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历史上的中国人,为什么会被称之为“东亚病夫”?

2022-05-19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段时间,中国人曾被耻辱的称之为“东亚病夫”,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今,每个中国人听到这个词立马都会变得义愤填膺,立马会在心头涌起一股愤懑之感!

然而,这么一个如此有伤民族自尊的词语是从哪里来的呢?

“东亚病夫”一词最早其实叫做“东方病夫”;最早出自上海《字林西报》主办的一份英文报纸,时间在1896年的十月,文章的作者是一名英国人,后来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的梁启超曾将原句翻译为:“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而这也是西方人首次称呼中国人为“东亚病夫”。

平心而论,当时的中国囯蔽民穷,这样的评论也算得上是深刻!而今天的中国已经早已将这顶帽子抛得远远的!

最初的“东亚病夫”一词不仅仅指中国人体质羸弱,同样还指代在思想上的麻木不仁;所以很多近代的思想家、文学家也多次使用“病夫”一词评论国人,此时的“病夫”仅仅是为了唤起民族意识和捍卫民族尊严而做的努力,并没有侮辱和贬低的意味在;例如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说:“而称病态毕露之国民为东亚病夫,实在也不算诬蔑。”

后来,到了1936年,中国代表团首次派代表参与柏林奥运会,却最终一无所获,在回国途中经过新加坡,见到了当地一家报纸上的的一幅漫画:在奥运五环旗帜下,一群留着长辫子,身穿长袍马褂,形象枯槁的中国人,扛着一个无比硕大的鸭蛋,而此漫画的名字就叫做“东亚病夫”。此时,“东亚病夫”一词才有了侮辱和贬低的意味。

在很多影视剧当中,许多民族英雄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例如在电影《霍元甲》当中,大英雄霍元甲用武功打败了外国人,以此证明了中国人并不是“东亚病夫”。

不管在影视剧当中这些情节如何表现,但毕竟都已成为过去,作为今人,我们与其沉浸在外国人将我们说成“东亚病夫”的愤怒中无法自拔,还不如重新思考“东亚病夫”这一称谓带给我们的启发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