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明朝内阁首辅王锡爵简介:与儿子王衡皆为殿试榜眼

2022-09-11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锡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锡爵,生于明嘉靖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1534年8月30日),卒于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611年2月11日)。字元驭,号荆石,明代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属江苏太仓)人。

  王锡爵出生于名门望族,太原王氏。其先祖在元末“红巾起义”中,为躲避战火,弃官逃到江南,后来其中的一支在明代弘治年间进入太仓。王锡爵之祖王涌善于经营成为当时太仓巨富。其父王梦祥早年中过秀才,入过南监为监生,后因官司纠纷被迫弃儒经商操持家业,但立志把两个儿子培养成材。王锡爵不负父祖之望,在嘉靖四十一年会试名列第一(会元),廷试名列第二(榜眼)。后来其子王衡在顺天乡试名列第一,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高中进士及第第二名,被时人誉为“父子榜眼”。王锡爵的后代不乏科场得意者,其家族延续到清代成为名符其实的簪缨世家。

  王锡爵在进士及第后被授翰林院编修,累迁詹事府右谕德、国子监祭酒、詹事、礼部右侍郎、文渊阁大学士。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为首辅,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二十二年辞官致仕后仍一再被皇帝相召。万历三十八年,王锡爵终老于太仓老家,赠太保,谥文肃。

  人物生平

  嘉靖时期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七月二十一日午时,王锡爵生。其父王梦祥为南京国子监监生,其母吴氏为富家女。出生之前,一群雀在其家楼中鸣叫,当地“雀”字与“爵”字同音,故取名为王锡爵。

  嘉靖十七年(1538年),王锡爵开始读书,其过目成诵,被塾师称为神童。

  嘉靖十八年(1539年),王锡爵中痘症险些丧命,经其母吴氏衣不解带照顾一旬方才脱离危险。

  嘉靖十九年(1540年),王锡爵随其父在海滨居住,有族人兄弟俩争夺家产。其兄以一锭白银给王锡爵请他转交其父,让王梦祥在家产争夺中偏袒于他。但王爵锡拿过银子跑出门外,站在桥上对人说:“这是何物?这是对我的侮辱。”然后把银子扔到河里去。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一天早晨,王锡爵读书,突然书写了“会元”两字粘在房梁上。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十三岁的王锡爵补博士弟子员(秀才)。一天王锡爵穿的青布鞋破了,督学御史冯天驭摸着王锡爵头道:“是不是你父贫,而怜惜一块帛布?”学署中知道王锡爵家境的人告诉冯天驭,王锡爵家境富有。冯天驭赞叹道:“我失言了,这孩子不是纨绔,家里如此有钱,还懂得节约,其前途不可限量。”

  嘉靖三十年(1551年),王锡爵聘娶嘉定人朱氏为妻,朱氏为时任黄县知县朱邦臣之女。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王锡爵科试名列第一,制艺被士人印成集子,奉为金科玉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这年科试王锡爵仍名列第一。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王锡爵参南京应天乡试,以《春秋》中第四名。十一月二十一日生次女王桂(即昙阳子)。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王锡爵赴礼部会试,被大学士袁炜,礼部右侍郎董份(注:原书记载为吏部侍郎,查阅明代职官表,当时应该为礼部右侍。十一月,董份才升迁为吏部左侍郎。故更正。)定为会试第一,会员。廷试名例第二。三月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九月初九儿子王衡出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年考满,朝廷封其父王梦祥为编修文林郎,其母吴氏为太孺人,其妻朱氏为孺人。这年会试被任命为房考官,因为其弟王鼎爵参加考试,上书求辞。被派到开封公干,顺道归回家给父亲过五十大寿。

  隆庆时期

  隆庆元年(1567年),王锡爵迁经筵讲官,因为讲得好,被皇帝和内阁嘉奖。

  隆庆二年(1568年),王锡爵之弟王鼎爵中会试第五名,廷试赐进士第九名。

  隆庆三年(1569年),王锡爵任南京国子监司业。

  隆庆四年(1570年),王锡爵转任北京国子监司业,不久升为右春坊右中允。

  隆庆五年(1571年),王锡爵充当会试同考官。首辅高拱指使吏科都给事中以朝班不振,上疏要迁出午门内的史馆,王锡爵据理力争,由此得罪了高拱。接着高拱拟用王锡爵主武会试,被王锡爵所拒。再接着太子出阁读书,众人欲推王锡爵为东宫讲官,高拱想用自己门生为讲官,更是对王锡爵怀恨在心。于是王锡爵以右谕德被贬到南京翰林院掌翰林事。

  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穆宗驾崩,万历登极。王锡爵被召回坊局充当穆宗实录副总裁。恩封其父为奉直大夫右春坊右谕德,其母为太宜人,其妻为宜人。

  万历时期

  万历元年(1573年),正月,王锡爵掌右春坊事。八月,王锡爵主试顺天乡试,选拔了不少贤材,对文章上佳的违式落卷的考生亲自勉励。

  万历二年(1574年),三月,王锡爵被任命为会试同考官。七月,穆宗实录成,王锡爵升为侍讲学士,加四品服色。八月,王锡爵升为国子监祭酒。这一年,王锡爵次女王桂十七岁,订婚于浙江人参议徐廷裸之子徐景韶,徐景韶死,女王桂未嫁守节。

  万历三年(1575年),王锡爵在国子监欲推行国初积分法,让那些贵胄子弟凡是十六岁至三十岁的都必须到国子监坐监学习礼和射,对那些贫寒子弟,王锡爵用自己的俸禄支助。

  万历四年(1576年),王锡爵升为詹事府少詹事。王锡爵充任世宗实录副总裁官,皇帝下旨限一月内成书。书如期纂成,王锡爵升为詹事府詹事兼侍读学士。

  万历五年(1577年)户部侍郎李幼孜为了讨好张居正,提出“夺情”之议(即可以在职居丧不守孝),与封建思想不符遭到众臣反对,神宗却对翰林编修吴中行等夺职并廷杖,王锡爵求情皇帝与张居正均无效,并送礼为他们充军饯行。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回乡安葬父亲,不少官员联名请张居正回朝,锡爵拒绝签名,却申请回家探亲,直到父亲病亡。

  万历十一年(1583年),王锡爵在家守孝。三月,张居正被夺官。往事成空。

  万历十二年(1584),张居正被籍家,人们纷纷落井下石。神宗召回了一大批当初反对张居正的人。当时很多朝臣都以诋毁张居正为自己捞取名利,而王锡爵却上书当权者,指出:张居正为相时干了很多有益的事,是有政绩的,不应该全盘否定。认为“江陵相业亦可观,宜少护以存国体。”十二月,服阕,王锡爵以礼部尚书衔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一上任便奏请神宗:疏远谄媚之臣,禁止钻营求官,戒除虚浮,节约开支,广开言路。这些建议均被采纳,并受到神宗的褒奖。

  万历十三年,二月五日,葬父。原定四月十六日启程上京,因其弟王鼎爵生病,推迟到四月二十八日。王世贞作诗相送。大旱,天子步行求雨,王锡爵提出自己的政策。李植、江东之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等人相谋划,认为王锡爵在朝廷内外颇负时望,而且过去与张居正不合,所以力推王锡爵加入内阁。待王锡爵入阁后,与申时行十分投机,反而出疏竭力排挤李植等人,李植等遂去。当时申时行为首辅,许国次之,王锡爵位在第三,三人同为南方人,而且王锡爵与申时行又是同科,同郡,然而申时行生性柔和,而王锡爵性刚负气。九月十二日,赐罗衣两件。二十七日,称病请假。二十九日,赐羊一品,甜酱瓜茄一坛,白米二石,酒十瓶。十月十日,以生病求退,不许。十四日,派太医院院判朱儒等五员来诊病。十一月十五日,收到其弟原河南提学副使王鼎爵于闰九月二十五日病故消息,上书求退侍奉老母。

  万历十四年,王锡爵被任命为会试主考官。

  万历十五年,正月二十五日,万历皇帝驳回王锡爵辞呈。大明会典成书,王锡爵官晋一品。封太子太保,王锡爵上书请辞,改封太子少保。

  万历十六年,江南大荒,请旨免江南部分税粮。免四分,改折六分。六月八日,万历皇帝王锡爵二品俸三年考满,赐原封钞两千贯,羊一只,酒十瓶。吏部奉旨,以考劳绩茂,加太子太保,余官如故,荫一子入监读书,照新衔给浩命。王锡爵上疏请辞,不许。八月,王锡爵子王衡参加顺天府乡试,名列第一。言官弹劾御史马象乾,皇帝知道马象乾与张居正关系紧密,下旨把他送到镇抚司。王锡爵与众官具陈上救,得免。巨铛张鲸挟东厂横行,王锡爵和申时行决定除去他。十二月十二日,给事中李沂弹劾张鲸,万历皇帝下旨杖李沂六十,革职。王锡爵上疏反对所大臣交给镇抚司。这年冬有人提议开矿,王锡爵与申时行上疏反对。 王锡爵的儿子王衡,参加顺天府乡试,位列第一。礼部郎官高桂、刑部主事饶申上章奏论,以为此科大臣子弟连连中选,恐有不公,请复试举子。王锡爵十分气愤,连连上章为自己申辩,言语十分激愤。复试结果,王衡仍排第一。因此,饶申被逮下狱、除名,高桂贬斥边方。御史乔璧星请皇上戒谕王锡爵,务必要宽洪大量,作一个“休休有容”的大臣。王锡爵又上书为自己辩白。此事对王锡爵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使他的威望有所降低。

  当时群臣纷纷上书请神宗早立皇储,以定国本,神宗皆不听。王锡爵上疏建议神宗“勤御朝讲,日亲大臣,经常披阅章疏而早定根本”,神宗“温旨报闻”。万历十八年(1590)元日,神宗驾御毓德宫,召内阁辅臣进见。神宗牵着皇长子的手,用以说明他们父子二人关系很融洽,没有废长立幼的意思,大臣们连忙跪拜。神宗于是手谕各大臣:“伦序已定,朕何敢私?特以皇长子羸弱,待十年后,大典并行。”

  万历十九年(1591年)夏,以母亲患病,王锡爵请假探视,滞留不归。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申时行、许国、王家屏相继离开内阁,宰辅乏人,神宗遂又召王锡爵回朝,拜为首辅。此前神宗曾答应于二十一年春举行册立大典。朝臣们都在拭目以待。王锡爵密请皇上早做打算,神宗想出新的拖延理由,将三位皇子并封为王,数年后,如果皇后仍未生育,再行册立。王锡爵顺从地奉诏拟旨,提出了“三王并封”之说。即将长子常洛、三子常洵、五子常诰同时封为藩王,虚太子位以待。此说一出,举朝哗然。大臣们把矛头直指王锡爵,群臣弹劾之章如雪片般飞至,造成内阁与部臣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一次,王锡爵对顾宪成抱怨:“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顾宪成立即反唇相讥道:“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后迫于公论,神宗不得不取消“三王并封”。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秋,皇太后生辰,神宗接受群臣朝贺后,独召王锡爵于暖阁,王锡爵再次力请早定国本。神宗说:“中宫有出,奈何?”锡爵言道:“此说在十年前犹可,今元子已十三,尚何待?况自古至今,岂有子弟十三岁犹不读书者。”神宗听了很感动。万历二十二年(1594)神宗终于下诏,请皇长子出阁读书。礼节依太子出阁的旧制,举朝上下一片欣慰。

  王锡爵在任首辅期间,曾奏准停止江南织造和江西陶器,减云南贡金,出内库钱粮赈济河南饥民,神宗全都照准。但在考察在京官员时,考功郎中赵南星因秉公罢黜了一些不合格的官员,这其中有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有王锡爵的旧属,于是内阁与部臣的关系再起冲突,结果神宗下旨将赵南星先是降三级,调外任用,后竟革职为民。连一大批为他上章呼冤的大臣也都受到贬谪。朝臣们自然把这些都算在首辅王锡爵的身上,认为是他一手操纵的,因此对他十分愤恨。王锡爵多次上书申辩无效,遂连上八疏辞去了相职,回乡养老。七年后,皇太子册立东宫,神宗特遣官赐敕存问,言:“册立朕志久定,但因激阻,故从延缓。知卿忠言至计,尚郁于怀,今已册立、冠婚并举,念卿家居,系心良切,特谕知之。”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廷推内阁大臣时,神宗虽然任用了于慎行叶向高、李廷机,但仍惦念王锡爵,特加少保衔,遣官召他赴任。王锡爵三次婉辞不就,神宗坚持任用。当时言官们的势力很强,每日奏章不断,王锡爵遂进密帖给神宗,让神宗“于章奏一概留中,特鄙夷之如禽鸟之音。”言官们听说后,引起公愤。纷纷上章弹劾,将此前旧账又都搬出。王锡爵本不准备就职,于是更加决心杜门养老。神宗虽然越加眷顾,王锡爵就是执意不出。三年后,病逝于家,享年77岁。朝廷赠他太保衔,赐谥号文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