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宾摩托护卫队50年兴衰:国产摩托速度不行换丰田
2022-05-19
摩托护卫是世界各国在外交活动中迎送国宾的最高礼仪。执行这项任务的护卫队被人们称为行进中的“护卫使者”,流动的“仪仗队”。<br/>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迎宾礼仪中使用国宾护卫。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外交事业的日益繁荣,我国政府决定恢复在重大迎宾活动中使用摩托车护卫礼仪。1984年7月12日,武警北京总队国宾护卫队正式成立。他们设计的由11辆摩托车组成如利剑、似雁阵的倒“V”字护卫队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东方古国的文明。<br/>车队一上街就吸引住了行人的目光<br/>1954年6月,继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组建之后,中央人民政府下令在迎送外国元首的仪式中增设国宾摩托车队护卫,一则体现新生的共和国是礼仪之邦,二则这种迎宾礼仪在当年的世界各国都很盛行。经政务院研究决定,这一任务就落到了北京市公安局的肩上。<br/>北京市公安局将这项特殊任务交给了市交通大队,市交通大队队长李非亲自挑选了年龄、身材、相貌等条件都相当的刘长仪、凌长礼等四名交通民警,组成了我国第一支国宾车队摩托护卫队。<br/>护卫队的首要任务是训练。由于当时中国没有能力生产摩托车,拥有摩托车的部门很少。交通大队没有可供训练的摩托车,而用于护卫的摩托车购置费尚未下拨,于是队长李非就四处借了两辆旧摩托车,带着队员们开始了训练。四名民警很刻苦,三个月后,起步停车、窄路驾驶、弯路驾驶等驾驶技术已经非常娴熟了。<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7D/35/7D357D590AD8F372C685F49D94795F15.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安全送达前门东郊民巷8号饭店,圆满完成了护卫任务。<br/>第一次顺利完成摩托护卫任务,让队员们既兴奋又自豪。之后的国宾护卫任务,他们也完成得一次比一次好。<br/>护送完里根后,每个队员都浑身大汗<br/>1961年春,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处直属中队训练的第二批国宾摩托护卫队员完成训练任务,接替了第一批护卫队员。第二代摩托护卫队员共15名,驾驶的全部是国产“长江”750型摩托车,队员身着59式藏青色警服,夏季则着白上装,白色头盔,黑皮鞋。摩托车护卫阵容增至九人九车。<br/>“文革”前,由于花费在对外礼仪上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政府逐步对礼宾制度作了一些改革,取消了专机护航的做法,但是国宾车队摩托车护卫依然保留。“文革”爆发后,各方面都遭到破坏,来华的外宾也减少了,在“革命”和“突出政治”的口号下,国宾摩托车护卫和鸣放礼炮这两项重要礼宾制度被取消了。<br/>“文革”结束后,逐步恢复了国宾欢迎仪式,1981年9月,国务院批准,重新恢复国宾车队摩托车护卫。恢复后的国宾摩托护卫队依然由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处直属中队的交警担任,算起来,这已经是第三代国宾车队摩托护卫队了。<br/>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恐怖主义蔓延,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开始将防恐怖主义问题列为重要议题之一,这样,国宾摩托护卫队的“护卫”性质就超出了“礼仪”的范围。由于国产摩托车的速度跟不上国宾车队高级轿车的行进速度,为配合搞好安全警卫任务,自1982年起,国宾摩托护卫队换骑了动力强劲、安全稳定、经济耐用的日本“本田”摩托车。<br/>国宾摩托护卫队队员们记忆最深的,是1984年4月26日为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担任护卫任务。里根是中美两国自1979年建交以来访问中国的第一位在职的美国总统。并且,里根访问北京时,正值国际恐怖活动频繁之时,为此,公安部特别强调,摩托护卫队在迎接里根途中不能有任何闪失,要确保万无一失。<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16/67/16672531BD56DE0EE73C9A9D79E5F88B.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国宾摩托护卫队50年兴衰:国产摩托速度不行换丰田"/><br/>1982年国宾摩托护卫队执行迎宾任务<br/>2003年的最后一个早晨,在北京亚运村一处临街的不起眼的院落里,40余名国宾车队摩托护卫队员整齐排列,装束如昨:礼宾服、马靴、头盔。不同的是,没有了往日出勤时的马达轰鸣声,也不见飒爽英姿队员们脸上的兴奋。队员们向爱骑作最后的告别,轰轰烈烈的摩托车护卫明天起将成为历史。队员们难免伤感,才搞了这个告别仪式,以示纪念护卫队近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