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刘备失败后为什么不敢回成都 刘备是不敢还是不能

2022-10-05

  还不了解:刘备夷陵之战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结束后,刘备在做什么?刘备为什么不敢回到成都?刘备为什么待在白帝城直到去世?

  刘备没脸回成都,也回不了成都,更不能回成都,驻扎在白帝城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件事要从219年汉中之战说起,刘备在与曹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拉锯战之后,终于击败曹军,将汉中收入囊中,刘备借此机会称汉中王。

  而随着刘备称王,关羽作为他的兄弟也水涨船高,成为蜀汉前将军。不过,关羽对于自身实力估计过高,再加上对东吴和曹魏的蔑视,所以他悍然发起了对襄阳和樊城的进攻。

  曹操为了守住樊城,派遣于禁、庞德率军救援,结果遇到了七天七夜大雨,关羽借着老天爷赏脸来了个水淹七军,最终俘获于禁,斩杀庞德,这一仗让关羽威震华夏,其声势一时无二。

  当时襄阳和樊城的守卫都十分薄弱,再加上汉献帝所在的许都又距离关羽军很近,曹操就有意迁都以避其锋芒,但司马懿却对他说,孙权早就有夺取荆州的野心,何不许诺将江南恩赐给他,让他偷袭关羽呢?

  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

  曹操觉得司马懿说得很有道理,就派人去联诺孙权,表现出了很大的诚意。

  恰在此前不久,孙权派去会见关羽的使者屡次遭到羞辱,他一直怀恩在心,当他得知曹操准备联合他攻打荆州的时候,心里就有点痒痒了,最终答应下来。

  不过,东吴不敢直面关羽,所以采取了一些计策,大都督吕蒙假装生病要离开陆口返回都城建业,关羽信以为真,就将主力全部调到前线去了,荆州因此空虚。

  吕蒙则来了个回马枪,他白衣渡江夺取战略要地江陵,然后配合曹军对关羽进行夹击,最终逼迫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所部俘虏后杀掉。

  吕蒙杀掉关羽这件事孙权是不太同意的,他只想夺取荆州,不想挑起与刘备的仇恨。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孙权就不得不采取补救措施了,他先是将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接着又将关羽的躯体厚葬在当阳,并修建了关陵,以此来挑起刘备对曹操的仇恨,并在最大程度消除刘备对他的仇恨。

  但这个计策被曹操识破了,他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给孙权,任命他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禁不住诱惑就接受了,这就暴露了他就是曹操的同伙。

  刘备也没有因为孙权厚葬关羽而选择原谅,反而是将所有怒火放到了他身上,再加上曹操实力太强是不好惹的,所以刘备只能柿子捡软的捏,拿孙权出气了。

  于是,刘备开始整军备战,准备择日攻打东吴,目的是夺取荆州,并为关羽复仇。转眼到第二年,曹操去世了,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了魏王爵位,但很快就篡汉自立,建立了魏国。当时风传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死了,刘备在悲伤之余登基称帝,建立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不久之后,刘备就准备出兵了,但以诸葛亮和赵云为首的很多人都反对他出征,他就非常不高兴,于是只带了许靖等支持他的人出征,并让张飞从从阆中出兵江州,跟他一起去攻打东吴。

  但天有不测风云,张飞在行军途中不体恤将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将其谋杀,并带着他的头颅去投奔了孙权。

  刘备刚一出征就失去了大将张飞,至此他两个兄弟都死掉了,再加上黄忠已于前一年去世了,五虎将就只剩下赵云和马超了。

  不过,赵云因为劝说刘备不要攻打东吴而遭到弃用,只是被刘备任命为江州都督,担任接应的角色。

  还有马超,他虽然身居高位,但跟刘备彼此之间都不太信任,所以刘备也没带上他。除了赵云和马超之外,蜀汉的名将已经不多了,因为需要留人镇守益州和汉中,所以刘备能够带去的将领大多都是不知名的,刘备本人就是经验最丰富的将领,并且他后来也确实是全程亲自指挥战斗的。

  据记载,刘备当时的人马只有数万,但他的前期的战略还是很正确的。起初,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三万人作为前锋攻入东吴境内,对东吴进行尝试性进攻,很快就击败了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了秭归。

  为了防止曹魏偷袭,刘备也做了部署,他派遣镇北将军黄权主战在长江北岸,并派遣马良到武陵一点活动,将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等五溪蛮给争取了过来,这些人后来编入到吴班麾下,配合蜀汉大军攻打东吴,蜀汉前锋部队的人物因此达到五万人之多。

  面对蜀汉大军的咄咄逼人,孙权在数次向刘备求和未果之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五万人抵御刘备。

  孙权启用陆逊这步棋可以说是改变了三国的局势,他上任之后仔细分析了局势,认为蜀汉大军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东吴大军应该避其锋芒,等待合适的战机出现。

  于是,一场诡异的战争开始了,蜀汉大军在东吴境内接连取得胜利,而东吴大军则一退再退,但最后退到了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就不再继续后撤了,因为这里正是陆逊选择了决战地点。

  陆逊之所以选择夷道、猇亭一线,是因为蜀汉大军占领的地方都是高山峻岭地带,兵力难以在数百里山地展开。而东吴大军实际上也不能再退后了,因为他们占据的是平原地区,如果再后退,那么蜀汉大军将会一马平川地前进。

  因此,东吴的忍耐力可以说是到达顶点了,陆逊的压力也非常大,他了解胜败就在此一举。

  刘备在接连取得胜利之后,就开始轻视东吴了,他将大本营放在猇亭,并在东吴坚守不住的情况下,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山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让士兵都驻扎在各个营寨,包括水军在内。

  刘备的这个决策正是战役的转折点所在,他最后将败得很惨。正如后来曹丕所言,他认为刘备在战略上有重大失误,联营接寨这个决策实在是太糟糕了。

  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xí]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

  曹丕说的不无道理,因为刘备已经攻入吴地两三百公里,补给线拉得太长;再加上刘备让水军也上岸,并在数百里山地上联营接寨,这样兵力就太过于分散了,不利于进攻且不说,一旦遇到东吴大军进攻,也很难组织有效的防守。

  陆逊见刘备如此排兵布阵,觉得反击的时机到了,便建议孙权采取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得到了孙权的采纳。

  之所以采取火攻,是因为当时正值炎夏季节,气候十分闷热,而蜀汉大军的营寨又是木栅制作的,营寨周围也都是树木和野草,一旦采取火攻,就会烧成一片。

  在一个夜晚,陆逊派遣了大量士兵乘船偷偷来到蜀汉大军各个营寨,让他们在顺风点燃茅草,火势很快就变得十分猛烈,将蜀汉大军的营寨都给烧着了。

  正当蜀汉大军在慌乱中向西撤退的时候,东吴大军趁机来了个前后夹击,蜀汉四十多座营寨被摧毁,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死伤士卒更是不计其数,江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刘备见蜀军全线溃败,就带领所部逃到夷陵西北马鞍山,此时他身边尚有两万余人,他便命令部下据山死守。

  但陆逊派人四面围攻马鞍山,最后消灭了一万余人,还有许多人逃散,物资也都被东吴大军给夺走了。

  刘备趁着夜色突出重围,但东吴大军在后面死追,蜀汉将领傅肜自愿殿后,这给刘备争取到了逃走的时间,但他本人最后力战而死。

  不过,让刘备没想到的是,东吴宗室将领孙桓提前到达了刘备逃跑的线路上,截断了刘备返回益州的道路。

  当刘备逃到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的时候,跟孙桓的部队遭遇了,双方发生激战,刘备差点被俘,最后他走山路逃走,一路逃到了白帝城(也叫作永安城,在今重庆市奉节东)。

  不过,陆逊派遣李异、刘阿追赶到刘备,最后驻扎在南山(秭归南岸山)对刘备形成威胁之势。

  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

  彼时刘备主力尽失,但好在他在逃回的一路上收拾了一些散兵游将,因此可以稍微抵挡一下东吴大军,但想要长期防守就很难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竟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将留在白帝城不走了,这是为何呢?

  事实上,刘备那时候也确实没脸回去,毕竟当初那么多人劝他,他就是不听,结果还因为自己的战略失误导致大败,回去了何以面对群臣呢?

  再者,刘备那会儿身体也不太行了,因为他在逃跑的时候受了不小的惊吓,又连续走了好久的山路才逃到白帝城,要了解他可以快六十岁的人了,怎么扛得住呢。

  不过,以上都是客观上的因素,刘备之所以要留下来,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主要在以下几点:

  第一,赵云的大军距离刘备所在的白帝城并不太远,可以起到救援的作用。

  据记载,刘备逃到白帝城之后,在悔恨交加之余,派人去联诺了赵云,让他赶紧率兵前来救援,赵云不敢怠慢,很快就上路了。

  当时赵云驻扎在江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江北区,距离刘备所在的白帝城并不太远,有了赵云的存在,白帝城的安全系数就大大增加了。

  第二,白帝城所在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蜀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刘备撤退,那么东吴大军就会逆流而上攻打蜀地了。

  当时蜀汉大军遭遇大败,刘备逃到白帝城,黄权在江北被东吴大军截断退路,被迫无可奈何之下投降了曹魏;而马良的大军则在撤退的途中被东吴大军全歼,只有向宠的大军的大军顺利撤回蜀地。

  在这种情况下,东吴大军就失去了牵制,可以全力进攻白帝城;再考虑到当时蜀汉大军士气十分低落,刘备如果撤退可能会造成再次溃败,因此他不得不扼守在白帝城,等待援军到来。

  第三,刘备料定孙权不会放手一搏,毕竟曹丕可在隔山观虎斗呢,一旦有机会他就会趁水摸鱼的。

  这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自曹丕篡汉称帝以来,就一直有攻打东吴的想法,也做了非常多的部署,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秘密。

  虽说在刘备攻打东吴之前,孙权曾派人去向曹丕称臣,曹丕也答应不出兵干涉,但这种承诺并没有什么用,刘备对此也是很清楚的。

  果不其然,曹魏大军后来果然攻打东吴,东吴不得不撤军返回,白帝城就此解围。

  第四,刘备虽然遭受大败,但他并没有打算就此放弃,所以就留在了白帝城。

  据记载,曹魏大军攻打东吴之后,刘备感到十分高兴,曾写了一封信给陆逊,说自己准备再次攻打东吴。

  这当然是刘备的试探,他想要看看东吴怕不怕,但陆逊却回信给他说,你旧伤未愈,恐怕是没时间来吧,我们两家应该和好才是,你如果再次兴兵,我保证你不会活着回去。

  刘备闻魏军大出,书与逊云:“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逊答曰:“但恐军新破,疮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余,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

  刘备见陆逊不卑不亢,心里有些发虚,也就作罢了,但他动过再次攻打东吴的心思却是事实。

  那么,东吴对刘备留在白帝城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呢,他们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刘备逃到白帝城之后,东吴内部曾就是否攻打蜀汉做过讨论,陆逊的部将徐盛潘璋宋谦等人各自上书孙权,说要乘机进攻蜀国。

  孙权问陆逊的意见,陆逊觉得曹魏肯定会趁机攻打东吴,建议孙权不要全力攻蜀,孙权觉得很有道理,就只是派遣了李异、刘珂部追踪刘备至南山,而没有大规模追击。

  又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讬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

  也就是说,从刘备逃回白帝城那一天起,东吴就没打算再攻打他了。没过多久,曹魏大军就攻打东吴了,刘备就想趁机再兴兵伐吴,但因为曹魏大军撤退而作罢。

  刘备到达白帝城之后不久,赵云也率军赶来,白帝城的军事力量大为增强,但东吴大军那时候已经撤退了。到了当年十月,诸葛亮在成都郊外搞了一场大型的大军检阅活动,孙权了解后担心刘备待在白帝城不走,就是为了再次兴兵伐吴,于是派人向刘备求和。

  刘备那会儿也了解再攻打东吴也没什么好结果,不如继续联吴抗曹,于是答应了孙权的请求,两家在明面上再次重归于好。自那之后,刘备就在白帝城安心养病了,到了222年三月,他自感将不久于人世,就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一个月之后他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岁。

  从刘备兵败退往白帝城到他去世,前后不过八九个月时间,但他选择留下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但保护了益州的安全,还逼迫孙权选择向他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