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建国后,陈赓家里吃团圆饭,为什么要刻意多放一碗一筷?

2022-05-19

无论是在文字还是影视作品中,陈赓将军在大众眼里永远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形象。但是陈赓将军之所以能被无数中国人予以高度的评价,除了是因为他骨子里的那种硬气,还是因为他有着一个大男人所应有的情与义。一个既有铁骨又有柔情的陈赓将军,才是人民心中那个历尽沧桑为国为民的好将军。陈赓将军的情义是伴随他一生不变的话题。

北伐战场上,陈赓力救蒋介石于危难之中。1925年10月中旬,北伐东征军在向华阳进军途中,第三师遇到优势敌军的猛烈抵抗,久战不克,反被敌人所困。蒋介石亲临督战,希图扭转战局。然而在敌军冲击下,整个军队几乎是全线崩溃。蒋介石心力交瘁,万念俱灰,几欲杀身成仁,陈庚背起蒋介石后撤。最后来到一条河边。陈赓命令部下占领滩头阵地,掩护蒋安全离开。那等危急关头,陈赓都能如此对待自己的老校长,足见情深义重。这也成了蒋介石一生看好陈赓的原因所在,即使在陈赓和蒋成为战场对手之后,蒋对陈赓的那份看重是依旧如故。当然,陈赓将军对我军将士的情义是更加深厚的,他和伟大领袖毛主席之间说不尽道不完的幽默趣事儿,和彭德怀彭总之间的感人事迹,不论是在战场上,在生活上,还是在建国以后的工作上,陈赓将军最让人信服的,除了他的铁骨铮铮,就是他的有情有义。

1949年,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在陈赓家里却发生了一件看上去很奇怪的事情。这一年,家里人终于可以坐到一块儿安安心心地吃个团圆饭,这一活动的参与这,除了陈赓夫妇,就是他的儿女们,但是桌子上却多出一副碗筷,即使放到那里没有人用,还是自始至终都放在那里没有拿回去,他的家人们当然知道是为什么,可是一个不了解实情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难免有些摸不着头脑。甚至会以为是将军故意搞怪。但是真实的故事,却足以让千万人潸然泪下。原来,那一双碗筷,是陈赓嘱咐家人故意放下的,不是为了搞怪,而是为了陈赓的一个儿子,一个牺牲在战场上的儿子。

许多人一听到这里就急了,陈赓将军共有一女四子,不是都过得好好的吗?怎么就有一个儿子牺牲在战场上了呢?是的,陈赓大将共有五个子女,一女四男,个个事业有成。长子陈知非为航天部高级工程师;二子陈知建原任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女儿陈知进为301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三子陈知庶现任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四子陈知涯现在国际战略基金会工作。但是那个儿子和这几个子女不一样,那是陈赓将军在战场上遇到的儿子,是中国红军的儿子。那个儿子也不姓陈,甚至没有人知道他姓什么,他只有一个普通普通又普通的名字:九斤半!

九斤半曾经是个小红军,他和中国千千万万的孩子一样,也是一个颠沛流离的苦孩子。有幸的是他遇到了中国红军,从此就一门心思的跟着红军,把红军战士当自己的家人。在长征的路上,粮食是稀缺的东西,战士们免不了喝雪水,吃草根,九斤半将自己的粮食分给伤员吃,自己却在粮袋里装了一根骨头,饿的实在顶不住了,就在上边咬几口。最后,这么勇敢的小战士还是被饥饿夺取了生命。陈赓将军作为见证人,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年轻,苦命,又无比懂事的九斤半。所以,在中国胜利解放后,在全家人的团圆饭上,他为了表达自己对九斤半的怀念,特意为九斤半在饭桌上为九斤半留下了位置。对他来说,九斤半就是他的第六个孩子。为这个孩子加一副碗筷,这也是陈赓将军作为一个革命的将领,作为一个见证了胜利的开国元勋,对一个经历了苦难的小红军最真挚的情感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