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他六次东渡,就为了将佛法传到日本,最终双目失明,客死日本!

2022-05-19

中日两国虽然现在关系非常微妙,但是在历史上却由于相邻极近,互相之间有则有着许多的文化交流,其中中国对日本的文明传播多种多样,而佛教的输出更是占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唐代,我国佛教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于经济强盛,在其他、尤其文化方面也有了很高的突破,尤其在佛教方面,几任皇帝都推崇佛教,使得佛教得到极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也引起了邻里几国的关注,尤其是日本,一直希望能有一位得道高僧能到日本进行传播。

公元742年,鉴真和尚在扬州大明寺传授佛法,在他的听众里,就有来自于日本的几位僧人,他们来到中国的目的就是寻找到得道高人充实他们本国的佛教宝库,这种做法很类似于我国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和唐三藏一样,他们对于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找一个真正的得道高僧。

鉴真和尚,律宗传人,14岁出家,被当时高僧收归门下,一直潜心佛法,除佛法外,也极为擅长医术,在大明寺当住持的时候,经常亲自煎药,为人治病,世人尊敬他,除了他的佛法外,恐怕他的医术高超也是很大一个方面。同时他在雕塑和建筑方面也很有建树,在他的一生中,铸造佛像无数,帮助修造了许多寺院。

这样的一个全才,在日本使者看来是非常理想的聘请对象。于是日本使者按照天皇的要求请鉴真和尚前往日本讲经。

那时候的日本相当落后,在日本真正统一前,那里的人们生活水平极为低下,低矮的房屋,到处都充斥着贫穷和疾病,孩子们时刻受着破伤风的威胁,那里是被许多人都不看好的地方,加上那时的交通极不发达,从中国到日本,时间不说,路途也是很危险的。

因此虽然鉴真认为日本是个有缘之国,他的门下弟子也都是很尊敬自己师傅的有名僧人,但鉴真问弟子谁想同自己一起去时,没有人同意,反而纷纷反对自己师傅前往日本,毕竟那个时候的鉴真已经有五十五岁了,在当时的中国来看,已经是个不适合冒险的老人。但是鉴真毅然决定要去那片未知的土地,为的就是传扬佛法,生死在所不惜。在师傅的感召下,也有一些弟子纷纷表示愿意跟随。

虽然同意前往,但实际上并不容易。鉴真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准备船和干粮倒是容易,但是第一次被官家认为是勾结海盗,不得不放弃,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遇到风暴,不得不放弃,第四次直接被官方押送回典籍,这四次失败让所有人都灰心丧气,除了鉴真,即使他当时已经是六十高龄

在充分准备之后,鉴真决定第五次东渡,这次东渡最为凶险,在海上持续遇到风浪,不得不靠船停泊两个月不说,还流落荒岛,身边随从爱徒相继病逝,鉴真自己也双目失明,最后在机缘巧合下才搭上渔船返回,一路艰辛,除了当事人恐怕没有人能够想象。

等到第六次东渡,鉴真以六十六岁高龄在准备充分后搭乘使者船只前往日本,这次相对较为容易,大约也是感动上苍,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鉴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在日本,鉴真得到极大的尊重和崇拜,人们把他比喻成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给与他级高的荣誉,而他也在日本倾其所学,将文化和知识教导给日本人民。日本天皇特意为他建造了一座寺庙,方便他讲学,他除了宗教,还有建筑、医学等知识,也一并传授出去,为日本的经济文化提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那时,他无疑是中日两国互相交流的最杰出人物,这位令人尊敬的法师,最终还是客死日本,没能返回大唐。为了纪念他,后来日本人民还在他讲学的寺庙里为他建了一座像,现在去日本,我们还能看到那座像伫立在那里,似乎鉴真法师还未离去。

在他之后,日本又派遣一大批青年学者到大唐进行文化学习,回国后再进行传授,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交流,比如日本的传统服装,也是我国在那时候传到日本的唐装,还有茶艺等相关知识,也是在那个时候得到极大的推广。大唐光辉灿烂的文化,给日本带来了繁盛文明,也带来了以后交流的基础和可能。

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