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李世民都放过自己的侄女们了 李世民为什么不肯放过侄子

2022-10-11

  对李世民本已经夺得天下,为什么饶了侄女们,却不肯放过十个侄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的六月初三,天象异常,太白金星出现在天空正南方,此为凶兆。当时有大臣傅弈上奏大唐皇帝李渊,提到天象显示,秦王李世民可能要拥有天下,需要提防。

  李渊也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劲,毕竟自己的几个儿子直接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了。而李世民刚刚还找自己告状,说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不仅跟老爹的妃嫔尹德妃、张婕妤私通,还要害自己:

  “臣于兄弟无丝毫所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

  不过历史嘛,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杨角风)实在想不通,李建成想杀李世民的原因,为什么是替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呢?

  一、

  要知道这俩人可是大唐的死敌,是不是李世民故意这样说,专门恶心老爷子?

  李渊也觉得事情要闹大,于是一方面安抚李世民,一方面下令让李建成和李元吉明天来宫里一趟,他要当面问问情况。

  可是,第二天,李渊不仅没等到那两个儿子进宫,自己呢,不顾玄武门那里的喧闹,自己跑去海池划船了……

  也是这一天,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并在随后的日子里,软禁了老爹李渊,同时杀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却饶过了他们的女儿。

  那么问题就来了,李世民本已经夺得天下了,为什么可以饶了侄女们,却不肯放过那十个可怜的侄子呢?

  要想解释这个问题啊,我们得搞明白,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实,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跟李渊没有处理好几个儿子的关系,有很大的关联。

  李渊这人啊,其实目光并不深远,挺短浅的。公元617年,他儿子们的怂恿下,于太原起兵,当年便乘虚拿下长安城。第二年听闻隋炀帝去世后,李渊就迫不及待地让傀儡皇帝杨侑让位,自立大唐,称了皇帝,从此之后他就再不肯离开长安城了。

  但其实,当时的李渊不过是占了关中一隅,这天下大半领土都掌握着大大小小各种势力之手。属于尚未拥天下之实,却把自己当成了天下的主人,跟袁术一样,先上车后补票。

  二、

  由于李渊刚称帝就立了太子李建成,储君嘛,自然要逃避打打杀杀,这也导致打天下的重任落到了李世民头上。

  李元吉是小弟,在任何一个人家,小弟嘛,总是最受宠的,这就造成他的性格一向飞扬跋扈。大哥李建成很厚道,当太子嘛,是必须得厚道的,所以对待李元吉很包容。但二哥李世民,长期征战沙场,对这个四弟就严格一些。时间久了,李元吉就觉得二哥做事总是针对自己,让自己出洋相,于是跟大哥走得比较近。

  虽说大唐初立的那六年,李世民一直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而老爹和大哥却能安坐长安城享福,导致自己内心不平衡。但其实太子李建成也并非像各种影视剧啊,网文啊,野史啊,写得那样妒贤嫉能,头脑简单,又道德败坏。

  事实上李建成能当上太子,也并非庸才,大唐的建立,他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并非所有功劳都记到李世民头上。

  其实这事啊,也怪李渊,试问有几个开国皇帝自己不带兵打仗的?当然,李渊话说得好听,人前是一套,人后又是一套,比如刚起兵的时候,他就对李世民讲:

  “在兹行也,并欲备尝,如弗躬亲,恐违天旨。”

  意思就是说,自己作为开国君主,是需要事必躬亲的,这其中也包括带兵打仗。可惜,自从拿下长安城之后,这老爷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再不肯走了。

  三、

  李渊不带兵冲锋,却让儿子带着武将们去前线厮杀,那总得赏罚分明吧?

  确实,为了吸纳人才,并鼓励大家踊跃向前,李渊还说过这么一句话:

  “矢石之间,不辨贵贱,黥而为王,何其妨也!”

  意思就是说,不管你是谁,只要替我打天下,我都会论功行赏。

  一开始,他确实这样做的,这也导致李世民一路胜仗打下去,在朝中的职务也不断上升。到最后竟然是集秦王、太尉、天策上将、司徒、中书令、尚书令、十二卫大将军等职位于一身,几乎跟太子平起平坐了。

  对待儿子还能做到封赏,但是对待那些打天下的功臣们,他就一碗水端不平了,开始了一系列骚操作。

  其实在打下长安城之后,这种骚操作就已经开始了,比如大封“隋室大臣”,以及“与之有旧”的人。但是一些来投的士绅,他要么不管,要么一股脑甩给李世民。这就导致其他被收服的豪杰猛士,在朝廷得不到重用,只能到秦王府那谋生活。

  就这样,李世民带着自己的这群精锐部队,一路开疆扩土,打到哪,就在哪指派官员治理。正所谓有奶就是娘,跟着秦王混,有酒喝有肉吃,谁还管那个长安的遥控皇帝?

  如果说一开始,这种模式还能延续,但等到天下已定,太子李建成跟秦王李世民的矛盾日益尖锐之后,这群在秦王府谋生活的人,就有点慌了。

  四、

  秦王下面的功臣集团要自救,最好的办法就是扶持李世民上台,不然他们的下场不会很好!

  当然,李渊作为老爹,虽然跟李世民比有点碌碌无为,但也不是一点手段都没有。比如武德七年,由于李世民被下毒,他觉得再让他留在长安城会出大问题,于是他对李世民说:

  “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

  如果李世民带着自己的那群武装力量进驻洛阳,真要起兵的话,可以说拿下长安城也是早晚的事。果然,这个决定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得知后,吓坏了,这岂不是放虎归山,赶紧跑去劝说老爹,后来此事不了了之。

  随后,李建成和李元吉设计,将房玄龄杜如晦等李世民的心腹大臣赶出秦王府。再之后,因为北方战事又起,请求老爹派李元吉出征,替换掉李世民。同时,还让李元吉带走李世民原有的军队,其中就包括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等一干骁将。

  甚至,李建成和李元吉还策划了昆明池酒宴,试图在酒宴上一举拿下李世民!

  刚才也提到了,如果李世民倒了,那么秦王府的那些人下场不会好的,最好也不过保住一条命。这种情况下,他们拥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实是把自己前程,包括九族都压上去了。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五、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理解李世民为什么要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个儿子,就容易多了!

  从李世民的角度考虑,斩草要除根啊,否则后患无穷,既然已经杀了大哥和四弟,还在乎几个侄子吗?

  而且,太子府和齐王府上上下下那么多幕僚,要不要全杀掉?如果不想全杀掉,还想为己所用,那么留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代,就是在给自己埋雷,你怎么保证他们不会策划报仇?

  就算杀光了太子府和齐王府上下所有人,只留下了他们的儿子,又怎么保证未来的时间内,他们不会再重新培养一堆心腹,再来一次玄武门呢?

  就算李世民能镇得住局势,那么李世民的儿子能镇得住吗,孙子呢?

  当然,这还不是关键因素,还有两大主因,一个是在老爹李渊这里。平时我(杨角风)爱看《雍正王朝》,在那部电视剧中,有一个镜头。当时康熙帝病重,朝中的皇子们个个蠢蠢欲动,老四胤禛却掏出一箱子金银财宝,让幕僚邬思道拿着跑路:

  “先生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无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老四胤禛说自己没有李世民之命,倒不是说他不想当皇帝,而是说自己没办法做到跟李世民一样弑兄杀弟。其实,只要够狠,够毒,够果断,弑兄杀弟也并非难事,真正的难点其实在皇帝那里。

  六、

  发动玄武门之变不难,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不难,但是怎么控制住老爹李渊才是李世民最担心的事情。

  而那天李渊究竟在干嘛,明知玄武门那里发生了战争,却还无动于衷?

  他当然不会无动于衷啊,不是被迫大清早去“泛舟海池”了吗,也就是说李渊其实是被李世民的军队逼到了海池那里。

  按照《旧唐书》记载,当天的战况是:

  “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

  要知道,玄武门是有守军的,还有李世民带来的八百精锐士兵,为什么防守战还能打得如此惨烈。以至于敬君弘等人战死,在危急关头,竟然需要张公瑾靠蛮力守住大门:

  “独闭关以拒之!”

  所以,李世民肯定提前分出了一部分兵力,去控制李渊去了。等到后来尉迟敬德“擐甲持矛”去见李渊的时候,李渊其实已经被控制了。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

  李渊是万万不能杀掉的,不然的话,李世民即位就会缺乏法理支持。况且,弑兄杀弟可以给他们找罪名,但是弑父这个罪名,李世民是担不起的。

  李渊还活着,在朝中也有势力,若是他可怜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孙,想再扶持他们。这对李世民来讲,也是麻烦事,老爹除不掉,侄子们总可以除掉吧,这样也灭了李渊的念头。

  七、

  除了李渊以外,秦王府的那群人,才是迫使李世民下定决心杀掉侄子的主要原因!

  如果没有除根,或许那些侄子们不敢冲李世民造次,但是陷害一下尉迟敬德的子孙,总还是可以的吧?

  刚才也提到了,尉迟敬德他们自从决定跟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后,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有一个细节大家可能没注意到,那就是当时李世民是跟尉迟敬德一起到玄武门的。可是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后,转身便去追李元吉了,并且在追击过程中,还落马险些被反杀,幸亏尉迟敬德赶上来,救了李世民一命。

  那问题就来了,尉迟敬德本该一直跟在李世民身边的啊,为什么没有跟着他一起追李元吉呢?

  估计,他是去给李建成补刀了,万一李世民那一箭没射死他呢,岂不是麻烦了?

  但是,历史书上可不能写尉迟敬德杀了太子李建成,也不能写李世民其他的小弟去控制了李渊。这玩意就怕秋后算账啊,比如三国时魏国的皇帝曹髦,就是被司马昭手下成济用戈刺杀的,还写进了历史书中。

  结果呢,按照《晋书·文帝纪》记载,这件事之后,成济、成倅兄弟俩被诛了三族!

  所以,李世民虽然即位后将历史改的一塌糊涂,但是在这种事情上,还是很有担当的,这也是小弟们愿意跟随他的原因所在。

  这个道理跟周勃陈平为首的功勋老臣,在吕后倒台后,对吕氏后人赶尽杀绝道理是相通的。只要吕氏还留着一丝血脉,那么周家和陈家睡觉都不踏实,总会担心有朝一日被反攻倒算。

  八、

  只有这些侄子们死了,东宫太子的那般人马,还有齐王府的人才,才能为李世民所用,魏征不是很好的证明吗?但凡有一个儿子还活着,你觉得魏征还能在朝中吃香吗,李世民会不会忌惮他?

  至于李世民为什么要放过侄女们?

  其实也很简单,她们是弱势群体啊,没啥主动权,况且此时又顶着一个罪人家族的帽子,根本起不了多大的浪。对于侄子们,不管岁数多大,为了永除后患,可以这样做。况且这也不是李世民发明的,他之前的隋朝,再往前的南北朝,这种事时常发生。

  杨坚怎么对待宇文家的,杨广又是怎么处理杨勇的,李渊又怎么对待已经禅让给自己皇位的杨侑的?

  前秦皇帝苻坚倒是仁慈,没有对慕容家族赶尽杀绝,反而加以重用,结果呢?

  李世民算是很仁慈了,留下了这些侄女们,也算是表明自己博大胸怀,有一颗宽仁之心。

  我(杨角风)觉得历史真得挺搞笑的,李世民忽视了女性,觉得她们再厉害,受限于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总夺不走自己的皇位吧,再说历史上也没有先例啊?

  结果,李世民后来娶了一个老婆,当然这个老婆不过是他众多嫔妃中的一员,估计见都没见过几面。再后来这个老婆跟自己的儿子李治搞到了一起,李世民去世之后李治上位。本来这个嫔妃只能去尼姑庵度过余下的一生,可惜李治就是看她顺眼,硬是招进了后宫。

  这个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她就是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所以,历史真得很有意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