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学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建州女真叛明

2022-05-19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第三年,努尔哈赤公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开始公开起兵反明。

1626年(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后逝世。皇八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即位之后,针对努尔哈赤时期的社会矛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天聪新政”。还继续完善和扩大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设立理藩院管辖蒙古等地事务。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皇太极为绕道避开此防线,先后数次进入汉地烧杀劫掠,首先稳定根据地。随后成功降伏西边蒙古察哈尔部和东边朝鲜。用绕道入侵的作法后来又执行五次,与明朝内部的流寇一同消耗明朝的经济力。

1636年(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大金”国号停止使用。

背景

努尔哈赤生活的时代,正值女真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多事之秋。明初,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分为三大部,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明廷为了加强对女真的统治,在女真地区设置三百多个卫所,“因其部族,……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以时期贡”。到了明中叶以后,明王朝对女真进一步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政策,政治上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使“分其枝,离其势,互令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

在女真各部之间制造矛盾,进行离间分裂活动,致使女真社会动乱不安。此外还实行经济封锁禁运,停止朝贡和互市,结果造成女真“男无铧铲,女无针剪”,严重地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阻碍了女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军事上经常派兵深入女真境内,大肆烧杀掠夺,使得女真人口锐减,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女真社会发展十分缓慢。同时女真各部的奴隶主,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集中更多的财富,于是“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也是“攘夺货财,兄弟交嫉”。

以上这种动乱局势,不但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给女真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女真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愿望,都迫切要求从分裂割据、战乱不休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走向和平安定的时期。

起因

女真人一直居住在东北地区,后分为三部,其中一部最为强大,该部明代时称为建州女真。明朝后期,建州女真族在长白山西麓,松花江和辽河流域一带兴盛起来。明太祖时,明为包抄和压抑北元残余势力,在满洲一带设立远东指挥使司,开始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明政府先后将建州女真分成三个卫,总称“建州三卫”,其首领大多为女真部族的领袖。

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兀狄哈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移,最终定居于兴京,并入建州卫。南移后,建州女真部与明朝政府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1570年(隆庆四年),建州右卫王杲沿边作乱,被击斩后,儿子阿台继续和明军对抗。辽东总兵李成梁又发动攻击,向导觉昌安和儿子塔克世在混战中死亡。这场战争使“建州三卫”瓦解,部落零散,各自为政。而此时正是塔克世之子努尔哈赤任明朝建州部首领。

经过

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努尔哈赤被明政府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了分散在满洲各地的女真各部。八旗制度亦在此期间建立,成为后金的一种社会和军事组织形式。至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时,已对内称建州等处地方国王。

明末内忧外患,边防也越来越松弛。1603年努尔哈赤迁都到赫图阿拉。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清天命元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大部分女真部落。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清天命三年),因为努尔哈赤认为明朝朝廷偏袒女真叶赫部而心生不忿的缘故,愤然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清天命四年),后金与明的第一场关键战役——萨尔浒之战爆发。明神宗任命杨镐率领四路明军合击后金军,准备直捣后金大本营赫图阿拉。四路军的主帅分别为山海关总兵杜松、辽东总兵李如柏、开原总兵马林和辽阳总兵刘铤。然而,明军情报却泄露给后金军,使后金军早有准备。结果努尔哈赤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法,即“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大败明军,从而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格局,使得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此后后金采取主动出击的方针,而明朝相对于后金处于被动局面。

1621年(明天启元年,清天命六年),努尔哈赤于三月十三日率重兵围攻沈阳。沈阳城很坚固,而且埋伏火炮,故易守难攻。但由于城中降兵叛变以及金军不断加强兵力,金军终攻克沈阳城。同年,后金军还成功攻取辽阳,并下令迁都辽阳。

1625年(明天启五年,清天命十年),后金又决定迁都沈阳,并改沈阳为盛京。

1626年(明天启六年,清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于攻打宁远,是为宁远战役。然而宁远在明军将领袁崇焕的防守下久攻不克,后袁崇焕采用红夷大炮,击退金军进攻,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久逝世。

皇太极在既继承父皇的基业后,看到国家的弊政,从而固本维新,进行改革。皇太极的固本维新,采取了政治、军事、经济、民族、八旗、外事等多方面的措施。其即位不到十年,就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

1631年(明崇祯四年,清天聪五年)正月,后金仿制的第一批红衣大炮在沈阳造成,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这是八旗兵器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也是八旗军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军”,就是以火炮等火器装备的新兵种。从此,明军有的红夷大炮清军也开始拥有。

皇太极于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在沈阳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改元崇德。改国号之后遣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兵由喜峰口入长城,攻掠京畿地区,连破12城,俘人畜18万余。十二月,以朝鲜拒绝臣服,亲领大军攻之,逼李倧乞降称臣、与明断盟,乃还师。1637年(明崇祯十年,清崇德二年),令贝子硕托、恭顺王孔有德等率舟师袭取明军所占皮岛(今朝鲜椴岛)。重申不可废骑射之制。七月,编汉军为两旗,以总兵石廷柱、马光远为都统。

1637年(明崇祯十年,清崇德二年),皇太极亲征喀尔喀蒙古,迫查萨克图汗远遁。九月,以多尔衮、岳托分统左右两翼八旗军入长城,由北京至山西界,复至山东,次年三月退兵,转战数千里,克府、州、县城数十座,俘人畜号46万余。是年,分汉军两旗为四旗。

1640年(明崇帧十三年,清崇德五年),改变入关掳掠、消耗明朝实力的方略,采取长围久困和野战打援之策,与明军展开松锦之战。命济尔哈朗与多尔衮轮流担任前方主帅,率兵往义州筑城屯田,逐步进围锦州。六年,闻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八总兵计13万步骑援锦州,亲统大军,抵达松山戚家堡,命师横截松山至锦州大路,断明军饷道,设伏以待,大败明军。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二月,破松山,俘降洪承畴。三月,迫明总兵祖大寿献锦州,复降清。塔山、杏山相继而下,历时两年余的松锦之战告捷。六月,将汉军四旗改编为八旗。命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军10万余入关攻明,深入山东腹地,克降府、州、县城88座,俘掠人口30余万、牲畜30余万。

结果

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但为后来的清军入关扫清了道路。