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他是春秋第一军事家,老板是春秋第一滑头,其它国家倒霉了

2022-05-19

1.

今天为大家介绍春秋的第一场大仗:城濮之战

事情的一开始是齐国攻打了鲁国,原因很复杂,就不具体讲了,反正春秋山东史就是齐国不断打鲁国的的历史。

鲁国当然是打不过齐国的,所以,鲁国国君鲁僖公向楚国发出了求援信。

一直想在中原当老大的楚国国君楚成王抓住这个机会,果断出兵,干涉中原内政。

奇怪的是,楚国的拳头却落到了宋国身上。

引着大军朝齐国进发的途中,楚军突然变向,扑向了宋国,并将宋国的緍邑围了起来。

这一次宋国被打,倒不是躺枪。

不久前,宋国国君成王就跑到晋国进行访问,并与晋国签证了友好合作协定。

在楚成王看来,这是宋国背叛了自己。了解春秋史的人都知道,楚成王就是那位往宋襄公大腿根射了一箭的人,击败仁义的宋襄公之后,他就成为了中原盟主。

宋国当年是跟楚国签了城下之盟的,现在跑到晋国拜码头,这是中原诸侯国之中,第一个背弃楚国投奔晋国的。这样的首犯不办,楚国还怎么在中原立足?

在将宋国围住之后,楚军还分兵前往齐国。会同鲁僖公一共攻打齐国。

齐军大败。至此,鲁僖公终于用楚军将齐国压制了下去,但鲁僖公同志也不要急于高兴。

因为晋侯出手了!

2.

晋国国君重耳同样期待这场中原大战很久了。

介绍一下重耳,这位仁兄刚回到晋国当国君,在这之前,他曾经在中原流亡了二十多年,见过齐桓公,也见过宋襄公,还跟楚成王喝过酒,娶过秦穆公的女儿。最终靠秦国的力量回国。

在跟这些江湖大佬的交往当中,重耳就在期待、构思甚至是策划自己争霸天下的时刻。

现在,就是这样的时刻。

宋国求救的使者也到了晋国。

可在最重要的关口,重耳开始犹豫了。直到晋国大夫先轸的一句话替他下了最后的决心。

“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我们于宋国,有恩要报,对中原,有患要救,而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抱负,我们的威信,我们的霸业,就在此举!

一开始,这场战争就是一场诡计迭出的好戏。

3.

晋军杀出国门,冲向的却不是正被诸国联军合攻的宋国,而是曹国。

这是传统的围魏救赵之计,曹国比宋国离晋国近,曹国最近又投靠了楚国,攻打曹国可以避免长途奔袭之苦,还可以调动楚军。

那就打曹国吧,可重耳却派人跑到卫国,请求卫国借条路给他去打曹国。

我看了一下地图,卫国确在晋曹之间,但也不是非走卫国不可。据史家考证,当时诸侯国之间防范意义还不太强,并没有修建边关险卡的意识,著名的关卡以及长城大多都是在进入战国之后才修的。不走卫国,换条路,也就多转二里地的事情。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去卫国借路呢?

原因要从重耳当年的流亡说起,当年重耳流亡中原,卫国的前任国君卫文公曾经对重耳不礼。另外,曹国也欺负过重耳。当年曹国国君曹共公偷看晋文公洗澡,这个事情,脑洞老师以前讲过啦。

那直接打卫国就好了,为什么要先攻曹而向卫国借路呢?

这里面牵涉一个借口的原因。

大家都活在春秋,这是一个基本讲礼的时代,讲究师出有名。平白无故去打卫国是行不通的,因为卫国在国际上的声望不错,这是仁人之国。向卫国下手,只怕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反感。

而曹国就不同啦,这是一个国际声誉很差的国家。

所以要借卫道去打曹国,然后救宋国。

重耳一盘棋就将中原所有叫得上名字的诸侯国全部牵扯进去,这样的气势,实是不世出的大棋士。

4.

卫国大义凛然地拒绝了晋国的借路请求。

大家可能听过假道伐虢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晋国借道灭了两个小国的故事,所以晋国是假道伐虢的商标执有人,卫国就是用脚指头想,也能猜出来晋国打得什么算盘。

被拒绝后,重耳也不着急,条条大路通中原,此路不与爷,爷走他道就是。

放开卫国,晋军从卫国的南面渡过黄河,直扑曹国而去,看到晋国绕道而走,卫国松了一口气,仿佛送走了瘟神。但没过多久,他们就知道得罪重耳的下场了。

晋军冲到曹国扫荡了一下之后,猛然转向又扑向了卫国。

这种大范围穿插跑动,声东击西之计,我还是从春秋上第一次看到。春秋大家都讲究指那打那,谁知道这个重耳一点不按规矩出牌。

卫国仓促之下,毫无还手之力。

围住卫国之后,重耳不慌不忙地跟齐国国君齐昭公会面。在见面会上,重耳对楚国悍然入侵齐国的事情进行了严厉批判,承诺一定会维护齐国的稳定。

5.

正要杀牲喝血酒时,卫国的使者来了。

听说晋齐两国元首开会,卫国国君卫成公连忙派人前来请求参会并结盟。

当年对你们不礼确实是我们的错,但你们打也打了,就此收手可好?

如果卫成公面对的是好说话的齐桓公,也许还有得救, 但遗憾的是,他碰上了重耳。

重耳断然拒绝了卫国和谈的请求。

也不能怪重耳太无情,要知道重耳这一次兴兵也不光是为了报复当年受到的冷遇,可怜的宋国还在受苦受难。要是这么快跟卫国达成和平协议,怎么将楚军吸引过来以解宋围?

卫成公慌了,他刚继位没二年,就摊上这样的大事,慌乱之下,他索性提出投靠楚国。消息传出来后,卫国炸开了锅。

卫国是个奇怪的国家,脑洞老师前天专门介绍了,第一任国君是周文王之子卫叔康,首都就在以前商朝的故都朝歌。

立国之初,组织上交待他们要多多寻访商朝的贤人,而宋国就是安置商人的国家。两国关系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春秋伊始,两国就经常合作,这些年虽然有些疏远,但好坏也是阶级兄弟,不至于帮着楚国打宋国。

现在卫成公要彻底投靠楚国,也就是要帮着楚国打宋国,这算什么回事?

群情激愤之下,卫国人干脆将卫成公轰出了国都。

6.

卫国算是歇菜了,接下来,只有再试试曹国了。

曹国很难攻。

将主力从卫国转移到曹国之后,重耳向曹国国都陶丘发动了猛攻,让他感到意外的是,竟然久攻不下。

晋军的士兵一批批死在陶丘城门之下,而重耳还看不到任何破城的希望。

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不是一件反常的事情,而是正常的,因为攻城是所有战斗中最艰苦最没有成算的。

正当重耳焦头烂额的时候,又一个消息如同晴空霹雳而来。曹国人将晋国军人的尸体挂在了城头。这大概是曹国人想挫挫晋军的锐气,顺便让晋军下回攻城时有些忌讳。

这个就太过分了,好坏这些军人大都是士,都是有出身有尊严的。人死万事空,现在像被鱼干一样挂着,这简直是我在春秋见过最无耻的行为(之一)。

重耳召集众人,听取群众意见,寻找对策。事实证明,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真有一个人提出了一个计策。

将军营移到曹人的墓地上去!

7.

这是一个缺德的主意,但既然曹国人已经无礼在先,这样做就无可厚非了。

重耳拍板决定,起营搬迁,到曹国八宝山扎营去。

曹国人慌了,那时候什么道教还没有产生,佛教也没有引进,大家最大的神除了头上的天,就是列祖列宗了。现在晋军住进了曹国的地下cbd,这怎么办才好?军营是临时建筑物,生活污水跟生理污水不分流,军人半夜起了床,也多半就地解决。这住不了两天,就得把墓地办成公厕了。

想了想,还是自己太过分了,晋军才这样干。认识到错误后,曹共公连忙让人把晋人的尸体取下来,并特地打造好棺材送还给晋军。能认识错误自然是好的,但送棺材就有些矫正过枉了。

这么多棺材是极易造成交通堵塞的,在过城门这个交通瓶颈时就堵住了,而晋国也不忙着接收烈士遗体,趁着机会就冲进了曹国。

曹国遂破。

8.

拿下曹国之后,重耳做了一举动:将曹共公绑起来,押到宋国交给宋公!

这是一个不合礼的举动。因为抓住了一国国君,唯一正确的处置的就是交给周天子,因为诸侯是天子的臣,只有天子才能决定如何处置,而重耳偏偏将将曹公共送到宋国,大概是有深意的。

一来可以更彻底的羞辱一下曹共公。二来让宋国挺住,我们已经给你送来了曹共公。第三,当然就是刺激一下楚成王。

你围着宋国不放,我现在连你的马仔都抓了,还要送到你围攻的商丘,看你坐不坐得住。

奇怪的事情出现了,楚军依旧按兵不动。

9.

攻卫,攻曹,盟齐,押曹共公入宋,这所有的举动让人眼花瞭乱,但楚成王已经看清楚了,晋国就是希望能够调动楚国,从而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击败楚军。

看穿重耳的意图后,楚国咬定宋国,晋军攻卫时,楚成王还派了一支偏师去救援,晋军攻曹时,楚军干脆连象征性的援兵也不派了,而是一味猛攻宋国。

重耳,你不必再费心表演了,把你的晋国三军拉到宋国境内,寡人与你一决高下!

到了此时,似乎只有丢下曹国,放弃所有的花招,真枪实弹与楚军交战。这对晋军来说,是一个极其没有成算的下策。

在宋国境内,楚军纠集了蔡陈郑等数国联军,晋国虽然也有盟友,比如传统盟友秦国也派了一支部队前来支援,齐国也结了盟,但这两位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情来的。尤其是齐国,更是新近结盟,真要对上阵,这些人到底有多少能跟着往前冲的,重耳实在没有把握。

以这样的组合去攻击楚国的多国联军,只怕没有多少胜算,但局势的发展并没有多少时间让重耳去细心做秦齐的工作了。

宋国又派来了一个使者,告诉重耳最近楚国加强了攻势,如果晋军再不来,只怕宋国就要撑不住了。

进,则无胜算,不进,坐视宋国战败,中原从此落于楚国之手。重耳陷入了困境,直到有一个人给他指明了胜利的关键。这个人是刚升任的晋军元帅先轸。

10.

先轸,姬姓,先氏,他应该是春秋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家。

要成为家,最重要的不是要有实战指挥经验,而是要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系统的作战思想,像有的大神生平没摸过枪,但他称为军事家应该没什么异议。而像郑庄公,齐桓公这些人经常打胜仗,但没有形成自己的军事理论,就不能称为军事家,只能称为赢家。形成理论的证据之一当然就是有著作了。

先轸是有著作的。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里面有一个叫孙轸的人写了五卷有关兵形势的书和二卷图。而这个孙轸据考证就是先轸同志。

据我推测,重耳这一系列的攻卫攻曹之计应该就出自先轸的手笔,在汉书志中,先轸被归为兵形势方面的专长,汉书志专门解释了什么叫兵形势: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这大概就是最早的闪电战理论,晋军大规模的穿插跑动,声东击西,飘忽走位,正是这种闪电战最好的诠释。而据我推测,在曹国的祖坟上扎营这样缺德的主意大概也是先轸出的,因为晋国其他人都是以礼著称,唯有这位先轸以诡道闻名。孔老师为先人讳,就没有点名了。

11.

重耳将先轸召来,介绍了当前的困境。

“宋国局势已经迫在眉睫,不救,宋国人就会向楚国臣服。请楚国撤军,楚军又不会同意,我只有与楚国一战,但齐秦两国又不会帮我们,怎么办?”

这似乎是一个死局,但先轸只用两句话就解开了这个困局。

“让宋国的使者丢开我们直接跟秦齐接触,让宋国给秦齐送礼,请他们帮宋国去跟楚国讲和。我们再把曹卫两国的土地分给宋国。”

这是什么意思呢?

重耳一下就明白过来了,这实是一个改变僵局的妙计。

这是一个三步曲。

第一,花钱请秦齐去当说客,这样就把秦齐扯到这个战局里来,让他们产生直接的利益关系。

第二,把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这当然会激怒楚国,楚国当然不会接收秦齐的调停。

第三,被楚国拒绝之后,秦齐就会发火,继而对楚国用兵。

此计牵扯到七个国家,四个阵营,却仅仅用一条计就充分调动了这四方阵营,使得齐秦自愿参战,并激怒楚国以及再一次拉拢宋国。最后,还狠狠报复了当年不礼他们的曹卫两国。

重耳大喜,立刻照此执行。

在重耳看来,楚国人绝不会同意齐秦的调和,齐秦被激怒之后,就会率领兵马前来会合,到时,晋联军的实力就足以与楚联军一较高下。

可很快,他又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楚成王竟然同意了齐秦的调和,率先退兵了。

12.

这是一场极高水平的较量。晋楚双方虽然还没有直接对战,但已经在不同的场合暗中递招。

在先轸出策之前,重耳虽然连胜二国,但他并没有撼动楚军。

楚成王坐围宋国,胜券在握,而当楚成王收到齐秦两国的调停信后,他很快就猜到了重耳的意图。

是继续赌上楚国大军,一举巩固楚国的霸业,还是就此退去,保留实力?

权衡再三,楚成王选择了退去。

这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更不是一个懦弱的决定,这是无比复杂的战局上难得的冷静与忍让做出的决定。在先轸的计策一出时,楚成王就知道绝不可能取得这场较量的胜利。而承认自己的失败,才有机会赢得下一场。

于是,楚成王先行从齐国退回到楚国申县,然后给半围攻半断后的楚国令尹子玉下令,告诉对方不要跟晋国作战。

楚成王得到了子玉的答复。

我必须与晋侯一战!

今天就到这里,明天脑洞老师跟大家聊下半场。

本文节选自脑洞老师的《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