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明朝时北京不宜作为都城 朱棣为什么还要迁都

2022-09-11

  对朱棣和背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京都不宜作为京都,而为何朱棣执意迁都呢?

  在唐代之前,大统一王朝国都基本上就是长安与洛阳轮着来。但唐代覆灭之后,由于关中地区的破败和经济中心转移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水。粮食不够是主要原因。五代和北宋选择了开封,这是无可奈何选择,也是由于经济原因,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封建时代中原王朝定都首先是经济原因,然后才是安全问题。

  朱元璋开国之后定都南京,虽然朱元璋后来意图定都西安,因现实情况不允许了。而朱棣谋朝篡位后迁都北京,但从当时的现实情况来看,北京真的不适宜做做首都,那朱棣为什么要选择北平作为帝国的首都呢,他的优势与劣势体现在哪里。

  应该说,朱棣的迁都遭到了一致的举朝上下的一致反对。北京地处边地,无论从政治,军事,经济,气候各个方面都没有作为首都的条件,大统一王朝除了元代之外,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定都北京。而南京气候合适,经济发达,军事上还有保障。作为首都是最合适不过的。而在朱棣看来,他迁都最大原因就是政治原因,朱棣谋朝篡位登基,整个江南地区并不是“认同”朱棣的合法性,靖难之役使朱棣失去南方民心。朱棣得位不正,内心疑义,破城之后血流成河。如果还以南京为都城未免不稳。而北京是他的根据地,迁都北京无疑将大大地有利于他的 统治,这一点不能明说。

  朱棣迁都的对外理由是,外部游牧民族(蒙古)威胁,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王朝威胁,因此皇帝必须亲临一线,首都也必须在前线。北京就在边防线最重要的节点上,辽东、宣府、大同,山海关,居庸关等地都很近,北京本身其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三面环山,北枕燕山,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俯瞰中原。一旦战争爆发,无论是调动地方部队,还是直接出动京军,都十分的方便、快捷。如果都城在南京,从军事角度考虑已经来不及了。至于说粮食和经济问题,京杭大运河可以从江南直接通往北京,漕运已经十分便利和发达了。从以上的理由来看,北京作为首都还是很实用的。

  但北京作为首都的短板也是十分明显的,第一点就是漕运耗费巨大,而一旦漕运被掐断,北京顿时就会断粮。明代后期对南方控制不足,南方税收收不上来。导致北方十分贫穷,再就是王朝军事强大的时候还好说,而一旦在王朝军力衰落时,游牧骑兵随时可以杀入腹地乃至北京成城,从明英宗开始这已经是平常事了,王朝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北京城每次都处于危险中,一次次戒严,一次次勤王,搞得军民都疲惫不堪。明代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起了万里长城,却并不能改变恶劣的战略态势。由于首都直接暴露在了蒙古骑兵的威胁之下,明代不得不将军事力量重点向直接拱卫北京的蓟镇、宣府、大同三个总兵镇集中。以最要害的蓟镇为例,长城上的每一座敌台编制60名士兵,而全蓟镇的长城光敌台就有1000多座。现在来看,实在的得不偿失。

  黄宗羲对此的分析很透彻:“有明都燕不过二百年,而英宗狩于土木,武宗困于阳和,景泰初京城受围,嘉靖二十八年受围,四十三年边人阑入,崇祯间京城岁岁戒严。上下精神敝于寇至,日以失天下为事,而礼乐政教犹足观乎? 江南之民命竭于输挽,大府之金钱靡于河道,皆都燕之为害也”。尽管有很多不如意,但总体来说,北京作为首都确实比南京强,而当时北京也是唯一最符合做首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