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抗战义士虹口公园壮举感人:炸死侵华日军司令

2022-05-19

尽管1932年淞沪抗战以南京政府的妥协告终,但正是从“一·二八”这天开始,日军步步紧逼的侵略势头和嚣张气焰,受到了中国有力而顽强的抵抗。也正是这场抗战,将全国人民的怒火、愤慨、爱国激情与抗日决心,统统点燃。

日前,记者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主战场辗转寻访这些抗战后幸存的遗址,他们分散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经历岁月洗刷,无声诉说着80年前的一个个故事,成为那场战争最好的注脚。

  东方图书馆

荡然无存只剩纪念碑

对一个国家而言,文化的毁灭就像人被刺中心脏一样致命、一样难以挽回。在淞沪事变的次日,日寇便将炮火倾泻在东方图书馆——这座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上。昔日恢宏的东方图书馆如今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块纪念碑,位于今天的宝山路584号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内。

东方图书馆是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1924年建立,藏书达46万余册,曾享有“东亚闻名的文化宝库”、“亚洲第一图书馆”的美誉。

1932年1月29日,日军飞机从停泊在吴淞口外的航空母舰起飞,向宝山路上的商务印书馆总厂投下6枚重磅炸弹,印刷厂、制造总厂、栈房等建筑顿成火海。马路对面的东方图书馆也被潜入的日本浪人放火焚烧。46万册珍贵的古籍化为灰烬,就连十里开外的法租界,也从空中随风飘下焦黄的《词源》《二十四史》残页。

  “高境庙纪念村”石牌坊

战后家园重建的历史见证

从上海地铁三号线殷高西路站出门,走到逸仙路高架与殷高西路交叉处,车水马龙,而东北侧高境源广场上,一座牌坊经过岁月洗刷,早已有些斑驳,透着历史的沧桑。

这座水泥结构三间四柱重檐式牌坊,即“高境庙纪念村”石牌坊。以如今的眼光看,牌坊不高大、不气派,但其承载的感人故事却让人难忘。

牌坊简介中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当年的故事。历史资料记载,当时,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庙行镇,在1932年几乎全镇尽毁,无辜的遇难百姓达12人,被烧房屋57户243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日军侵占上海,民居大多遭到毁坏,直到当年5月日军撤退,居民陆续回归之际,才发现苦无栖身之所。南洋侨胞为此捐巨款重建民居,让居民有所庇护。

石牌坊正是由此而来。

在上海,这样的纪念石牌坊还有两座。它们的存在,使我们对历史并非无从凭吊,使每一位路过看到或主动寻访之人,都不由去思索这里曾经发生的血与火。

在牌坊附近居住的罗先生告诉记者,这座牌坊本来不是位于这里,而是长时间“屈身”于一家集贸市场的三轮车棚中,直到10年前被发现,当地才请来文物、规划部门和同济大学专家,将牌坊从集贸市场中“救”出,以每小时“走”15厘米的速度,前后4天时间,将牌坊安置到马路对面的高境源广场。

[page]

虹口公园

侵华日军司令被抗战义士炸死

沿着地铁三号线从殷高西站出发,坐四站车到虹口足球场,穿过绿意葱葱的鲁迅纪念公园,在一水之畔,有一座颇显雅意的梅园。初来乍到的人或许很难想到,这里曾是“一·二八”事变后“虹口公园爆炸案”的发生地,见证了中韩两国志士联手抵御日本侵略的义举。

“梅轩这个亭子是1994年由虹口区政府投资建造的,1998年建造了尹奉吉义举现场石碑,以纪念1932年4月29日发生的虹口爆炸案。”梅园的工作人员给记者讲述了虹口爆炸案的来龙去脉,如今的鲁迅纪念公园所在处正是当年的虹口公园。

“一·二八”事发后,在英、美等国调停下,中日双方开始进行停战谈判。在谈判过程中,上海的日本军政要人决定借4月29日庆祝“天长节”的机会,在虹口公园举行所谓的“淞沪战争祝捷大会”。对此,上海爱国军民无比愤慨,决议捣毁这个所谓的“祝捷大会”。但日寇规定只准朝鲜人参加,于是,他们最后联络到了尹奉吉。

4月29日,尹奉吉带着装有炸弹的水壶和饭盒顺利进入虹口公园。在典礼仪式举办过程中,当日本人一起唱国歌时,尹奉吉将炸弹掷向主席台。日本侵华军总司令白川义则被炸得血肉模糊,5月26日伤重不治而死,此外还有十余名日本高级文官武将被炸伤。尹奉吉自己也被炸成重伤,并被当场逮捕,同年12月被押送日本,在石川县金泽日本陆军基地内慷慨就义。

如今在鲁迅公园内,依然保留着尹奉吉投弹杀敌的纪念碑,还有一幢亭阁,记录着这段携手抗敌的历史。

战火纷飞

点燃全球华人爱国热情

“一·二八”抗战打响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支援十九路军抗日,发出宣言和斗争纲领,通过上海党组织发动群众,支援前线。上海市民和全国各地群众组织起义勇军、敢死队、情报队、救护队、担架队、运输队、宣传队、民工队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强大的十九路军编外军团。

战火中,各种援助物资、资助款项纷纷投向上海:“在美国、加拿大的华侨,捐赠钢盔;马尼拉华侨,捐赠汽车;古巴、菲律宾华侨,捐赠飞机;在沪外国友人、商人,捐赠药品、银洋等”。1天之内,上海筹设起几十个伤兵医院;5天时间,上海受捐棉衣裤3万余套。

如美国作家、当时在上海采访的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复始之旅》一书中所说:上海一·二八之战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产生了永久不可逆转的影响。它使中国许许多多青年人相信,如果全国团结一致进行爱国斗争,中国就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