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宋代之前的养老制度是如何发展的?宋代的养老体系如何?

2022-09-29

  宋朝是个武力不振但经济、文化、科技高度繁荣的时代,那个时代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养老制度。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扶弱的传统,尤其是主导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儒学,更是将“孝”提高到无上的位置,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历史上像汉朝、宋朝等就明确提出“以孝治国”的理念。这种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著名的“孝”文化。孝文化的提出,本质上是王朝为了实现社会统治的需要。

  但客观上却在整个社会形成了尊老爱老的风气。孝文化的形成,与历代政府的推崇不无关系。到宋朝时,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养老政策体系。

  一、宋代之前中国养老制度的发展脉络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无法逃脱的生理周期。当人年老的时候,由于机能下降,不适合再进行艰苦的生产劳动,需要别人的照顾和儿女的赡养。政府、社会、家庭对待老人的态度,是衡量一种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

  根据古籍,中国自古就有良好的尊老养老传统。《礼记》有记载:“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从中可以看出,关于养老,最早的记录开始于夏朝,商、周又一脉相传,成为中国历史上关于养老制度的源头,深刻影响着华夏文明,并且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物质贫乏,人民普遍寿命较短,60岁以后就是老年人了;能活到70岁的人已经很少,所以有古话讲“人生七十古来稀”。

  夏商周时期,开始形成了养老制度的雏形,并且建立了最初的养老机构。《礼记·王制》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周朝继承了夏商的传统,也设有大体差不多的养老机构。只不过这种养老机构主要针对统治集团内部的退休官员,旨在让这些人老有所养。

  而真正面向平民百姓的养老制度尚未形成。普遍百姓的养老还要依靠自己的儿女,所以才有“养儿防老”之说。

  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对尊老养老有制度上的设计,并且处于不断的完善中。只到宋朝,才真正出现了较为系统的养老机制。

  二、看宋朝对养老问题的制度设计

  北宋虽然武力不振,在与周边国家的战争中常吃败仗,但其经济实力却不同一般。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富庶的朝代之一,经济发达、人口众多。

  据研究,北宋的经济总量占当时全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北宋倡导以孝治天下,在这个“不差钱”的朝代,对老人供养赡养就更为周到全面,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

  而且出台了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王杖诏令册》。诏令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地方政府每月赏赐大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基本做到了国家赡养。国家对老人赡养问题的重视由此也可见一般。

  1、家庭养老

  中国自古即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在宋朝,国家明确规定儿子要承担年老父母的赡养责任。作为配套政策,朝廷还颁布了侍丁制度和权留养亲制度。

  其中侍丁制度是指有需要赡养的老人的家庭,还可以获取减免税收的优待;家中如果有八十岁及以上高龄的父母,就可以减免家庭成员的税收,同时免除一个成年男子的兵役。

  权留养亲制度是针对触犯朝廷律令的罪犯制定的,意思是罪犯家中有老人需要赡养,朝廷允许先行完成赡养义务,待赡养义务完成后再到官府服刑。

  以上情况是对有儿子的家庭来说的,对于没有子嗣的老人,国家也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即宗族赡养法。也就是说,个人如果没有子嗣,其家族成员需要承当赡养义务。

  2、社会助老

  虽然国家法律及养老传统都决定了家庭及家族的养老责任,但是很多穷苦人家无力承担对家中老人的赡养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力量就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最著名的要数由一代名臣范仲淹创立的“范氏义庄”。众所周知,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

  其实,范仲淹还有一个更令人感佩的身份——慈善家。范仲淹出身贫寒,却于1050年在杭州太守任上,捐出自己一生的积蓄购置一千余亩地,创立了 “范氏义庄”,这也成为我国现在的慈善机构的雏形。

  “范氏义庄”救助的对象,主要是范氏宗族的姻亲、亲戚中陷于窘境或贫弱难以度日者。符合救助标准的,就可以领到义庄的粮米救济。“范氏义庄”救济的范围仅为范氏宗族的外亲,范围上比现代慈善机构要窄得多。

  但范仲淹的这种举动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任用,引发很多富家子弟效仿,客观上推动了社会助寡济老风气的形成,使很多贫苦无依的老人晚年生活有了一定保障。

  3、政府托底

  在宋朝虽然提倡家庭养老、宗族救助等养老方式,但在这些机制无法全覆盖的地方,就会由政府性福利组织兜底。

  《梁书》曾提到“又於京师置孤独园,孤幼有归,华髮不匱。若终年命,厚加料理。”就里的“孤独园”其实就是用于收养孤寡老人和孤儿的国家福利机构。

  在宋朝,由国家设立的类似于孤独园的国家慈善养老机构可以说遍布城乡各地,使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老人晚年生活有了保障,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宋朝之所以养老保障制度先进发达,跟其强大的经济能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由执政者的施政思想决定的。宋朝倡导“以孝治国”,积极推进养老的制度化发展。

  其健全的养老机制为现代养老制度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尊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