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隋末唐初的职场不倒翁,封德彝的一生有多精彩?

2023-03-29

  根据历史记载,封德彝出身名门,年少时以智识过人著称。那么这位隋末唐初的职场不倒翁,封德彝的一生有多精彩?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时隋朝名臣、越国公杨素赏识封德彝的才华,所以邀他进自己的幕府。杨素为人自负傲慢,但对封德彝却以礼相待,甚至还将自己的堂妹嫁给封德彝。

  开皇十五年(595年),在杨素的举荐下,封德彝被任命为内史舍人。这职务的品级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掌管起草诏令,属于典型的位不高,权很重的职务。当时封德彝刚满27岁,年纪轻轻就被授予如此重任,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不过,封德彝的仕途生涯虽然起点很高,但也没预期中的那么一帆风顺。在此后二十多年时间里,他一直在内史舍人的岗位上止步不前,甚至还被一些后来者给反超。期间封德彝也想了不少办法跑官,但却收效甚微。

  封德彝人生的第一场巨变发生在隋朝大业十四年(618年),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江都兵变。

  当时掌管禁卫军的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并弑杀了隋炀帝杨广。原先在隋炀帝身边郁郁不得志的封德彝第一时间倒向了宇文化及这边,被任命为内史令(宰相)。

  然而,封德彝很快发现,宇文化及根本不是当帝王的料,跟着这样的人走到底只能是死路一条。所以他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通了宇文化及的亲弟弟宇文士及,两人商定好一有风吹草动就动身跑路。

  后来果不出封德彝所料,宇文化及很快就兵败被杀。封德彝和宇文士及因早有准备,所以全身而退,两人一口气跑到长安,投奔到唐高祖李渊帐下。李渊觉得封德彝频频改换门庭,为人不忠,所以不想用他。可没成想,封德彝的嘴巴像抹了蜜一样,一顿阿谀奉承外加出谋献策,听得李渊龙颜大悦,感觉封德彝是个大才。于是任命封德彝为内史舍人,没过多久又升任内史侍郎(宰相)。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封德彝以军事参谋身份随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王世充。当时两军相持不下,身在长安的李渊从全局考虑打算让李世民班师回朝。可李世民知道此时唐军虽难,但王世充军更难,只要坚持下去,对方必将溃败。于是他派封德彝回长安向李渊讲述前方形势。封德彝对李渊说:“世充得地虽多,而羁縻相属,其所用命者,唯洛阳一城而已,计尽力穷,破在朝夕。今若还兵,贼势必振,更相连结,后必难图。未若乘其已衰,破之必矣。”李渊觉得封德彝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便让李世民继续攻打洛阳。此事也算是封德彝一生中少有的几次提供正面意见。

  回到军中后不久,封德彝发现王世充军的顽强程度远超他当初的预期,再加上河北军阀窦建德率军南下驰援王世充,唐军的形势变得岌岌可危。于是他的态度立即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断游说李世民赶紧撤军。然而此战不仅关系着唐王朝能否成功一统天下,还关系着秦王李世民的个人前途。因此李世民不接受撤军意见,反而决定放手一搏。结果,唐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大获全胜。

  战后,李世民对封德彝和其他一些主张撤军的文武官员说道:“不听公等之言,才有今日之胜。可见公等虽是智者,但是智者千虑,也必有一失啊!”封德彝等人无言以对,只能保持尴尬不失礼貌的微笑。

  李渊在位后期,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皇位之争已愈演愈烈,双方都拥有一帮强有力的支持者。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支持的人上位,自己就能成为定策元勋,反之就是死路一条,因此太子党和秦王党的立场都非常坚决,彼此水火不容。然而有一个人却看似不显山,不露水,背地里却在太子党、秦王党之间来回穿梭,此人就是封德彝。

  作为一名官场“老油条”,封德彝才不会傻到把宝都押在一个地方。他从表面看只忠于皇帝李渊,但背地里既向太子示好,又向秦王示好。最牛的是,从皇帝李渊,到太子李建成,再到秦王李世民,三方都以为封德彝是自己人。后来李世民成功夺取皇位,封德彝被任命为右仆射,成为高祖朝罕有的几位能在太宗朝继续保持高官厚禄的人。

  贞观元年(627年),封德彝病逝,终年59岁。李世民为表彰其功绩,追赠他为司空,谥号“明”。

  然而封德彝的故事到此并未结束。封德彝死去十七年后,朝中终于有人开始站出来揭发他生前反复无常,首鼠两端。刚开始只有一个人检举,李世民还不以为意。可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人也纷纷站出来证明封德彝的劣迹。最让李世民难以接受的是,封德彝当年竟然还曾暗示唐高祖李渊要铲除李世民,以绝后患。于是,李世民下令剥夺封德彝的追封,削除所封食邑,改谥号为“缪”。

  封德彝这位隋末唐初的第一不倒翁,终于在死后十七年被历史重新定义。这也算是验证了现代一句很流行的话:“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