无忌也因为长大成人,得以受祖荫入朝为官。不过长孙无忌并没有一起去山西,而是留在了关中地区做官。

  虽然成功入仕,但长孙无忌的仕途并不算太顺利。一来他本就是长孙家的弃子,长孙家不待见他,不愿给他做靠山;二来当时抚养他长大的舅舅,恰好和一桩谋反案有些瓜葛,所以被朝廷直接贬黜到了岭南。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长孙无忌在朝中没人,再加上年纪轻轻,自然不可能做什么大官了。

  但这未必就不是好事。

  此时的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到处都有民变,随时可能覆灭。如果在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官做得很大,说不定反倒会随着隋朝的覆灭一起玩完。接下来的几年里,长孙无忌在官场上一边打酱油,一边奉养母亲,日子倒也自在

  但是到了大业十三年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再次打破了长孙无忌平静的生活。

  李渊造反了。

  长孙家和李家是姻亲,长孙无忌的妹妹又嫁给了李渊的二儿子。有这种关系在,长孙无忌自然也要被问责。不过好在仅仅两个月之后,李渊便长驱直入,一路过了黄河,直逼长安。等到李渊过了黄河之后,长孙无忌便来到李渊军中谒见。大家都是姻亲,自然也就不用再讲什么虚礼了。从这时开始,长孙无忌便进入李世民麾下效力,成了李世民最得力的助手。

  最得力的助手,没有之一。

  长孙无忌对于李世民来说,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两人相识于少年,算是发小兄弟,而且两人又是实打实的姻亲。最重要的是,长孙无忌本人极为有才,绝对是文武双全。文则通晓经史典籍,可以帮李世民出谋划策,制定战略;武能带兵打仗,独当一面,上阵杀敌。

  能够完全信任,而且还文武双全,这要是还不重用的话,李世民简直就是瞎了眼。

  此后的几年里,长孙无忌一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在李世民身边扮演一个管家的角色。在李世民扫平诸多强敌的过程当中,长孙无忌看似没有什么实质战功,但其实一直处于一个辅助的位置上。除了帮李世民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外,长孙无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网罗各方人才,充实李世民的天策府。

  随着李世民胜仗越打越多,围绕他形成的利益集团也越来越大。在这其中,长孙无忌无疑是核心中的核心。而随着李世民的势力越来越大,开始逐渐威胁到太子李建成的地位,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终于,在唐朝统一天下几年之后,李世民在京城发动了一场玄武门事变,干掉了李建成,然后逼李渊禅位给他。

  在玄武门事变当中,长孙无忌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但是这场事变的主要策划人之一,而且还亲自带人进入玄武门,亲自和李建成厮杀。可以说,李世民能够取得玄武门事变的成功,长孙无忌是贡献极大的。

  这一点,从事后李世民的封赏当中,也能看得出来。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大加封赏。其中宰相裴寂独得第一等,因为当时李世民皇位还没有坐稳,急需笼络这些老臣,所以对裴寂这位老臣领袖格外重视。而长孙无忌,则是和房玄龄杜如晦、王君廓、尉迟恭一起得到了第二等的封赏。

  这其中,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李世民身边最重要的谋士,长久以来一直扮演着军师的角色。尉迟恭虽是武将,但是在之前的玄武门事变当中,对李世民有救命之恩,而且还是他主动入宫逼宫,逼李渊禅位。王君廓则是镇守幽州,肩负抵御外敌的重任。而且就在玄武门事变不久,王君廓刚刚替李世民平定了一桩宗室谋反案。为了拉拢也是为了表示善意,李世民才将他封为第二等。

  能和这几个人并列,长孙无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李世民登基之后,首先任命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先把人事权抓到了手里。几个月之后,李世民又直接将长孙无忌升为宰相,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面对李世民的重用,长孙无忌却没有任何居功自傲的心思,反而多次推辞李世民的封赏。这种知进退、功高却不镇主的大臣,哪个皇帝会不喜欢呢?所以在整个贞观时代,长孙无忌都被李世民委以重任,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

  贞观年间的唐朝朝堂上,如果说李世民是当之无愧的一号人物,那么长孙无忌就是唯一的二号人物。相比之下,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其实都要差一层关系。而如尉迟恭、秦琼等武将,地位更是远比不得长孙无忌了。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命阎立本绘制凌烟阁功臣画像,长孙无忌名列第一。同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长孙无忌力保自己的另一个外甥李治上位,成为了新的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重,长孙无忌奉命辅政。

  李世民病逝后,太子李治登基。李治刚刚登基的时候,只有22岁,资历浅薄。作为辅政大臣的长孙无忌,则是尽心尽力地辅佐李治。此时的长孙无忌,虽然大权在握,却并没有任何不轨之心。一方面,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皇后,是李治的生母。另一方面,长孙无忌也在用自己的竭尽全力,来报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

  但是,随着李治逐渐坐稳皇位,舅甥之间的矛盾开始逐渐出现了。

  李治作为皇帝,自然想将所有权力,都抓在自己手里。而长孙无忌作为辅政大臣,全力辅佐李治打理江山,同样需要权力。所以,当李治逐渐掌权之后,受到长孙无忌的制衡越来越多,长孙无忌就成了李治必须翻越的一座大山。

  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希望大臣当中有人可以直接制衡自己。

  哪怕是自己的亲舅舅也一样。

  李治在位初期,长孙无忌的权势到底达到了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当时后宫当中,李治十分宠爱武则天,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照理来说,一个皇帝想立谁做皇后,那是他自己的事情。然而当时的李治,却必须征得长孙无忌的同意才行。而且,为了征得长孙无忌的同意,李治甚至还得主动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到长孙家吃饭,变相地向长孙无忌行贿!

  一个皇帝,想立皇后,居然要向一个大臣行贿。

  更重要的是,长孙无忌收下了这些贿赂之后,事后依然不同意李治立后。

  历史上权势能够达到这个地步的权臣,不是没有。但像长孙无忌这样,功高震主却又没想过谋反的大臣,那就很罕见了。

  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不得善终。

  这次立后行动失败后,李治对长孙无忌的忌惮,终于压过了敬重。所谓的舅甥之情,所谓的辅政老臣之恩,所谓的开国之功,都无法抵挡权力的诱惑。所以,从这时开始,李治开始逐渐渗透朝堂,开始试着剪除长孙无忌的羽翼,试着将长孙无忌从朝堂上逼走。

  如果这个时候,长孙无忌能够急流勇退的话,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遗憾的是,长孙无忌并没有选择退却,而是依然坚定地站在朝堂上,继续做他的中流砥柱。

  到了这时,长孙无忌再想善终,已经很难了。

  就在那次行贿事件后,过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李治终于取得了足够的支持,如愿以偿立武则天为后。武则天当上了皇后,看似只是宫中私事,但实际上却是李治全面掌权的开始。从这时开始,长孙无忌想要继续制衡李治,就很难了。而且,因为长孙无忌之前坚决反对立后,也遭到了武则天的嫉恨。

  从这时开始,武则天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开始积极寻找长孙无忌的弱点,想要将其扳倒。

  四年之后,在经过精心的筹划后,武则天终于开始行动。首先,武则天让侍中许敬宗从朝堂上发力,让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许敬宗是武则天的人,自然听命于武则天,开始行动。而后,武则天开始在宫中发力,让李治同意由许敬宗来审理此案。如此一来,审理谋反案的人,就变成了武则天一党,长孙无忌再也没有翻盘的能力了。

  经过一番审讯后,虽然没能查出什么真凭实据,但谋反这个大帽子,还是被扣到了长孙无忌头上。再加上李治对长孙无忌也十分忌惮,不希望长孙无忌再站在朝堂上,所以干脆就将顺水推舟,连对质都懒得对质,直接以谋反的罪名将长孙无忌流放岭南。

  这显然是一桩冤案。

  但是,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无力再多做什么。因为在这桩冤案背后,真正想要对付他的,是他的外甥李治。

  不过,不管是李治还是长孙无忌,都没想到接下来的事情。李治虽然想除掉长孙无忌这颗绊脚石,但其实并没有真的想过杀自己的亲舅舅,所以流放途中还让沿途州府派兵保护。然而李治的保护,终究没能保住长孙无忌的性命。长孙无忌抵达岭南之后,武则天再次发力,让人追到岭南,去查找长孙无忌谋反的实际证据。然而此人到了岭南之后,干脆审都没审,直接逼长孙无忌上吊自杀了。

  就这样,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功臣榜上的第一人,终于死在了永徽年间的这场政治斗争当中,死在了武则天的手里。长孙无忌死后,长孙家也被武则天以各种手段株连。唐朝初年煊赫一时的长孙家,就这样彻底消失在唐朝政坛上。

  回顾长孙无忌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长孙无忌之所以能够成为凌烟阁功臣榜上的榜首,除了他本人确实文武双全之外,他和李世民之间深厚的情谊,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到了李治时代后,长孙无忌虽然极为忠诚,却不知急流勇退,没有在合适的时间从朝堂上隐退,这才导致了他最后被流放身死的可怜结局。

  古代权臣,能够位高权重,固然十分难得;但想要平稳落地,恐怕就更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