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琅琊诸葛氏曾经有多辉煌?为什么后来没落了?

2023-01-15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琅琊诸葛氏,这个家族曾经非常的辉煌,那么他们为什么后来没落了?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在《出师表》中,武侯谦称自己为“布衣”。实际上,在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没有一官半职确实不假,但是如果你要是把他真当成卧龙岗上一个种地的,那就真是小看他了。

  诸葛亮,出身于琅琊诸葛氏,其先祖可以追溯到汉元帝年间的司隶校尉诸葛丰。琅琊诸葛氏在当时应该是一支大族,但到了诸葛亮父亲这一支,则确实显得有些衰微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最高不过泰山郡丞,并且早早就离开人世;而承担抚养诸葛亮及其弟弟诸葛均责任的叔父诸葛玄也仅仅做到豫章太守这样的职位,还是靠着依附后来称帝的袁术的关系。

  因此,对于早年失孤、跟着叔父从山东一路辗转流连到荆州的诸葛亮来说,他成年之前确实没过过几年好日子。但是,从他能迎娶名士黄承彦之女、荆州豪族蔡氏的外孙女黄月英来看,他的背景也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诸葛玄到荆州不久后就病逝了,彻底没人管了的诸葛亮就带着兄弟诸葛均一起在南阳种田。而此时年长诸葛亮七岁的长兄诸葛瑾却已经成为了另一个早早就没了父亲的人的座上宾——孙策去世后不久,诸葛瑾就被孙权的姐夫推荐给了孙权,并成为了孙权的长史。

  就这样,诸葛珪的三个儿子里,老大在孙权那当着秘书,老二和老三在刘表那当着农民,这种情况维系了七年,直到那个命中注定之人第三次敲开了卧龙岗的那扇柴扉。

  在隆中,诸葛亮用一席话彻底征服了飘零半生的刘备,并为他指明了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而他所提出的“横跨荆、益”以图谋中原的战略,也在十二年后差一点点就能获得实现——如果没有吕蒙的背刺的话。

  襄樊之战的先胜后败,以及荆州全域的拱手让人,让本来已经陷入危机的孙刘关系彻底破裂。而作为刘备集团核心人物的兄长,诸葛瑾自然也在夷陵之战前被推上了江东的风口浪尖。几乎所有人都在质疑,诸葛瑾是否会成为刘备在江东的内应。

  面对下面的议论,孙权选择了支持诸葛瑾,他公开表示:“我和子瑜(诸葛瑾字)之间是过命的交情(‘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不会负我,一如我不会负子瑜。当年诸葛亮来劝我联合抗曹时,我就曾想把他挖过来,子瑜跟我说:‘我弟弟是不会背叛刘备的,就像我也不会背叛您一样。’”

  但是,话虽然这么说,孙权终究还是没有像襄樊之战那样把诸葛瑾派到一线去,而是在战争结束、吴蜀复通的时候才派他去镇守公安。此后的诸葛瑾一路平平稳稳地做官,既没有建立不世之功,也没有在孙吴数次内斗中被波及。赤乌四年(公元241年),诸葛瑾以大将军衔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诸葛瑾去世前七年,那位比他小七岁的二弟已经在五丈原溘然长逝。相比于诸葛瑾平稳的一生,诸葛亮自二十七岁出山以来就一直在操劳:出山不久,就在败军之中奉命出使东吴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后,他又担任了刘备集团的总后勤官,先后主持了荆州和蜀中的工作;而在夷陵惨败后,他再次奉命于危难之际,承担了整个蜀汉的重任。此后,他燃烧了自己生命最后的十一年,只为不负那个人从卧龙岗到白帝城的托付。

  诸葛兄弟的先后辞世,代表着这一代诸葛氏的落幕;而他们的儿子们,却又在许多年后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诸葛亮去世时,独子诸葛瞻才七岁。这个年纪便失去了父亲,是很难指望他从诸葛亮那里学习到什么东西的。因此,尽管蜀汉百姓都对这位年轻的武乡侯寄予厚望,他却实在有些盛名难副。然而,当邓艾偷渡阴平,与诸葛瞻在绵竹决战时,这位年仅三十七岁的武侯兼驸马,却展现出了极有血性的一面:

  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华阳国志曰:尚叹曰:「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乃驰赴魏军而死。——《三国志-诸葛亮传》

  至今,成都的武侯祠里仍然矗立着诸葛瞻父子的塑像。他们和诸葛亮一起,向每一个来到成都的人们诉说着诸葛氏的故事,并共同成为了忠义的化身。

  然而诸葛瞻远在江东的几位堂兄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作为军人,他们不仅没能在战场上建立功业,甚至连为国死战的机会也没有,便被灭了三族。

  诸葛瑾之长子诸葛恪,极其聪明,甚至有过于父亲和叔父。但是他的缺点也就出在这里:他太聪明了,聪明得像是只有一点小聪明。史书上大段记载了他在当时孙吴高层宴会上以“才思敏捷”打动孙权的例子,却也留下了另一条记录:

  初入官场的诸葛恪被派了个管理军粮的差使。这本是一件不足为怪的人事任命,却惊动了诸葛恪的二叔,甚至专门在给陆逊的信中请求陆逊向孙权建言给诸葛恪调岗,因其“性疏”。这一事,与日后诸葛瑾对诸葛恪的评价“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一起,预示了诸葛恪的结局。

  孙权驾崩前,拜诸葛恪为辅政大臣,并赋予了他近乎当年诸葛亮的权力。诸葛恪上台后,也确实在江北打了几个胜仗;在胜利的刺激下,诸葛恪又马不停蹄地联络姜维,准备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北伐。

  公元253年,诸葛恪率二十万人进攻合肥新城,同时姜维也在西线率数万人进攻南安。这是诸葛亮去世后,吴蜀两国规模最大的北伐行动。然而,已经逐渐过渡到司马师时代的曹魏顶住了这一次进攻,姜维部因粮草耗尽而撤退,而诸葛恪则伤亡过半,被迫退兵。

  在战场上没捞到好处的诸葛恪已经是天怒人怨,却还要在政治上继续树立威信。回朝以后,他越来越骄横,终于惹得另一位辅政大臣、宗室孙峻不满。最终,诸葛恪在孙峻和皇帝孙亮的共同设计下被族灭。诸葛瑾这一支,在江东就此被斩草除根。

  诸葛恪被灭族后十年,诸葛瞻和长子战死,次子诸葛京大约是由于年龄小的缘故留在了成都,和刘禅一起成为了俘虏,后来在西晋做到了江州刺史。而诸葛京以后,就再难找到有关诸葛武侯这一支诸葛氏的记载了。

  相比于诸葛瑾兄弟及其后嗣,他们的一位族弟、留在北方的诸葛诞,虽然在三国时期的影响力并没有二位族兄大,但是他的后嗣却深刻地影响了后世。

  诸葛诞也出身于琅琊诸葛氏,尽管其父亲是谁不得而知,但是从他早年就能以尚书郎的身份进入官场、且与夏侯玄等洛阳名士交好,名列“四聪八达”的背景来看,应该也是个高级官二代。只不过好景不长,不久他就和自己的官二代朋友们一起被对这些人深恶痛绝的魏明帝曹叡给免官了。

  曹叡死后,夏侯玄等人复起,诸葛诞也跟着一起沾光,到扬州前线去打孙吴去了。而这一任免也无意中救了诸葛诞一命:当司马懿发动政变时,诸葛诞由于不在京城且手握兵权,不仅没有因为与夏侯玄有交情而受牵连,反而被司马懿引为奥援;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甚至更加信任诸葛诞,并拜其为征东大将军、封侯三千五百户。

  跟随着司马师,诸葛诞先后参与平定了在曹魏淮南地区发生的王凌毌丘俭叛乱。而在平定毌丘俭叛乱的过程中,司马师眼珠迸裂,不久后就死在了洛阳,其弟司马昭继承了他的事业。这也直接影响到了远在扬州的诸葛诞,并促成了他的反叛。

  诸葛诞长期盘踞淮南,和王凌等人本来是同事关系。当王凌们纷纷被平定后,诸葛诞也不免自危起来;而老领导司马师的死则加重了诸葛诞的疑虑。当刚上台的司马昭就要求诸葛诞离开淮南赴洛阳就任时,便彻底逼反了心不自安的诸葛诞了。

  诸葛诞的叛乱,和之前王凌、毌丘俭的叛乱合称“淮南三叛”。史书上说他们是心怀曹魏而反抗司马氏专政,其实并非如此:以诸葛诞为例,他要是真的心怀曹氏,就不会在司马师还在世时甘当其爪牙了。所谓淮南三叛,说到底不过是拥军在魏吴一线的军阀自重已经威胁到司马氏,从而引起的战争而已。

  因此,诸葛诞的结局便也不奇怪:很快,他就在司马昭的大军合围下一败涂地,被擒杀后夷灭三族。至此,三国时代名噪一时的诸葛家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并在数年后的绵竹上演了一曲绝唱。

  但是,诸葛诞有一个女儿逃脱了灭族之祸,她就是司马昭的弟弟、后获封琅琊王的司马伷的妻子。这位司马伷后来作为晋军首领接受了孙皓的投降,并且诞育了一个孙子:司马睿。换言之,东晋的开国皇帝,是诸葛诞的曾外孙;维系了百余年的东晋王朝的皇帝,身上都有诸葛诞的血脉。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三国以后,诸葛氏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连封侯拜相的也很难列举出来。但是,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曾有一位绝顶天才,甘愿为了一句承诺和未竟的理想,心甘情愿燃尽自己,照亮未明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