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乾隆的宠妃令妃是怎么死的 乾隆真的下手了吗

2023-03-19

  对令妃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若说起乾隆朝最著名的妃子,那几乎绝大多数都会说是令妃,没错,令妃的知名度实在是太高了,《还珠格格》《延禧攻略》《如懿传》等乾隆朝的影视作品和小说都离不开这个重要的女子。

  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令皇贵妃

  她出身低微,从贵人做起,用了3年就成为了令妃,又用了17年被封为皇贵妃,执掌后宫长达10年之久,她的儿子永琰即位登基后,在乾隆帝的主持下追封她为孝仪皇后,她的一生只有49年,但她的故事实在太多了,经历也足以称得上传奇,就连她的离世也是众说纷纭。

  1928年,孙殿英盗掘乾隆帝裕陵,前往善后的清朝遗臣耆龄、宝熙等惊奇地发现,在裕陵地宫中有一位尸身不腐的女子,须知,当时距离裕陵最后一位女子入葬(正是孝仪皇后魏氏)已经过去了150多年,就连最晚葬入的乾隆帝都已经化为白骨了,为何单单这具尸身不腐的,于是有不少人猜测,是不是这位女子中毒而死,这种毒可以保持尸身不腐。

  午后于石床西边两棺板之间,发现后妃玉体一,幸未损伤脱失......敬审其面貌,颇多皱纹,齿未全脱。似五六十岁人,而皮骨具存,丝毫未腐,笑容圆相,有如古佛。诚异事也。为后为妃,未取遽定。—宝熙《东陵日记》面目可辦,年约六十余,牙齿存一二,耳环尚在。不知是后是妃?—耆龄《东陵日记》

  其实,弄清楚这个女子为何尸身不腐,是否又是中毒而死,最先应该确定这个女子的身份,在前往善后的二人日记中,都记载了此玉体看上去五六十岁,而且不知是后还是妃。这两位亲身经历者的日记当属第一手材料,他们二人的文字可以说是最有力的见证,但他们都很谨慎,并没有直接确定这具玉体到底是谁。不过时人有所猜测。

  裕陵地宫中一共有六人,为一帝二后三皇贵妃,分别是乾隆帝、孝贤皇后、孝仪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那么在五位后妃中谁最符合五六十岁这一年龄呢?

  孝贤皇后崩逝于乾隆十三年,时年37岁;孝仪皇后逝世于乾隆四十年,时年49岁;慧贤皇贵妃逝世于乾隆十年,史书没有记载她的生年,只能猜测她应该比乾隆帝小几岁,去世时应不满35岁;哲悯皇贵妃在乾隆帝即位前就去世了,史书也没有记载她的生年,但据乾隆帝的诗猜测,她应该略大于乾隆帝,去世时应在26—30岁之间;淑嘉皇贵妃逝世于乾隆二十年,时年42岁。这样一列,再联系尸身即使再完好也会有一些皮肤松弛、肌肉萎缩(非学术说法,意会即可),还有宝熙日记中“石床西边两棺板之间”一句可知,最有可能的就是孝仪皇后魏氏。直面乾隆帝棺椁,在其之右是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在其之左是孝仪皇后、哲悯皇贵妃,哲悯皇贵妃之前为淑嘉皇贵妃,既然在石床之西,也便是左面,那里正是孝仪皇后的棺椁位置,综合年龄、棺椁位置,当时之人才认定此玉体正是孝仪皇后魏氏。

  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谥曰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清史稿·后妃传》

  确定了这一点,接下来就要看看孝仪皇后到底是怎么去世的?《清史稿》的记载非常简单,就一个字“薨”,纵观史料,对于后妃嫔御之死甚至是皇帝之死,其实记载大都很简单,基本都是“崩”或者“薨”,除非有极为特别的案例才会阐述其死因,这个“薨”字基本说明了其人是自然死亡或者病逝,这也是明清后妃最常见的死因。

  但史书毕竟是史书,《清史稿》修撰时距离魏氏去世也有一百四十多年了,又不是亲眼所见,那不妨看看《清高宗实录》,相当于《清史稿》,这可算得上第一手资料。

  乾隆四十年正月甲子。上临和静固伦公主第酹酒。还宫。视皇贵妃疾。乙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还宫。视皇贵妃疾。丁丑。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皇贵妃薨。

  由此可见,最早在正月甲子(十六)日这天,时为皇贵妃的孝仪皇后就已经病了,从需要皇帝视疾来看,皇贵妃已经病得很重了,在乙亥(二十七)日这天,乾隆帝在畅春园给皇太后请安后又赶回宫中再次看望皇贵妃,两天后(二十九日),皇贵妃薨逝,在《清高宗实录》上都记载了至少13天的病期,试问何毒可以慢性杀人还可以防腐?其实,在清宫档案中记载,皇贵妃之病在乾隆三十九年九月乾隆帝一行从热河回宫时就开始了,前后持续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这也完全符合一个从病发到病重再到去世的过程。

  令妃去世时才49岁,从现在来看算不上大,但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古代,即使尊贵为帝后在遇到一些棘手的病症时依旧是无能为力,而且对比乾隆帝的其他后妃,她的去世年龄属于正常。

  演员周迅饰演的乾隆帝继后

  比如前面提到的一后三皇贵妃均没有超过令妃寿数的,乾隆帝的继后那拉氏49岁逝世、纯惠皇贵妃也是48岁离世,令妃的好姐妹庆贵妃51岁逝世,这几位都是这个年纪撒手人寰。如此看来,令妃去世的年纪也属正常。

  那么是否能探究一下令妃死亡的真实原因呢?笔者在此写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乃抛砖引玉,欢迎文友交流讨论。

  1.接连生子。令妃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子嗣繁荣,她为乾隆帝诞育了四子二女,居乾隆帝后妃之冠,与祖婆婆孝恭仁皇后以及康熙帝荣妃并列清朝后妃生育榜榜首。笔者不是医者,但也知子生而母难,子女的生日就是母亲的难日,从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一年,十年时间里,令妃诞育了六位子女,这十年正是令妃从30岁到40岁的时间,按照现代医学界定,35岁以上就是高龄产妇了,先不论在那时高龄生产的危险,只说多次生产对母体的损伤也不容小觑,更何况令妃在35岁后还生产了两次。

  那为何孝恭仁皇后和荣妃也生了六个子女,可是孝恭仁皇后活了64岁,荣妃活了七十多岁,但孝恭仁皇后生育期是18岁到28岁,荣妃大概是16岁到26岁(未明确记载生年,根据史料分析估测,可能有两三岁误差),看到生育年龄,再联系现代医学知识,令妃生育多、高龄生育损伤母体,至少也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猜测。2.多年操劳。自乾隆三十年继后那拉氏断发后,令妃被册封为皇贵妃,执掌六宫,而怀有皇十七子永璘时,她一边操劳、一边养胎,还是高龄产妇,身心岂能不累?尔后九年时间,令妃执掌掖庭,要对太后尽孝,还要协助皇帝,还要管理琐事,还要抚育儿女,再加上皇室并非寻常人家,她的压力可想而知。

  《金枝玉叶》中的和静公主

  3.亲人离世。这里的亲人不止指的是血亲,还有亲近之人,在乾隆三十九年夏天,皇贵妃等陪同皇帝木兰秋狝时,皇贵妃的好姐妹庆贵妃因病离世,这位庆贵妃无子无女,早年也不得宠,可随着令妃的崛起,她的地位也节节攀升,而且令妃的十五阿哥永琰就是她抚养的,在乾隆三十三年,乾隆帝封她为贵妃,一举超越了家世、资历、子嗣皆在她之上的舒妃和愉妃,其间原因大抵就是她与令妃的亲密关系。皇帝一行从热河回宫后,皇贵妃就开始生病,这个时间线也对上了。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十,令妃的第一个儿女固伦和静公主因病去世,《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在祭奠女儿后就回宫“视皇贵妃疾”,可见此时皇贵妃病情已经严重到不能最后送一送女儿,也可理解为女儿的离世对她的沉重打击,又过了13天,皇贵妃就去世了。

  综合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令妃的中年离世是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笔者找到了魏氏为令妃和皇贵妃时的两张画像,文友可以看到令妃的脸部变化之大,笔者不是医者,不会专业名词,但从视觉上也可以感觉到令妃居皇贵妃位时身体已不复当年。最终,在多年操劳中,亲人接连离世的打击下,令妃最终没有熬到她的五十千秋。

  说罢了对令妃离世原因的猜测,不妨再说说乾隆帝的心态。很多人认为,乾隆三十八年冬,乾隆帝秘立永琰为皇太子,紧接着永琰的养母庆贵妃和生母令皇贵妃就相继离世,有些阴谋论的味道,但乾隆帝和汉武帝的处境完全不同。

  电视剧《如懿传》中的十公主

  且不说当时乾隆帝身体强健,乾隆四十年年初,惇妃还生育了皇十女,就是后来著名的和珅儿媳妇和孝公主。庆贵妃和令皇贵妃相继离世时,永琰已经十四五岁了,而刘弗陵在汉武帝离世时才八岁,汉朝又有吕后的前车之鉴,自然要小心谨慎,可乾隆帝一方面身强体健,一方面永琰已经不小了,哪里会有“子少母壮”的担忧呢?

  在令皇贵妃去世后,乾隆帝写的挽诗中还盛赞令妃是“兰宫领袖”,说她“萱戺殷勤”,而颈联又感慨世事无常,在他自己写的注解中,感慨豫妃、庆贵妃、皇贵妃相继离世,完全是一位老者感叹时间飞逝,以爱妃们的离世想到了自己也已经65岁,多少是有一些凄凉之感。在此,可以不提乾隆帝对令妃丧仪的种种破格,也无需去论证乾隆帝对令妃是否真心,只说清朝人对“鬼神”“报应”的笃信便也可证明,清朝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倘若乾隆帝真的毒死了令妃,他怎么会让令妃与他合葬呢?

  令妃携子图

  况且,尸身不腐与其人是否中毒而死也没有必然联系,水银能防腐,但可不是说喝几滴水银就能防腐的,这种误解可能是小说和影视剧中演绎的结果。在现在很多寺庙都会发现保存完好的高僧金身,他们的金身不坏猜测也很多,有一种猜测是常年茹素,保持良好心态,如此才有此金身。全国各地出现过不少这种不腐奇迹,难道都是服毒吗?

  所以,无论是从人情、史料记载、宗教等各方面分析,说令妃是中毒而死,都是没有根据的。我们了解历史是为了开拓视野,愉悦身心,以为镜鉴,合理的分析与质疑当然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把历史事件都说成阴谋论,还是有些草木皆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