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曾经有个“十三衙门”
2022-05-19
日前小可谈及明二十四衙门,无独有偶,在大清朝也有这么个类似的机构。虽然创立仅仅7年时间久消亡。
公元1654年,顺治爷十一年。为了更好的为皇帝和他们的家族服务,宦官吴良辅等建议,设立“十三衙门”。干的就是以宦官为主管,作为内廷机构服务的事儿。
所谓大清十三衙门,要归究由来,当说大明二十四衙门,十三衙门乃仿明朝体例二十四衙门而设。
那么,十三衙门又指哪些呢?
司礼监
御用监
御马监
内官监(宣徽院)
尚衣监
尚膳监
尚宝监(尚宝司)
司设监
尚方司(尚方院)
惜薪司
钟鼓司(礼仪监、礼仪院)
兵仗局
织染局(经局)
不难看出,内官监(宣徽院)、尚宝监(尚宝司)、尚方司(尚方院)、钟鼓司(礼仪监、礼仪院)、织染局(经局)这六个倒是有一番变故。
公元1655年,改尚方司为尚方院;
公元1656年,改钟鼓司为礼仪监,尚宝监为尚宝司;
公元1660年,改礼仪监为礼仪院,内官监为宣徽院。
山雨欲来,令吴良辅等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康熙元年,也扣是1661年的时候,7年之久的十三衙门不复存在。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史料记载,康熙元年(1661年),宦官吴良辅等伏诛,裁撤十三衙门,由上三旗包衣组设了内务府。
可别小看这内务府,需要说明的是内务府是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后,就设立了,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宫禁事务。后来十三衙门的建立,内务府1654年被裁撤。1661年的时候,康熙帝再次恢复,形成了七司二院。
当然,这个转变也大概经历了20年。
从尚膳监到采捕衙门,从惜薪司到内工部,从御用监到广储司,从宣徽院到会稽司,从礼仪院到掌仪司,从尚方院到慎刑司,从采捕衙门到都虞司,从内工部到营造司,再自掌仪司分出庆丰司,总称司。
从那以后,无论是顺治爷初建时的内务府,还是被裁撤的十三衙门,又或是康熙爷的内务府复设,宦官之权皆归内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