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土家族的族称是什么?土家族的起源介绍

2022-05-19

土家族自称“毕孜长”,意为本地人。历史上土家族称谓不统一。1956年我国国务院批准土家族为单一民族,统称为土家族。

关于土家族的族源,有多种说法。潘光旦教授在《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中提出土家族为古代巴人之后。此外,有古羌人之后说;有古濮人为主体,融合巴人、汉人说;有湘西土著、古代巴人、江西汉人融合说;还有人认为土家人是古代乌蛮的一支、土著、古代巴人融合而形成。

巴人活动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的甲骨文,先秦史籍诸如《春秋左氏传》、《山海经》中也有关于巴人的记载。到西周时期,巴人已经建立了称雄西南的奴隶制政权巴国,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疆域“东至鱼复、西至k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盛极一时。后来在秦楚巴蜀诸国的军事角逐中,巴国势力逐渐削弱。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楚,在被楚占据的巴人故地设置郡县。史书中将生活在这里的巴人后裔称为“廪君苗裔”、“板j蛮”、“武陵蛮”、“五溪蛮”、“西阳蛮”、“建平蛮”等。

唐宋时期,中央王朝在土家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元代土司制度建立起来,土家地区进入封建领主经济社会。这一时期史籍中的“土”、“土兵”、“土人”、“土丁”、“土蛮”都是为区别苗族、汉族而出现的称谓。

清雍正年间(1727―1735)在土家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由中央王朝直接派流官来统治。改土归流加强了封建统治,强化了中央集权,也促使土家族地区的地主经济迅速发展,土汉交流在这之后更加频繁。为与外来汉人即“客家”和毗邻的苗族(苗家)相区别,人们自称土家。

鸦片战争后土家族地区也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土家族在历史上曾多次组织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土家族人民为创建和保卫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