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唐高宗感业寺搞定武媚娘:说说史上出家人出轨那些事儿

2022-05-19

原题:“僧敲月下门”本是出家人出轨隐语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削发为尼,并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关乎信仰。

出家人也是人,虽有色戒,但色欲难绝,不免弄出一些风流韵事来,这在史上屡见不鲜,笔记小说、信史野史,随便翻翻就能找出许多和尚与尼姑的香艳,比如大唐皇帝高宗李治在感业寺搞定其父妃武媚娘武则天

这篇文章就来”推敲“一下,说说出家人出轨哪些事儿。

大凡上过学的人,都知道“推敲”一词,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总会唠叨——写文章要反复推敲。其来源于唐朝诗人贾岛在创作《题李凝幽居》一诗过程中的故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图:推敲图(现代绘画作品)

据《苕溪渔隐丛话》,贾岛写好此诗后,对其中“僧推月下门”一句感到不满意,欲将“推”易为“敲”——“僧敲月下门”。贾岛骑驴行路时仍在想着,一边念叨,一边比划,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形象,还是“僧敲月下门”有感觉?不知不觉间,驴子闯进了时任京城行政长官的韩愈的出行队伍中间。

扰乱京官出行,这可是一起不大不小的事件。韩愈在了解情况后,不只未责怪贾岛,还帮贾岛一块思考分析。韩愈认为“僧敲月下门”更好,敲门声在月光下响起别有韵味。两人还由此结下了很深的“布衣之交”——“推敲”一词也诞生了。

或许有人会惊讶于贾岛的才情,“月下僧人敲门”,一般人怎么也不会想起意境如此幽深的佳句啊。此固然因为贾岛太有才了,但与贾岛的出身和生活环境更有关系。据《唐诗纪事》,贾岛早年曾出家当和尚,法号“无本”。如果贾岛没有当过和尚,他能联想起僧人的夜生活情景?

至于贾岛为什么后来又还俗了,也与韩愈有关,这里顺便也说一下。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春,贾岛从长安到洛阳拜见了韩愈,韩对贾的诗文十分赏识,便劝他还俗,参加科举,考试入仕。但贾岛屡考不中,举进士不第,仅做了参军一类的低层小官,这是后话。

图:《贾岛还俗》连环画封面

“僧人月下敲门”,其实是一件很风流的事情,本是和尚出轨隐语,乃色之密码。诗外反映的是过去一些不守戒规和尚与尼姑之间私会的“潜规则”,说不定就是贾和尚的“经验之谈”。

男人出家为“僧”,俗名“和尚”;女人出家为“尼”,俗称“尼姑”。但一个人只要出家,不论是和尚,还是尼姑,都是要断红尘,绝六欲。特别是男女间性事,必须杜绝,做到性冷淡。为此,过去寺庙里的山门在太阳一落下后,便要关闭,谢绝香客,与世隔绝。

但是,“色,食性也”,一个人出家,红尘可断,性欲难灭。若是年老者还好办,有正常性欲的壮男寡女则难了,孤伴青灯是苦中苦啊。于是,总不免有尼姑“思凡”,和尚偷食禁果,难忍寂寞之下,暗渡陈仓,弄出《西厢记》中张生崔莺莺月下私会那出故事来。

图:“花和尚”鲁智深

特别是在贾岛生活的唐代,社会上对性的要求宽松,比今天还“性开放”,和尚与香客、尼姑与施主、和尚与尼姑之间,风流韵事不断,不论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在当时都不算是新闻。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的关系,便是在武则天出家后搞定的。

据《唐会要》,“太宗(李世民)崩,武则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身为已故皇帝的妃子,当了尼姑后是不可能再还俗的,武则天为什么可能?是因为她与李治“有一腿”,从此事中可知那时寺庵内的“乱象”。

出家人不得有性需求,如果有,怎么办?比较安全的办法是尼姑找和尚,和尚约尼姑,一般不会与俗人往来,以维护宗教自身形象和内部秩序。和尚庙附近必有尼姑庵的说法,可能就是这么来的。南宋周密著《癸辛杂识》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当年杭州附近有一座名叫“明因寺”的尼姑庵,这庵里便发生了和尚与尼姑通奸的事情。

如果有大和尚来庵里了,晚上必会叫出年轻的尼姑陪睡。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和尚,越来越频繁的“来访”,庵里想出了一个法子,专门弄了一间“贵宾房”,名曰“尼站”。尼站内安排不少尼姑进去,接待这些有地位、有需要的和尚。

图:张凯丽饰演的尼姑形象

过去,有的尼姑庵实际就是一处打着“佛门净地”旗号的妓院,庵内的尼姑就是削去青丝的暗娼。在这种情况下,和尚于月色之夜推开或敲开尼姑的房门,更是件自然的事情。为何会有这种“尼姑庵”出现?一是庵主为了“创收”,保持“香火”;二是有的嫖客有特殊的性心理,在腻烦了青楼女子后,对尼姑别有情思,尼姑经不住这种男人三番五次的勾引,而失身为妓。

自从贾岛将和尚风流现象入诗后,“僧敲月下门”,这句过去出家人出轨隐语,便为更多的“俗人”知晓,不少文人出身的主政官员,甚至将之写进僧尼因性还俗的判词中。

在清代,画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县令期间,曾发生了一件僧尼私通案件:当地崇仁寺和大悲庵门对门,崇仁寺内的一名和尚,与大悲庵内的一名尼姑对门相望,日久生情,导致私下通奸。僧尼的保密工作可能没有做好,这事让附近邻居发现了,邻居知道僧尼心虚,便欲敲诈他们。但僧尼不买帐,于是邻居将此风流事告了官。僧尼被传唤到了县衙,郑板桥见他们年龄差不多大小,是天生的一对,文人郑板桥不忍心“煮鹤焚琴”,拆散他们,于是责令他们还俗,结为夫妻。郑板桥提笔写下了这样的另类判词:

图:僧敲月下门(戴敦邦绘)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从今入定风规寂,此后敲门月影遥。

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

是谁勾却风流案? 记取当年郑板桥。

民国初年,安徽寿县县城的箭道巷内有座尼姑庵,庵里有一个小尼姑,法号“觉云”。觉云年方二十,人长得漂亮。正值妙龄的觉云,难忍青灯之苦,于是不顾清规戒律,向县衙递交了还俗申清。当时的县长也是文人出身,讲究民主,反对封建,对觉云的行为深表同情,于是在还俗申请作了这样的答复:

小尼姑,名觉云,

喜红尘,厌佛门。

脱袈裟,着锣裙,

准、准、准!

准尼姑寻夫君,

免得僧敲月下门。

各位看官,这下全部搞通”僧敲月下门了“吧。

简介:梧桐树下戏凤凰·私家史,由著名历史学者、新浪亿万博主倪方六主持,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真相考证,秘闻杂陈,旧事重提,古事新说,提倡无负担阅读。:nifang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