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西文圣诞节中的礼仪

2022-05-19

西文圣诞节中的礼仪

前夕弥撤十二月二十四日晚间(晚祷时间前后,即午后五时左右)可举行前夕弥撒,这也是属于本节日的礼仪。依照新订礼仪年准则,有一些重要节日拥有专用的前夕弥撒经文,在节日前一天晚间举行弥撒时应采用此经文。如五旬主日(圣神降临日)、圣若翰诞辰、圣伯铎及圣保禄节、以及圣母升天节。中世纪的习惯,这节日前一天是应做刻苦。补赎的一天。前夕弥撒是在早晨举行,用紫色祭衣。新礼对这些均予以革新。二十四日早晨的弥撒仍予以保留,但视之为将临期弥撒。三台弥撒起源依照罗马教会的传统,每位司铎在圣诞节可举行三台弥撒子夜弥撒(拉丁文为夜间弥撒)、黎明弥撒及天明弥撒。此习惯大约自第六世纪时的教宗礼仪。中世纪的一些神秘主义者视此三台弥撒暗示耶稣的三重诞生第一次,耶稣从永远诞生于圣父怀中第二次,耶稣由童贞女诞生于伯利恒第三次,耶稣藉圣宠与爱,以精神的方式诞生在善人的心灵中。这只是一种热心的解释。三台弥撒的历史源始并不那么神秘复杂。最初圣诞节只举行一台弥撒,即白天在圣伯铎大殿由教宗主持的弥撒,通常在九点左右。厄弗所大公会议(四三一年)声明了圣玛利亚为天主之母是当信的道理,随后在罗马建立了一座圣母大殿,以示尊敬。此后不久,依照耶稣诞生之地—伯利恒山洞的图样,在圣母大殿旁建筑了一个山洞或称马棚小堂,以纪念主耶稣的诞生。仿效耶路撒冷教友在伯利恒原地夜间举行礼仪的榜样,罗马教会很早就在此小教堂也开始举行夜间礼仪,教宗亲自来此举行子夜弥撒。这是子夜弥撒的原始。约在第六世纪中叶,又引进了第三台弥撒。原来十二月二十五日、也是东方教会非常尊敬的一位殉道圣女—圣阿纳大西亚的纪念日,当时在罗马侨居的拜占廷希腊人在圣女阿纳大西亚圣堂过此庆节,纪念圣女殉道。教宗或许是为了尊敬拜占廷总督而亲自到此教堂先举此弥撒,然后再到圣伯铎大殴举行圣诞节弥撒。但以后,取消了圣女专用弥撒经文,代以圣诞节第二台弥撒,只是在集祷经、献礼经、领圣体后经之后加念纪念圣女的经文。这三台弥撒的经文被采入到教宗用礼书中,这礼书传到其它地区时,圣诞节馽行三台弥撤的习惯便开始了。弥撒礼仪三台弥撒的经文,除了旧约读经外,每台弥撒增加了就约先知书(依撒意亚)读经,加强耶稣降生奥迹的历史幅度。耶稣诞生的史实是天主长时期的计划,经过长时期的准备而产生的;「时期已满,天主就派遣他的圣子,使他生于女人、属于法律权下」(迦;四,八)。子夜弥撒「进堂咏」首先指出今夜弥撒的主题;新生命的诞生。「救世主为我们诞生了,他就是主基督,要向上主高唱新歌普世大地,要向上主咏唱」黎明弥撒;随着太阳在东方升起,本弥撒的经文强调光的象征意羲。「进堂咏」首先指出基督是光,他照耀在我们身上。我们沐浴在他的新光中(集祷经)。圣子耶稣的诞生正像朝日,以其圣洁的光辉来驱逐罪恶的黑暗。因此在读经之间,我们再度欢唱「光明今天要照跃在我们身上,因为主为我们诞生了。光明已为义人升起,心地正直的人必将欢喜」(答唱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